APP下载

北衙金多金属万硐山矿段矿体地质特征新认识

2011-05-09吕庆松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5期
关键词:化带磁铁矿矽卡岩

杨 锐 吕庆松

(云南省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山分公司,云南 保山678000)

1.矿床规模

北衙金多金属矿区万硐山矿段岩金多金属矿体分布于石英正长斑岩体与三叠系上统北衙组地层(T2b)及三叠系下统T1地层的内、外接触蚀变带-矽卡岩化带、岩体旁侧北衙组(T2b)地层及T1地层蚀裂隙变带及层间虚脱带中,而"红土型"金多金属矿体分布于丽江组下段(E2l1))地层中。《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铁金矿区万硐山矿段详查报告(三期)》共圈定矿体60余个,其中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矿体有18个,以岩金多金属矿体KT48、KT52及"红土型"金多金属矿体KT4A为主矿体,其余为次要矿体及小矿体。探获金金属资源/储量 (122b+332+333)57712千克,平均品位2.16×10-6,伴生金金属资源量4097千克,平均品位0.71×10-6。共生铁矿石量25438099吨,平均品位36.74%;伴生铁矿石量6267246吨,平均品位13.09%。金矿床规模达到大型,共(伴)生铁矿规模达中型。

由于受勘探深度所限,万硐山矿段以往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揭露控制1700米标高以上的矿体。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从2008年76ZK1、56ZK14孔揭露控制了深部矿体后,及时调整了矿山地质勘查工作方案。在揭露控制1700米标高以上的矿体,进行资源升级和扩边增储的同时,进行1700米标高以下的深部探索性找矿。通过2008年-2009年的矿山地质勘查工作,万硐山矿段在三期报告的基础上地质找矿取得了新突破。除在矿段北部P80-100线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效果外,特别是在露天采区东部P56-80线1400-1630米标高段发现新的原生厚大黄铁矿化矽卡岩型金磁铁矿体,而且除已对金、铁两个元素进行了共伴生资源综合评价外,在P56-80线铜等元素都已成片分布,可以相互连接(如铜品位0.5%以上的76ZK1孔:厚度为69米,平均品位0.92%;72ZK13孔:厚度为39.46米,平均品位3.89%等。铅品位1%以上的80ZK9孔:厚度为5.90米,平均品位1.84%等),行成了一定规模的共(伴)生资源量。今后应对铜、银、铅三个元素进行共伴生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2008-2009年的矿山地质勘查工作,新探获(333)以上金金属量19吨;为了给矿山生产提供资源保障,云金集团加大勘查力度,2010年继续投入33000余米的岩芯钻探工作,年底力争保有金金属量100吨,金矿床规模将达到特大型。

2.矿化带特征

通过2008-2010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在矿化带特征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根据矿体赋存层位、与石英正长斑岩体的关系及地层的关系,划分出三个矿化带:

2.1 Ⅰ号矿化带(红土型金多金属矿化带)

分布于第四系更新统蛇山组(Q1s)地层底部,有Q1s分布的地区都有该矿化带。区内矿化带北起88线,南至44线,长大于880米。其总体走向近南北向,倾向随古风化剥蚀面而变化,西侧还呈"楔状"插入T2b地层中,矿化主要沿不整合面分布,另在Q1s与第四系更新统Qp分界面靠近Q1s顶部也有矿化,有两个矿体群(KT4、KT3)分布,KT3 矿体(群)分布于矿化层(带)上部,KT4矿体(群)分布于矿化带下部。矿化带内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含矿岩石主要为含砾砂(褐铁矿集合体)粘土(岩),部分为褐铁矿(体)等,为岩金多金属矿体或含金岩石的风化搬运沉积产物。

2.2 Ⅱ号矿化带(岩体内、外接触岩金多金属矿化带)-矽卡岩化带

分布于不整合面下,除76线外地表大部分已剥蚀而被E2l掩盖,沿石英正长斑岩体与三叠系上统北衙组地层(T2b)及三叠系下统T1地层的内、外接触带展布。矿化带北起100线,南至44线,长大于1120米(两端还有延伸),其走向近南北向,倾向北北西,倾角较缓,一般13°-14°;KT52矿体分布其中,矿化带内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局部为螺旋状、火焰状;含矿岩石主要为褐铁矿体-磁铁矿体、矽卡岩、蚀变灰岩、斑岩。矿化带具矽卡岩化、硅化、碳酸盐化,金属矿物为磁铁矿-褐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有少量闪锌矿、毒砂、辉铅铋矿等等,属高-低温矿物组合带。

2.3 Ⅲ号矿化带(岩体内破碎蚀变矿化带)

分布于不整合面下石英正长斑岩体内裂隙蚀变带中,为岩体内的裂隙矿化带。走向北北东,倾向西,倾角较缓,一般15°-35°,矿化带内矿体(群)2个,KT49矿体(群)分布于矿化带中上部;KT50矿体(群)分布于矿化带中下部。含矿岩石为褐-磁铁矿及边缘蚀变斑岩体、蚀变灰岩(捕虏体)。矿化带主要为褐-磁铁矿化,还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属高-低温矿物组合带。

2.4 Ⅳ号矿化带(岩体旁侧岩金多金属矿化带)-碳酸盐化带

分布于岩体旁侧三叠系上统北衙组 (T2b)地层及三叠系下统T1地层层间脱落带或蚀变裂隙带-碳酸盐化带中。北至88线,南至48线,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Q)及(E2l)掩盖,长大于1080米,走向近南北,西部向向西倾,动态部向东倾;矿化带内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半圆状状;KT47、KT53、KT54、KT55 矿体(群)分布于该矿化带中。含矿岩石主要为褐-磁铁矿体,矽卡岩、灰岩、白云质灰岩、砂岩等。矿化带具碳酸盐化、硅化、大理岩化,金属矿物为磁铁矿、褐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有少量闪锌矿、毒砂、辉铅铋矿等等,属高-低温矿物组合带。

3.矿体特征

区内矿体(群)分别赋存于四个矿化带中的不同部位,成群(带)产出。现将通过2008-2010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后矿体赋存层位、形态特征发生变化的KT47、KT52号矿体及深部新发现的KT53、KT54、KT55号矿体的地质特征描述如下:

3.1 KT47矿体

矿体在空间上产于西部KT52矿体之上与之平行的三叠系上统北衙组(T2b)地层层间脱落带或蚀变裂隙带-碳酸盐化带中,其含矿岩石主要为褐(磁)铁矿体、蚀变(破碎状)灰岩、白云岩,矿体顶、底板为北衙组T2b灰岩。

矿体矿体分布于48线至92线,控制长840余米,控制最高标高1870米,见矿最低标高1747米,控制垂深123米,控制斜长70-530米,沿走向已基本圈闭,沿倾向尚有延伸;其走向呈近南北,总体向西倾斜,倾角一般5°-15°,属缓倾斜矿体。呈不规则的层状、似层状,空间总体形状为板状。

该矿体全为氧化矿,属褐(磁)铁矿金多金属矿石;金属矿物为褐(磁)铁矿,赤铁矿、孔雀石、蓝铜矿,少量黄铁矿等。

矿石主要具它形粒状结构、假象结构、包含结构、叶片状结构,蜂巢状构造、土状构造、粉末状构造等。

3.2 KT52矿体

在空间上围绕石英正长斑岩体与围岩(T2b及T1)的内、外接触蚀变带-矽卡岩化带分布产出;除76线外地表大部分已剥蚀而被第四系更新统地层掩盖,其含矿岩石主要为褐-磁铁矿体、矽卡岩、蚀变(破碎状)灰岩及少量蚀变斑岩等,矿体顶板为北衙组T2b灰岩、矽卡岩,底板为北衙组T2b灰岩、矽卡岩、石英正长班斑岩。

体分布于44线至100线,控制长1120余米,连续性较好,沿走向已基本圈闭;控制最高标高1840米,控制最低标高1317米,92线以北沿倾向已基本圈闭,92线以南沿倾向尚有延伸未尖灭。矿体形态随石英正长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产状的变化而变化,比较复杂,沿走、倾向呈波状起伏。总体走向近南北向,56线以北有向分枝、分岔现象,西部向西倾斜,倾角一般15-38°,东部向东倾斜,倾角一般15-35°;矿体呈不规则的似层状、透镜状,局部(56-88线)为呈螺旋状、火焰状,整体空间形态为环带状。

1700 米标高以上为为氧化矿,1700米标高以下为为原生矿;金属矿物为褐铁矿、孔雀石、蓝铜矿、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有少量闪锌矿、毒砂、辉铅铋矿等。

矿石主要具它形粒状结构、假象、包含、叶片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自形晶结构,蜂巢状、土状构造、粉末状构造、多孔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等。

3.3 KT53矿体

矿体赋存于石英正长斑岩体外接触蚀变带旁侧三叠系上统北衙组(T2b)地层层间脱落带或蚀变裂隙带-碳酸盐化带中。其含矿岩石主要为褐(磁)铁矿体、矽卡岩化灰岩、蚀变(破碎状)灰岩等,矿体顶板、底为北衙组T2b灰岩。

矿体位于KT52东部,沿其外侧分布产出,呈不规则的似层状、总体呈向东倾斜的半圆状;分布于48线至88线,控制长1080余米,连续性较好,沿走向已基本圈闭,沿倾向尚有延伸未尖灭;控制最高标高1785,控制最低标高1465米。1700米标高以上为为氧化矿,1700米标高以下为为原生矿;金属矿物为褐铁矿、孔雀石、蓝铜矿、磁铁矿、黄铁矿等。

矿石主要具它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叶片状结构、自形晶结构,蜂巢状、土状构造、粉末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等。

3.4 KT54矿体

矿体在空间上产于东部KT52矿体之下与之平行的三叠系上统北衙组(T2b)地层三叠系下统T1地层层间脱落带或蚀变裂隙带-碳酸盐化带中,其含矿岩石主要为黄铁矿化、黄铜矿化金(磁)铁矿体(层)、蚀变(破碎状)灰岩,矿体顶板T2b灰岩、底为为T2b灰岩T1细-粉砂岩矿体矿体分布于56线至88线,控制长640余米,控制最高标高1508米,见矿最低标高1325米,控制垂深183米,控制斜长85-270米,沿走向、倾向尚有延伸;其走向呈近南北,总体向东倾斜,倾角一般15°-30°,属缓倾斜矿体。呈不规则的层状、似层状,空间总体形状为板状。在地表未出露。该矿体全为原生矿,金属矿物为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有少量闪锌矿、毒砂、辉铅铋矿等。矿石主要具包含结构、叶片状结构、自形晶结构,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等。

3.5KT55矿体

矿体在空间上产于东部KT52矿体之下与之平行的三叠系上统北衙组(T2b)地层三叠系下统及T1地层层间脱落带或蚀变裂隙带-碳酸盐化带中,其含矿岩石主要为黄铁矿化、黄铜矿化金(磁)铁矿体(层)、蚀变(破碎状)灰岩、细 - 粉砂岩,矿体顶板T2b灰岩、底为为T2b灰岩T1细-粉砂岩。

矿体分布于68线至88线,控制长560余米,控制最高标高1585米,见矿最低标高1320米,控制垂深265米,控制斜长80-450米,沿走向、倾向尚有延伸;其走向呈近南北,总体向东倾斜,倾角一般17°-35°,属缓倾斜矿体。呈不规则的层状、似层状,空间总体形状为板状。在地表未出露。

该矿体全为原生矿,金属矿物为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有少量闪锌矿、毒砂、辉铅铋矿等。矿石主要具包含结构、叶片状结构、自形晶结构,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等。各矿体特征见附图。

[1]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铁金矿区万硐山矿段详查报告(三期).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猜你喜欢

化带磁铁矿矽卡岩
基于局部化带全局追踪的露天煤矿边坡临界滑面确定方法研究
岩-煤组合体试样变形场与能量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裂纹角度对红砂岩试样局部化带演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等幅循环加载岩石变形局部化带位移演化规律
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比较分析
钒钛磁铁矿球团氧化焙烧行为和固结特性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of the Aketas granite from Fuyun County,Xinjiang:the implications of the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
钒钛磁铁矿行业标准将制定
WorldView—Ⅱ在青海东昆仑求勉雷克塔格地区矽卡岩型矿床找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