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40例

2011-04-13费新明刘丽艳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腕踝针偏头痛针刺

费新明,刘丽艳

(1.甘肃省武山县人民医院,甘肃 741300;2.甘肃中医学院,兰州 730000)

综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40例

费新明1,刘丽艳2

(1.甘肃省武山县人民医院,甘肃 741300;2.甘肃中医学院,兰州 730000)

【关键词】偏头痛;针刺;埋针;腕踝针

偏头痛是一间断性反复发作的、以一侧头痛为特征的搏动性头痛疾病。发作持续4~72 h,15%~20%患者伴有先兆。偏头痛以女性多见,发病高峰是25~55岁,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笔者采用综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40例,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偏头痛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2个月,最长30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偏头痛的证候诊断标准和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IHS)制定的“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ICHD-2)[2]中无先兆性偏头痛、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65岁(发病年龄小于50岁);②符合无先兆性偏头痛、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③近3个月,每月发作次数≥2次;④有1年以上偏头痛史。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脑血管病、高血压或局部疾病所致的偏头痛;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⑤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体针

主穴取百会、风池、外关、合谷。肝阳头痛加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加中脘、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加膈俞、血海;肾虚头痛加太溪、肾俞;气血亏虚头痛加足三里、三阴交。患者取仰卧位,腧穴局部常规消毒,头部用长25 mm毫针采用平刺法刺入所选穴位并快速提插捻转;体针采用长25~50 mm毫针,针刺得气后,根据病证的虚实不同采用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每天治疗1次。

2.2 腕踝针

体针结束后,给予腕踝针治疗。依据患者疼痛所在部位,遵照左病取左,右病取右;上病取上,下病取下的选取原则,前额痛取上1、上2;侧头痛取上3、上4;后枕痛取上5、上6;巅顶痛取上1、上6。进针点常规消毒后,医者持长40 mm毫针,令针尖与皮肤呈30°夹角快速刺入皮下,将针循纵轴沿皮下表浅进针约1.2寸。针后不要求有任何感觉,若有疼痛或酸、麻、困、胀等针感,则将针缓慢退至针尖达皮下,酌情纠正后再将针刺入,最后用胶布固定针柄,无需行针,留针2 h。针尖方向“趋向病所”。

2.3 皮内针

腕踝针治疗结束后,给予皮内针治疗。取双侧风池、阿是穴,耳穴选取心、神门、脑干。穴位常规消毒后,医者用镊子挟住揿钉式皮内针针圈,对准腧穴,直刺揿入,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次留针24 h,在留针期间,每隔4 h用手按压埋针2 min,以加强刺激。

每星期治疗5 d,中间休息2 d,共治疗4星期。在治疗4星期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星期后分别进行积分法评分[3]。

①头痛发作的次数。每月发作5次以上计6分;3~4次计4分;2次以下计2分。②头痛发作时的程度。发作时须卧床计6分;影响工作计4分;不影响工作计2分。③每次头痛持续时间。持续2 d以上计6分;12 h至2 d计4分;小于12 h计2分。④头痛发作时,是否伴以下症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3项或以上计3分;伴2项计2分;伴1项计1分。

3.2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的疗效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 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

显效 疼痛明显改善,疗效指数≥60%但<90%。有效 疼痛好转,疗效指数≥20%但<60%。无效 疼痛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20%。

3.3 治疗结果

40例患者经治疗4星期后痊愈11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

4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神经内科疾病,发病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颅外、颅内血管相继剧烈扩张、血流淤滞;或脑功能紊乱;或三叉神经末端释放化学物质使头颅局部炎性反应和血管舒张等一种或多种因素共同导致偏头痛发作。

偏头痛属中医学“首风”、“头风”、“偏头风”、“厥头痛”等范围。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腑,凡五脏之精华,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外感六淫之邪,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遏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滞血瘀或痰浊阻络,脑失所养,脑脉拘急,均可发生偏头痛。

目前西医治疗偏头痛多采用一些对血管控制和镇痛的药物,但这些药物存在不同程度毒副反应,且价格昂贵,使患者难以接受。传统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4-7],但也存在止痛时间短,疗程比较长等不足。

综合针刺疗法是导师李菊莲副教授在《内经·素问》治疗疼痛性疾病“静以久留”的思想指导下,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治疗顽固性疼痛性疾病的针刺治疗方法。即依次对患者给予常规针刺、腕踝针、皮内针治疗,具有治疗时间逐渐延长,刺激量逐渐减少的特点,使患者易于接受。该疗法在治疗中采取长时间留针,使针刺刺激的时间延长,可以更好地激发经气,祛除邪气,从而大大加强了调节疏通经络的作用。综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具有止痛迅速、作用持久、不易复发等特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

[2]Headache Cl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M]. 2004, 24:Supplement 1.

[3]孙增华,杨玉金.偏头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意见[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12(2):110.

[4]CHEN Lei. Treatment of 30 Cases of Migraine by Mind-regulating Acupuncture[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6,4(1):16-18.

[5]CHEN Ze-lin.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Migraine with Acupuncture[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6,4(1):19-21.

[6]HU Wei-qiong. Observations on the Effect of Tuina plus Acupuncture foe Cervical Migraine[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4,2(4):50-52.

[7]SUN Pei-hua.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by Acupuncture plus Auricular Plaster Therapy[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7,5(1):35-38.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1.04.258

文章编号:1005-0957(2011)04-0258-02

收稿日期2010-10-20

作者简介:费新明(1970 - ),男,主治医师,硕士

通信作者:刘丽艳(1978 - ),女,2008级硕士生

猜你喜欢

腕踝针偏头痛针刺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