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驼峰异常情况的判别和防护措施

2011-04-14顾建松上海铁路局上海电务段

上海铁道增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异常情况股道驼峰

顾建松 上海铁路局上海电务段

自动化驼峰的溜放特点是车组在峰顶与车列脱钩后,失去了机车的控制开始自由溜放。要保证车辆在溜放过程中选择正确的进路,以精确的控制精度到达目的地,必须要求驼峰设备正常运行、及时消除天气变化带来的隐患、及时适应各种车辆的不同情况。但由于驼峰设备的局限性,在异常情况下还不能有效防止溜放事故的发生,例如道岔发生“四开”后不能阻止已下峰车辆进入该道岔而造成掉道,测速雷达不能判别测得的速度是否为本勾车还是雨速、非本勾车而造成控制命令错误,轨道电路不能判别在区段上走行的是否为本勾车还是已被下勾车追上而造成冲撞等等。因此要保证驼峰的溜放安全,在计算机控制软件中不仅要有精细的跟踪技术判别异常情况的发生,更主要的是要在判别异常情况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防止掉道、高速冲撞等事故的发生。

1 驼峰溜放中必须判别的主要异常情况及方法

驼峰溜放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异常情况种类繁多,要求不尽相同,为保证驼峰溜放畅通,消除掉道、冲撞事故的发生,则必须对溜放中发生的以下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判别。

1.1 道岔“四开”后,后续车辆掉道的判别

道岔“四开”后,脱钩的车辆已从峰顶向股道溜放,此时计算机必须根据作业单计划立即判别后续车辆是否有经过已“四开”道岔的可能。

1.2 道岔转不到位的判别

由于驼峰道岔配置为快速转辙机,要求道岔在接到命令后转到位的时间很短,例如ZD7-A型转辙机动作时间要求≤0.8 s,因此计算机必须立即判别已发令的道岔能否转到位。

1.3 三部位鉴停的判别

计划车辆占用三部位减速器区段后,如速度低于设定值并且连续几秒后(如南翔上行场FTK系统设定速度低于2.5 km/h,连续4 s后),计算机应立即判断车辆在三部位发生停车。

1.4 轨道电路“追勾”的判别

计算机对车辆溜放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及时用道岔区段和减速器区段前面的传感器计轴数与本勾车轮对数进行校验,如发现传感器计轴数>本勾数轮对数,则应立即判断在本区段上已发生追勾。

1.5 股道途停的判别

计算机从车辆占用未级道岔开始计时,利用在道岔区段测得的车辆速度和股道长度计算出清股道的时间并加一定的余量,如发现计时时间>计算时间+余量,则应立即判断在本股道上已发生途停。

1.6 测速雷达故障的判别

车辆进入减速器轨道电路区段后,测速雷达应显示车辆速度,如发现此时无雷达速度,计算机应立即判断测速雷达发生故障。

1.7 测速雷达晃动的判别

车辆进入减速器区段测速雷达应能正确显示稳定的车辆速度,如果此时发现速度显示跳变超过2 km/h,计算机应立即判断测速雷达出现晃动。雷达晃动原因相当复杂,但计算机利用跟踪技术和雷达性能至少应对以下情况作出准确判断:

(1)车辆经减速器控制后已经达到规定的速度,后面出现不规则的速度干扰,而引起雷达速度晃动,应能判断出此时发生邻线干扰导致雷达晃动;

(2)车辆经减速器控制后速度低于3 km/h以下,后面出现稳定的本股道前一勾减速器出口的速度,应能判断出此时发生本线干扰导致雷达晃动;

1.8 测长长度不准的判别

测长长度显示应为一个稳定的鉴停值,车辆溜放至股道后,新的长度显示应为原长度减去溜放车辆的长度,鉴于驼峰场在雨天由于轮对生锈、钢轨生锈等原因往往使测长值和实际长度不符的情况,计算机至少应对新的长度显示比原鉴定长度显示增大的情况作出测长长度不准的判别。

2 驼峰异常情况的防护措施

为保证驼峰溜放安全,不仅要求对溜放中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判别,更主要是对判别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有效防护,才能消除掉道、冲撞事故的发生。

2.1 道岔“四开”后,后续车辆掉道的防护

在溜放过程中,如发生道岔“四开”,为保证后续车辆不发生掉道事故应立即关闭驼峰信号机,同时发命令将前级分路道岔转向非“四开”道岔位置并锁闭,对已下峰的车辆继续跟踪控制至安全股道。

2.2 道岔转不到位的防护

在溜放过程中,道岔接到启动命令转动失表示后,计算机应立即对该道岔进行跟踪计时,如果在1.2 s~1.4 s(计算机设定)后计算机未采集到相应表示,应立即发反转命令使道岔转回原来位置,并关闭驼峰信号机、锁闭该道岔。

2.3 三部位鉴停的防护

在溜放过程中,如计算机判别出车辆在三部位发生鉴停,则应立即报警、关信号、上级道岔自动转向另外进路并封锁,防止后续车辆进入该股道发生冲撞。

2.4 轨道电路“追勾”的防护

在溜放过程中,如判别出道岔区段发生“追勾”,为防止车辆编组混乱,应关闭驼峰信号机、对追勾的车辆取消命令并继续跟踪控制至股道;如判别出在减速器区段发生追勾,计算机应立即报警,采取前台制动、后台缓解的措施使被追车辆离开减速器,追勾车辆放慢速度或停在减速器上,从而防止冲撞的发生或减少冲撞的速度。

2.5 股道途停的防护

在溜放过程中,如判别出股道途停,应立即关闭驼峰信号机并将上级道岔转向安全股道,防止已下峰的车辆发生侧撞或正面冲撞的事故。

2.6 测速雷达故障的防护

在溜放过程中,如判别出测速雷达发生故障,在雷达无速度计算机无法发制动命令的情况下,计算机应利用减速器轨道路区段前面安装的传感器测得的速度对车辆进行控制。防止车辆发生高速冲撞损坏车辆。

2.7 测速雷达晃动的防护

在溜放过程中,计算机如已判别出测得的雷达速度出现了晃动,应按照晃动的情况从以下方面分别采取措施进行防护:

(1)如判别出发生邻线干扰导致雷达晃动,计算机应判别车辆至少已经制动过一次,速度已控制至定速精度范围至少几秒钟(如南翔上行场定为2 s),利用传感器判别后面无车辆进入的情况下,不发控制命令进行制动,防止由于邻线干扰将车辆夹停。

(2)如判别出发生本线干扰导致雷达晃动,计算机应利用对雷达速度进行积分计算走行距离的办法,当计算机算出的走行距离大于一定值(如南翔上行场定为:L=勾车辆数×16+25+4。其中16为单勾车长度、25为减速器区段轨道长度、4为增加值)时,计算机应发出报警信息、发命令将减速器缓解并作出三部位鉴定处理。

2.8 测长长度不准的防护

在溜放过程中,如计算机判别测长长度不准,应立即发出报警信息,并按计算长度(原鉴定值减去溜放车辆长度)进行控制,防止车辆在股道发生高速冲撞。

3 驼峰异常情况判别和防护措施的完善

驼峰异常情况的判别和防护措施应根据每个驼峰场的特点进行设置和完善。

(1)在驼峰场改造前,联锁厂家应依据每个驼峰的特点和车站的操作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增设确实可行的判别功能和防护措施;

(2)电务段在驼峰场改造开通半年内,应设立驼峰控制专职分析员,对溜放的每辆车进行分析,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对防护措施进行鉴定,对出现的问题如异常情况判别不全、防护措施不力应及时向联锁厂家进行协商沟通;

(3)联锁厂家在驼峰场改造开通半年内,应积极进行用户回访和远程诊断,对电务段发现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纳电务段和车站技术人员的建议,对异常情况判别功能和防护措施进行不断的补充、增加,修改,使异常情况判别功能和防护措施不断趋于完善,做到驼峰场的各种异常情况能及时判别并有效防护。

自动化驼峰的溜放是一个动态控制过程,在动态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事先往往无法预测,但只要在计算机控制软件中增设精细的跟踪技术有效判别异常情况的发生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那么就一定能防止由于异常情况而发生的掉道、高速冲撞等事故,确保驼峰的安全畅通。

猜你喜欢

异常情况股道驼峰
基于仿真计算的城市燃气管网异常情况分析
股道全顶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在临沂站的应用
驼峰场编发线向到发场交授权电路探讨
驼峰第三制动位减速器夹停钩车问题的改进
站内股道一体化轨道电路绝缘破损信号越区干扰防护措施研究
高速铁路正线股道设置有源应答器组必要性的探讨
几种常见的线损异常情况及对策分析
关于侧线股道LKJ数据的编制
对驼峰测长的改进设想
驼峰里面装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