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时宜忌》四时阴阳养生思想介绍

2011-04-13朱二苓

世界中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阴阳万物

杨 威 朱二苓 于 峥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100700)

《四时宜忌》为元代瞿祐编撰(1367年),收录于《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瞿祐,亦名瞿佑,为元末明初文人,少有诗名,俊朗博学,著有传奇小说集《剪灯新话》、词集《余清词》等。瞿祐承文人涉猎摄养的风尚,辑历代诸月事宜、事忌而成《四时宜忌》一卷。《学海类编》为清代曹溶所辑,陶樾增订,是一部有特色、有价值的儒家理学大型丛书,收有四时宜忌、摄生要语、摄生三要等保摄之书。《丛书集成初编》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1937年所辑,铅印本,收录宋、元、明、清四代丛书,其中《学海类编》据“清曹溶辑陶越增订六安晁氏排印”。中华书局(北京)1985年有重印本。

《四时宜忌》为文人摄养摘编类著作,所引文献年代久远,既有《抱朴子》《千金方》《千金翼方》《圣惠方》《本草》《食疗本草》等熟知的医药文献,也有《云笈七笺》《孝经纬》《玉烛宝典》《荆楚岁时记》《岁时杂记》《四时纂要》《摄生月令》等儒、道、杂家文献。限于古人的认识水平,书中所载虽有斋戒、禳灾等文字,但蕴含以四时阴阳变化为法的养生思想,兹探讨如下。

1 斗建、律历以明四时阴阳变化

逐月养生法滥觞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隋唐后有所发展,由逐季而至逐月养生,涉及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大多切实可行,总以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当旺之正气,随四时阴阳变化为法。《四时宜忌》以《孝经纬》《晋书·乐志》《白虎通》等文献的斗建、律历,阐释四时十二月的阴阳变化规律。

斗,即北斗七星,排列形状如斗,《尚书·舜典》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天官书》曰:“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在古人的心目中,北斗作为天运的中心,如天帝之车巡视周天,《五行大义·七政》引《尚书纬》曰:“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斗在天中,斗柄所指,周制四方。斗建是在空间与时间坐标系中建立北斗指向的定位点,月建是以北斗为指向在划分为十二辰的体系中确定其初始点,用于纪月,用十二地支表示。《正义》曰:“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从来久远矣。”因此,唐人张彦振《指南车赋》有“北斗在天,察四时而行度;司南在地,表万乘之光融”词句。

律为天地之中声,传言黄帝作律,以玉为管,为十二月音。《周礼》以太师掌六律、六吕,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六律阳声,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中吕、夹钟为六吕阴声。至汉兴,治律历,以十二律应二十四时之变,故称“律历之数,天地之道也”。《史记·律书》云:“王者制事立物,法度轨则,一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之本。”《晋书·律历》云:“圣人观四时之变,刻玉纪其盈虚,察五行之声,铸金均其清浊。”

由上可知,斗建、律历是观察并说明四时阴阳变化的古代表达方法,《四时宜忌》以此说明一年之中的阴阳变化规律。正月万物随阳而生,二月阳生而滋茂,三月万物去故从新而动长,四月阴助成阳、万物尽起,五月一阴始生、万物长大,六月万物成熟,七月金气始肃、万物凋伤,八月阴阳适中、阳妊助阴,九月随阳而终、随阴而起,物皆衰灭,十月阴气劾杀万物,十一月阴极而阳始滋生,阳气动于黄泉之下、欲养万物,十二月阳气欲出、阴拒纽结。

五月夏至为阳极、阴生之时,十一月冬至为阴极、阳生之时,十二月中阴阳消长各有其时,影响万物生、长、化、收、藏,人应之故脏腑功能随之而变。养生之法即是随四时阴阳消长变化规律而适时调整起居饮食,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以促进健康;若逆于四时阴阳变化则损害健康,应尽力避免。《四时宜忌》诸月事宜均依斗建、律历所述阴阳变化特点而摄养,方法简便易行;诸月事忌主张无犯月建,实含有“勿逆四时阴阳变化”之义。

2 饮食起居、单验便方以适时保养、自疗小恙

万物随四时阴阳变化而生长、收藏,某些时令性饮食品或饮食方法,可以促进健康或避免病害。如正月宜食地黄粥(地黄汁、羊肾、花椒、生姜粥)、防风粥(去四肢风)、紫苏粥。正月不得食生葱、蓼子,令人面上起游风。正月节五辛,以避厉热。二月宜食韭,大益人心。二月后当多服祛痰之药。谷雨日采茶炒藏,能治痰嗽、热疾。三月勿杀生,以顺天道,勿食百草、鸟兽五脏。四月望后宜食桑椹酒或造膏,治风热之疾。四月节内宜服暖,宜食羊肾粥,补肾,疗眼暗、赤肿。五月不可多食茄子,损人动气。五月勿食菘菜,发皮肤疯痒。六月宜饮乌梅酱、木瓜酱、梅酱、豆蔻汤,以祛渴。夏月不宜过度饮冷,冷水与生硬果、油腻甜食也不宜多。七月暑气将伏,宜食稍凉,竹叶、山栀水熬去滓,用淘粳米粉作泔粉服;中暑者宜用竹叶粥(竹叶、山栀煎汤)。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饼,勿多食猪肉,损人神气。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自霜降后,方可食蟹;勿食蟹盖中膏内有脑骨,有毒。九月宜进地黄汤,煎如茶法为妙;取枸杞子浸酒饮,令人耐老。九月后宜多食野鸭,愈多年小热疮。冬至日阴气归内腹,宜温暖物,入胃易化。十一月可服补药,不可饵大热之药,宜早食,宜进宿热之肉。

穿衣、沐浴、居所、避虫等生活起居的小技巧,也具有一定的保养或保健效果。如正月元日四更时取葫芦藤煎汤浴小儿,不出痘疮。正月每早梳头一二百梳。正月宜加绵袜以暖足。立春日芥头、苓苓香、白檀诸香煮汤沐浴,或立春日清晨煮白芷、橘皮、青木香三汤沐浴,辟除不祥。春冰未泮,衣欲上薄下厚,养阳收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虫蚁不入内。二月行途,勿饮阴地流泉,令人发疟瘴,脚软。二月毋竭川泽,毋焚山林,勿任刑,勿杀伤。三月三日,荠菜花铺灶上及坐卧取处,苦楝花叶于卧席下,可辟虫蚁、蚤蝨。三月三日鸡鸣时以隔宿饮冷汤,洗浇瓶口及锅灶、饭箩厨物,无百虫为害。寒食有内伤之虞,故令人作秋千、蹴踘之戏以动荡之。五月五日取瓦上青苔或百草霜入盐嗽口,或水煮羊蹄根、醋煮川椒治齿疾。仲夏阴阳交,君子节嗜欲、勿任声色。暑月不可露卧,勿沐浴当风。七月七日取百合根熟捣,新瓦器盛之挂于屋内,阴干百日,糁白发生黑。秋分之日勿杀生,勿用刑。八月行路间勿饮阴地流泉,令人发瘴脚软。八月初一,作五明囊,盛百草头露以洗眼,或以绢囊承取柘树下露珠取拭两目,眼明。九月九日采茱萸插头鬓,辟恶气而御初寒。

一些起居小技巧可解决文人日常遇到的小问题,也纳入书中。如三月三日收荠菜花、桐花、芥菜,藏毛羽衣服内不蛀。收书于未梅雨时,内放七里香花或樟脑,不生蠹鱼。收画于未梅雨前,日中晒晾,紧卷入匣,匣用杉木、桫木,内油漆以辟霉气。戎衣同花椒卷收,或芫花末掺之,或用出矼蓝布包之,不蛀。风领、暖耳藏瓮中,密封瓮口,毛决不脱。洗葛衣,用梅叶擦碎洗则经夏不脆,忌用木盆,以瓷器洗之。五月五日朱砂写字贴柱上,辟蚊虫。五月五日取莴苣菜或叶,置厨柜内不生蛀虫,置毛褐衣内亦妙。七月七日曝皮裘,可以辟蛀。七月七日取角蒿置毡褥、书籍中,辟蠹又辟蛇。冬至日于北壁下厚铺草而卧,以受元气;勿多言,当闭关静坐,以迎一阳之生。十一月勿枕冷石、铁物,令人目暗。腊月子日晒荐席,去蚤虫。除夕夜勿嗔骂奴仆,不可碎器皿,不可大醉。

随时令采收的一些常见药物,通过自己采收、简单制作就能达到一定的常见病症治疗效果,因方便、效验而助文人自疗小恙。如二月采升麻,治头痛、热风、诸毒;采独活,治贼风、百节痛风。二月丁亥日收桃花阴干为末,戊子和井花水服方寸匕,日三服,疗妇人无子兼美容颜。三月二日收桃叶,晒干捣末,井花水服一钱,治心病。三月三日采桃花浸酒饮,除百病,美颜色。清明前一日采大蓼晒干,治热痢。春尽采松花,和白糖或蜜作饼,香味清甘,自有所益。五月五日采艾,治百病;以青蒿草或百草头,和石灰作药饼,疗金疮、刀斧伤;合冰片、天南星,治中风牙紧。七月收芙蓉花叶,醋调敷治肿;立秋太阳未升多采揪叶,熬揪叶膏,治疡。七月七日取苦瓜白瓤绞汁,合醋、古钱煎,点入眼眦治眼目黑暗;采蒺藜子阴干捣末,食后服,治眼失明;采麻花,阴干为末,乌麻油浸,每夜涂眉毛,脱落者立生;采慎火花苗叶加盐捣汁,治热毒。九月甘菊花入糯米如常法造酒饮,治头风、眩晕等疾。十月十日采决明子,主青盲目、赤白膜、痛泪。

一些时令民俗也隐有保健养生内涵。如正月元旦迎祀灶神,钉桃符,挂钟馗,寅时饮屠苏酒,服桃仁汤,可祛百病。寒食日,装万花舆,煮杨花粥。五月五日午时饮菖蒲雄黄酒,辟除百疾而禁百虫。五月午日造水羹艾酒,以花丝楼阁插鬓赠遗,造辟瘟扇。九月初九日佩茱萸饵糕,饮菊花酒,令人寿长无疾。除夕夜有行瘟使者降于人间,以黄纸朱书“天行已过”贴大门上。

3 祛邪气、养正气以避瘟疫

古人对具有一定流行性、传染性、危害性的疾病,多以瘟疫、时气、时邪称之,或以百邪、鬼祟、不祥视之,虽然对其病因认识还存在局限,但适时而作的一些具体方法依然具有实用性,可为避瘟防疫借鉴。归纳起来,不外祛邪气、养正气二端,尤以前者为主。

祛邪气包括:清洁、焚药,以改善居处小环境。如正月未日以芦苣火照井中、厕中。冬至日,钻燧取火,可免瘟疫。除夕夜枸杞汤洗浴,令人不病。除夕夜宜烧辟瘟丹,焚家中所余杂药或苍术,辟瘟疫。

佩挂香囊,以辛香避秽。如正月上寅日,取女青草末绛囊盛挂帐中,辟瘟疫。春分后背带神用散(苍术、桔梗、附子、乌头、细辛),一家无病。五月五日以艾悬门户上辟邪气,以五彩丝系于臂上,令人不染瘟疾。夏至朱索缚柳、杞、桃,结印为门户饰,可止恶气。正月元日、五月五日朱砂书符,佩著心前,祛瘟及百病。

服食药物,以除热毒、祛邪气。如立春后庚子日,宜合家服温蔓青汁,不拘多少,可除瘟疫。三月一日取鼠耳汁蜜和为粉,谓龙舌拌,以压时气。四月十五日,取浮萍、麻黄、桂心、炮附子药末,加入生姜、葱头煎后热服取汗,治时行热病。腊月取皂角烧为末,遇时疫,早起以井花水调服。

峻井改水,清洁水源。如正月元日用麻子七粒,撒井中,辟瘟疫。五月五日、十二月除夕,用贯众置水缸内,食水不染疫气时行。夏至宜淘井、改水,可去瘟疫。

养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正月元日五更以红枣祭五瘟毕,合家食之。三月上巳日,取黍面和菜作羹,以压时热。六月伏日,宜作汤饼食之,辟恶。十月一日食饼,令人无病。十月宜进枣汤(大枣去皮核,焙香泡汤服),宜服钟乳酒、枸杞膏、地黄煎等物,以养和中气。冬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

综上所述,《四时宜忌》辑录的诸月养生方法,总以四时阴阳变化为纲,在生活起居、验方疗疾、避瘟防疫等方面,顺应阴阳变化,勿逆四时正气,虽局限于古代认识水平,但达到了促进健康、减少病害的养生目的。

[1]元·瞿祐.四时宜忌.北京:中华书局,1985.

[2]秦建明.北斗星与斗建考.见:成建正主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4辑.2007.153-160.

猜你喜欢

阴阳万物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提肛运动”平衡阴阳,清肠道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一鲸落,万物生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皆数”的再生
服药先分阴阳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