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心型箱型框架桥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

2011-05-08欧阳章智王东权于广云

铁道建筑 2011年4期
关键词:桥体箱型主应力

欧阳章智,王东权,于广云,岳 娜

(中国矿业大学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箱型框架桥[1]是一种公路下穿式的公路与铁路立交桥,其主体结构为箱型框架,这种结构的主要优点是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抗变形能力强,基底应力小,适合于地基承载力低、不均匀沉降大的地质条件。因此,常用于城市道路或公路与铁路的立交桥梁、矿区抗采动变形桥梁。

箱型框架桥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过多,设计偏于安全,在整个箱型框架桥中的材料利用率比较低。目前,国内学者对箱型框架桥结构合理形式研究很少,鉴于此,本文首次提出空心型箱型框架桥,借鉴空心板桥的挖空形式,箱体顶板和侧板做成空心大板,底板做成实心大板,一方面能有效地减小实心桥体截面面积,提高其抗弯截面系数与横截面积的比值,使结构更具合理性、经济性;另一方面能有效地减小基底附加应力,保证其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在桥体与垫层、侧向土体、变形缝之间设置接触来模拟其共同作用,对两种箱型框架桥结构,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在正常使用阶段的力学状态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桥体结构和周围土体的位移和最大主应力及位置,为空心型箱型框架桥的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1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1.1 基本假设

1)框架桥箱体结构是与土介质形成一个连续或不连续的整体,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2]。

2)箱型框架桥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虑到桥体布筋的规律性,采用力学性能等效方法将之简化为素混凝土。

3)主要考虑结构自重和列车荷载。列车活载采用“中—活载”,考虑动力系数,换算成均布荷载满布在桥面上。

1.2 计算参数

本模型材料计算参数见表1。

表1 计算参数

变形缝在计算中采用刚度弱化技术进行处理,即采用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之比为2个数量级的柔性材料充填变形缝。

1.3 计算模型

箱型框架桥数值模拟选用二个并列箱体,在箱体之间设置一道0.1 m厚的变形缝,桥体与土体之间设置一层0.5 m厚的砂垫层,单个箱体跨度、宽度和高度尺寸分别为10 m、10 m、8 m,顶板厚度取箱体跨度的1/10,底板厚度比顶板厚0.2 m。底板桥侧土体长度取整桥跨的3倍,桥下土体高度取桥高的5倍。空心型箱型框架桥挖空半径为0.3 m,顶板9个孔,侧板6个孔,计算模型见图1~图3。

图1 模型网格划分

图2 原型框架桥模型

图3 空心型框架桥模型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分步求解,先导出初应力,再将其导入的方法。在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所建模型的尺寸和初始应力状态与实际情况相符。

2.1 两种结构形式和土体位移场分布对比分析

本文取两种箱型框架桥结构和土体竖向位移为研究对象。两种箱型框架桥左右箱体竖向位移变化规律一致,并且具有对称性,在此取变化较大的左箱体进行研究。见图4~图7和表2。

1)从图4~图7可以看出,土体的竖向位移随深度愈向下愈小;空心型桥体周围土体的竖向位移比原型位移小。可见,适当地减轻桥体的自重可降低土体沉降。

图4 原型框架桥周围土体竖向位移分布

图5 空心型框架桥周围土体竖向位移分布

图6 左箱涵顶板竖向位移曲线

图7 左箱涵底板竖向位移曲线

2)从表2可知,在桥体自重和列车荷载作用下,两种桥体竖向位移变化规律一致,左箱体顶(底)板竖向最大位移都发生在最右侧顶(底)板位置处,左箱体顶板竖向位移差值比底板竖向位移差值大0.02 cm左右;适当地减轻桥体的自重可降低顶板和底板的最大竖向位移。

表2 左箱体顶、底板竖向位移值cm

2.2 两种结构形式和土体应力场分布对比分析

本文选取两种箱型框架桥和土体的第一主应力分布图为研究对象。两种箱型框架桥左右箱体应力变化规律一致,并且具有对称性,在此取变化较大的左箱体进行研究。见图8~图13和表3、表4。

图8 原型框架桥周围土体第一主应力分布

表3 左箱体基底附加应力最大值 kPa

表4 桥体主拉应力最大值 MPa

1)从图8和图9可以看出,在桥体自重和列车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呈扩散分布;且由于桥体自重减轻,空心型桥体对地基作用所产生的附加应力值比原型桥体要小。

2)从表3可知,空心型桥体左箱体基底附加应力最大值比原型约减小13%。

3)结合图10、图11与表4,原型桥体最大主拉应力发生在左箱体底板内侧在跨中到左侧板之间,约为1.87 MPa;空心型桥体最大主拉应力发生在左箱体顶板左侧第二个孔上,约为2.25 MPa,空心型桥体最大主拉应力比原型约增大20%,最大主拉应力都在结构等效最大拉应力范围内。

图9 空心型框架桥周围土体第一主应力分布

图10 原型框架桥第一主应力分布

图11 空心型框架桥第一主应力分布

4)从图12可知,两种桥体第一主应力变化规律相似,空心型桥体挖孔处应力的变化幅度比较大。左箱体顶板内侧在跨中到右侧板之间存在较大的拉应力,左箱体底板内侧在跨中到左侧板之间存在较大的拉应力。

5)从图13可知,两种桥体第一主应力变化规律相似,空心型桥体挖孔处的应力变化幅度比较大。桥体左箱体两侧板的内侧存在拉压状态,受力比较小;桥体左箱体左侧板外表面全处于受拉状态;在桥体左箱体右侧板外表面大部分处于受拉状态,在竖直方向-2~-3 m之间存在压应力。

图12 原型框架桥与空心型框架桥顶板、底板第一主应力曲线

图13 原型框架桥与空心型框架桥左侧板、右侧板第一主应力曲线

3 结论

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在桥体自重和火车荷载作用下,分析得到两种箱型框架桥结构和土体的位移、应力场分布规律。本文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适当减轻桥体的自重可降低桥体周围土体沉降。

2)两种桥体竖向位移变化规律一致,左箱体顶(底)板竖向最大位移都发生在最右侧顶(底)板位置处,适当减轻桥体的自重可降低顶板和底板的最大竖向位移。

3)空心型桥体对地基作用所产生的附加应力值比原型桥体要小。

4)原型桥体最大主拉应力发生在左箱体底板内侧在跨中到左侧板之间,空心型桥体最大主拉应力发生在左箱体顶板左侧第二个孔上,最大主拉应力都在结构等效最大拉应力范围内。可见,空心型桥体的结构形式是合理的。此外,在设计空心型箱型框架桥时,应该注意到桥体挖空处应力变化幅度比较大。

[1]冯卫星,王克丽.地道桥设计与施工[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2000.

[2]梁红燕.顶进式下穿铁路框架桥设计[J].铁道建筑,2009(6):22-24.

[3]朱建栋,杜守继,付功义.地道桥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J].岩土力学,2004,25(增):305-309.

[4]杨功勤.地道桥结构静力与动力特性的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2(6):10-12.

[5]郝文化.ANSYS土木工程应用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6]杨洋,于广云,柏永生,等.采动对铁路桥和地表土的影响研究[J].铁道建筑,2008(11):57-59.

猜你喜欢

桥体箱型主应力
中主应力对冻结黏土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与分析
综放开采顶煤采动应力场演化路径
储层溶洞对地应力分布的影响
中国船级社助力将军澳大桥主跨顺利抵港
固定桥不同桥体龈端形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叉车转向桥动静态特性分析*
超高车辆撞击预应力箱型梁桥上部结构的动态响应
考虑中主应力后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三维样条小波单元构造及其在地下箱型结构抗爆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箱型梁剪力滞效应的解耦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