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共生理论”看高职教育中体育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协调发展

2011-04-12张燕红

湖北体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共生理论共生专业课

张燕红

从“共生理论”看高职教育中体育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协调发展

张燕红

运用共生理论的观点来看待学校教育中专业课与公共课的协调发展,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存在的客观性,从而按照共生原理不断推进其向优化转变,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共生理论;高职教育;专业课;体育;协调发展

“共生理论”认为,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度发展。笔者单就这个社会化过程中高职学生在公共体育课和专业课方面的关系,运用共生理论来加以探讨。体育作为大学生必修的科目与大学生必需掌握的专业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单元。两者之间在一定共生环境中以一定的共生模式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包括三个要素: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

1 共生单元

指学校体育课程和各系科中各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组成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共生圈。

2 共生环境

影响共生体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称为共生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上课教室、图书馆、资料室等硬件资料。软环境包括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人文环境、校园氛围等。无论学生或教师在校园里面都受校园环境的影响。无论是体育课还是专业课两者都在共同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的中展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两者都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反之两者都要受其累。校园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人在学校通过对各种文化的学习,从而达到所有社会化的必要条件。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 共生模式

3.1 从知识结构方面看体育课与专业课的共生发展模式

知识结构是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高职学生应具有通识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

3.1.1 通识性知识

通识性知识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旨在培养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这类知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掌握的知识,属于横向知识的范畴。

3.1.2 专业性知识

专业性知识是学生进入未来职业时从事某一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岗位性、职业性、应用性是高职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的固有特性。

综合体育课和专业课共生的行为方式和组织模式,它们之间的共生模式可以用对称互惠共生关系来表达。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重要改变表现在:由传统的生物体育观为指导的以内容为本的体育课程,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三維体育观为指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课程“这一具有新理念、新结构,体现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有机结合的体育课程,正得到大体育教学工作者的认同,并在具体实践中得到贯彻实施,真正实现大学体育课程转变。体育课上获得的体育锻炼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最终完成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强健的身体为更好的进行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积极健康的心理,对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充满信心,为以后融入复杂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其在工作方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扎实的专业知识的人才能逐渐转化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3.2 从素质结构方面看体育课与专业课的共生发展模式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一线人才,学生素质结构除了具有综合文化的共性素质外,还应具有体现职业性、岗位性的专业素质。

3.2.1 共性素质

这些共性素质包括文明的行为、科学的思维、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坚韧的毅力、独立生存能力、协同合作能力、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人际亲和力和敏感性、主动性与责任感等等。体育课在培养共性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2 专业素质

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体现在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后所打造的专业方面的基本素养,是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直接内在素养。体育课程学习的最终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所应具有的共性素质的培养目标是相互吻合的。体育课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课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素质。两者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下以特有的共生模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着。

体育课程中的有些选项课与专业课是相通的,两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互相借鉴,互为促进。根据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特点,在专业课中强化体育教育的概念,在体育课上强化专业课的重要性。专业课中进行的一些专业训练对学生体能的训练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些面向生产一线的理科专业,如机电、电子系的模具、数控等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对学生的体能体力有很高的要求。对学生在体育课上锻炼学生的体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根据专业的职业特点,合理进行体育课程设置。立足社会需要,有必要在体育课和专业课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3.3 从能力结构方面看体育课与专业课的共生发展模式

一般来说,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主要由一般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所构成。3.3.1 一般通用能力

通常,高职学生应具备以下七项通用能力:1)自理和自律能力;2)学习和发展能力;3)交流和合作能力;4)管理和完成任务能力;5)耐劳和耐挫能力;6)应急和应变能力;7)批判和创新能力。这些通用能力在体育课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体育课程在培养目标和上课内容和方式上都有意识地作了相应的配合和调整。

3.3.2 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完成某项专业活动所需要的特殊技能和相应的专门知识,构成职业能力的最主要部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专业课的教学目标。

3.3.3 职业拓展能力

职业拓展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职业能力的总称。也就是指超出职业领域,对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能力。两者在共生发展模式方面的具体表现为: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在专业课上培养,专业能力提高了,学生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体育活动。高职教育必需的专业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过程中,通过体育活动可以跟企业进行很好的融合,体育在此作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为专业实习的顺利进行修桥铺路。学校和企业的良好合作,为大学体育走向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不只是职业和技术培训的狭隘的教育,更是把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的全面教育,是一种把职业技能培训与国民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把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机结合、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与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高职体育和专业课程都是高职教育里面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大学校园这个共同的环境下,通过多种渠道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向着”高职学生更好的社会化“这个重大目标一起努力,在校园这个共同体中,实现了共生发展。

[1]郭太玮,潘绍伟.关于大学体育课程领域目标结构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

[2]王 圣,杨 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整合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7).

On th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Public and Specialized Sports Education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Symbiotic Theory”

ZHANG Yanho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Jiangyin Jiangsu,214405)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view of Symbiosis Theory to discus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pecialized and public sports education courses and more deep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objectivity of these relationships,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nstantly advancing its symbiotic changes to optimize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school development.

Symbiosis Theory;vocational education;courses;sports;coordinated development

G807.4

A

1003-983X(2011)02-0236-02

2010-12-08

张燕红 (1976-),女,江苏江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江阴 214405

猜你喜欢

共生理论共生专业课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产业结构与用地效益互动机理探究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基于共生视角的财务战略拓展及实践路径研究
共生理论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