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是让人物鲜活的“秘笈”:写好人物通讯的一点体会

2011-04-16何碧帆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8期
关键词:秘笈愚公事迹

□ 何碧帆

(梅州日报社,广东 梅州 514021)

细节,是让人物鲜活的“秘笈”:写好人物通讯的一点体会

□ 何碧帆

(梅州日报社,广东 梅州 514021)

细节,是人物通讯的灵魂,是让典型人物鲜活起来的重要因素,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的重要标志之一。生动而又逼真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时,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就能使一个人物变得生动和立体。因此,为了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将典型人物写活写出彩,记者必须重视尤其在细节的采写上多下功夫。

要让人物真实丰满,就要让细节说话

人物通讯的首要要求是真实。而要形象、真实、可信地表现人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细节说话。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尤其是可读性强、有内容的人物通讯,有细致、出色的细节描写,读起来就生动有趣,让人觉得人物真实丰满;反之,无论人物经历多么曲折,题材多么新颖,主题多么深刻,也可能味同嚼蜡。

2008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7周年前夕,笔者曾写过一篇《不应忘却的纪念》的人物通讯,写的是时年87岁的老红军温广基回忆参加革命时的故事。其中有一段细节描写“一个年仅16岁、稚气未脱的少年站在一棵大树下,乌黑的眼珠一动不动地盯着树丫,右手缓缓举起,握拳,神情肃穆。树丫上放着一本封面上印有毛主席画像的书。少年的身旁还站着介绍他入党的该村继雅学校的进步教师、中共地下党员陈增棣。‘我宣誓,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永不叛党。’少年跟随着陈增棣,一字一句地念着。”因为当时地下工作的险恶和时间的紧迫,温广基只能对着一本书上的毛主席像宣誓,通过这一细节以及人物细微表情、眼神的变化及动作的描写,刻画出温广基参加革命的执著信念和特定环境下的特殊的入党形式。文章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一些学校甚至将之作为革命历史故事在青少年中传播。由此,笔者领悟到,好的人物通讯正是对人物的一言一行、矛盾发展的具体情节进行细致地描摹、刻画和渲染,才更显神韵,更富于感染力。很难设想,如果缺乏以上富有个性的细节作支撑,还能让读者从中产生多大的共鸣。

要挖掘有亮点的细节,观察力很重要

人物通讯中的细节刻画,除了记者在写稿中有意识地“经营”,还需要在采访中进行细致地挖掘。在采访过程中,有时候不是多问、细问就能挖掘到有亮点的细节,而必须处处留心观察。好的观察力是好的细节出炉的“独门秘笈”。

2006年,笔者曾采写一篇《深山里的“愚公夫妇”》的人物通讯。“愚公夫妇”是一对年近七旬的普通农民,但为了供养几个孙儿孙女读书,不仅耕种了村民们丢荒的十四、五亩山田,还在家里养猪、养蜂、养鱼、养鸡……,事迹十分感人。但是由于这对农民夫妇文化水平都不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再加上接受笔者采访时十分紧张局促,一直是有一句答一句,不能放开来谈。为了打破这种尴尬,记者留意了一下主人房间的摆设,这时,墙上一大块白色的地方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上面似乎贴过什么东西。一问,老人们仿佛触及到了心中的痛,顿时泪眼婆娑。笔者马上意识到背后肯定有故事,一追问,老人果然道出原委:原来上面曾经贴满了大孙子的奖状。但因为穷,大孙子决定辍学到深圳打工,帮爷爷奶奶一起供弟弟妹妹上学。临行前撕毁了整墙的奖状,痛哭了一整天。从这个细节着手,笔者不仅把握到了促成“愚公夫妇”在深山里耕耘劳作的初衷和造成该现象的社会根源,还顺利地让老人们打消了采访的顾虑,从而打开了话匣子,说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对这对“愚公夫妇”深表敬佩的同时,一位读者读后在写给笔者的信中说,读了《深山里的“愚公夫妇”》后,他当即将报纸推荐给自己的孩子及周围的同事看,让他们了解山区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从而更加珍惜今天衣食无忧的生活,对这些社会弱势群体产生更多同情和关爱。

细节并非越多越好,要善于选择

在深入细致地挖掘细节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虽然细节能给人物增色添彩,但并非越多越好。并不是所有采访得到的细节都要全部搬到人物通讯中来。要使细节感人,作者必须精心选择,善于取舍,提炼出那些最能说明问题、更有利于突出问题和最能反映人物本质的典型细节。

2007年,笔者曾采写一篇《88岁台湾退役老兵郭增林的人生哲学》,郭增林老人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台湾靠打工和捡破烂为生,却慷慨地先后为家乡建设捐了五六十万元人民币,修建了三座桥、总共1千米的两条村道及修建老校舍。而他自己却节衣缩食,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采访过程中,记者被郭增林老人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事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采访结束后发现,笔记竟记了小半本。回去后,下笔如有神,很快就将一篇扬扬洒洒5000多字的人物通讯写出来。然而,虽然觉得郭增林老人的事迹很感人,却始终觉得这篇通讯缺少了什么。反复推敲了一个晚上,发现由于笔者将每一个细节都当成“宝贝”,全都一股脑写了进去,导致人物通讯过于杂乱,缺乏深度,看起来更像一笔流水账,人物独有的人格魅力也在无形中被淡化了。发现问题后,笔者重新起稿,抓住郭增林老人在台湾捡破烂回家乡做贡献的主线,将他勤俭一生却热爱家乡、无私奉献的“人生哲学”穿插其中,同时删去了原稿近10个细节,将文章缩减至2800字。虽然文章缩短了近一半,但人物更加立体,主题更加鲜明,事迹更加感人。这篇文章报道后同样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不少读者特地打电话到报社询问老人的具体地址,带上礼品去看望他。这篇文章的成功告诉笔者,细节虽然能让人物丰满,给人物增色,但过多的细节不仅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无益,有时还会削减人物的魅力,让人物性格趋于平淡,文章也缺乏波澜。因此,如何用好细节、让细节为主题服务,也是人物通讯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栏编辑:殷红)

猜你喜欢

秘笈愚公事迹
现代愚公
掌握续写秘笈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元代东迁不花刺人买述丁事迹补考
这么全的秘笈好好练,练好就不得阴道炎了
谁更应当“愚公”
令2015更圆满的超级秘笈是?
灌水秘笈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