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2011-04-12覃寅寅

湖北体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课改革

覃寅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覃寅寅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在培养人才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技能掌握式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教学各个环节相互协调,各方面齐抓共管,教师积极进取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科学发展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如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作用,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时代课题。高校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学生掌握技能为教学活动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其承担的时代课题严重不相适应,改革势在必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具有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价值,而且具有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以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为指导,审视高校体育教育,更新体育理念,建立以体育促心育,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育承担起其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1 要把学生身心素质培养放在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位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高校体育教育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身心素质培养为本。学生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身体素质是心理素质的基础,就立身处世而言,生理素质的重要性要超过心理素质。毛泽东早就说过:“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予此,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强意志”。洛克在《教育漫谈》一书中开宗明义指出,“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精神”。这些论述既肯定体育在人的心理素质中的基础地位,同时又把心理素质培养作为体育更高层次的追求。以身心素质培养检视,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把体育掌握某几项技能与身体素质等同,以偏概全。二是缺乏以体育促进心理素质的自觉追求,忽视体育在学生立身做人中的作用,忽视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从大学校园出现的问题来看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身体素质情况更为严重。把身心素质的全面培养放在体育教学的核心位置,在全面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最近一次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最近 20年,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湖北省妇幼保健专家王凤指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孩子活动减少,家长过分娇惯;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学生缺少锻炼。在高校体育教学要贯彻以人为本,在教学模式上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2 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作为改革重要内容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问题重要方式和途径。其实质使关系发展问题的各个面,在矛盾中实现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转化,形成发展的合力。这一思想对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具有方法价值。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部分,体育活动是在与各方面的矛盾中进行的,这些方面矛盾处理的好就能相得益彰,效益倍增。从协调中谋发展是高校体育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看,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协调中谋求体育的发展:

2.1 教与学的协调

教与学的关系是体育教学中的基本矛盾关系,教与学的协调是协调的重中之重。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上体育课是听老师发号施令,做简单动作,不用脑子,为考而练。教师上课机械地从教学大纲出发,制定教学计划,为考而教。改变这种状况,要根据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方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成为课堂主角。教师在课堂可以抽出部分时间与学生实现角色互换,教师再根据学生实践中出的问题给予指导纠正。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中要注意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接受程度,根据学生需要及时对教学内容作必要调整,这样就能实现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教学双方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2.2 课堂体育教育与课外体育教育协调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一般是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发组织,以协会形式进行。在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中,课外体育和课堂体育是两张皮。课外体育缺乏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与提升,课堂教学很少涉及课外体育活动,不能发挥对课外体育的牵引作用。为了实现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的协调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新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进行必要的课外体育组织的实践训练。学生将课堂学到的东西及时在课外体育中加以应用,不但可以巩固课堂教育的效果而且有助于把课外体育提高新层次,更好的发挥课外体育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2.3 体育课和非体育课的协调

非体育课是指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之外的一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体育课和非体育课目标相同,功能互补。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好非体育课的基础。体育锻炼之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而非体育课与体育在素质培养方面联系密切,特别是人文科学方面的课程对于学生释疑解惑,明辨是非,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具有体育课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从报效祖国,献身中华民族的复兴的理性自觉中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体育教育的有效性。但在现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体育课和非体育课各行其是,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未引起充分重视。解决这个问题,要以一定制度安排加强体育课和非体育课之间的协作。通过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等方式,沟通联系管道,以便根据对方的教学需要对课程作必要的充实调整。

2.4 体育教师和行管人员的协调

行管人员为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教学活动展开提供保障。体育教师顺利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离不开行管人员的辛勤劳动,理解和支持,但在现行非体育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和行管人员之间缺乏主动协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体育教师应当及时向行管人员介绍学生体育锻炼的状况和需要,以优良的教学成绩赢得行管人员的尊重,增强行管人员的责任心、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行管人员根据体育教学中素质培养要求,为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3 采取高效措施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它是根据发展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提出来,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措施,高校体育教育也有个可持续发展问题,其内涵科学发展观有所不同。对高校体育教育而言可持续性发展就是通过模式的改革是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形成发展的后劲。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革现行体育教学模式。

3.1 更新体育教育理念,牢固树立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新理念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刻意追求技术动作和达标成绩,为考而教,一味用高度、强度、速度等统一指标,千篇一律对待不同的学生,评价教育效果的现象。树立以身育促心育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高校上下共同办体育,齐抓共管的大体育理念;树立个性化、民主化、多样化、人文化教育理念,从而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3.2 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证高校体育的重要地位

从认识理论上讲体育的重要地位不存在争议,但从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并非如此。在高校现行体制下,专业技术课受到高度重视,而体育因为与学生就业缺乏直接联系而被冷落。现行对高校教学的评价,因为在体育方面缺乏可操作的科学的刚性标准而几乎不计。而学生由于正处在生命旺盛期,对体育锻炼缺乏紧迫感。保证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从制度解决问题,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高校体育的实际出发,重新制定体育教学大纲,以丰富体育教育内涵,规范体育教学活动。要在深入调查的实际基础上,按照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的科学的体育教学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真实反映教学效果。要建立体育教学情况的定期反应,通报制度,把体育教学为经常性工作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要建立全校范围的体育教学制度,明确各方面职责,纳入各方工作成绩的评价,以创造齐抓共管的局面。

3.3 重视体育科研,提高体育教学改革指导理性自觉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涉及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超越我们过去所形成的体育知识,体育理念和体育经验。正确指导改革必须把体育真正作为一项科学来研究。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结合体育教学实际进度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如科学发展观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关系研究,对改革指导意义研究,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研究,学生身体素质向心理素质转化机制研究,体育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研究,体育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价值研究等等。通过科研明确现行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所在,找出改革的思路和办法。

3.4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老师的能力水平

在现行高校教育体制下体育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被重视,与专业技术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差距很大。这种局面亟待改变。首先要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选派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强,作风正派,业务过硬的教师充实到部 (党委总支)室 (支部)的领导岗位上来,建立对他们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制度。其次,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人文修养。在以在职培训、送学深造的同时,针对体育老师人文素质不适应教育需要的情况,提出对教师人文素质增强的具体要求并纳入对教师考核的内容。在鼓励自学的同时,充分利用本校教育有关人文知识的专业讲座和研讨班。为教师充实美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艺术欣赏知识,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艺术鉴赏能力,塑造体育教师的新形象。再次,强化教师提高能力水平的激励机制。改革教师的收入分配制度。根据教师的成绩报酬,拉大收入差距。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重奖。培养和宣传教师中先进典型。在教师队伍中造成开拓进取、健康向上,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的氛围。

体育教学是整个高校教学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进行与作用的发挥,与高校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成功也就不可能有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但高校体育教学决不能无所作为,坐享高校模式改革的成果,而应积极进取,努力开拓,这样不断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促进高校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

[1]中央党校编写组.胡锦涛同志论科学的发展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李孟等.面向 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

[3]周登嵩.体育科研概论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4]杜迈南.高校教学不能少了人文精神[N].中国青年报,2006-08-05.

On Reforming the P.E Teaching Mode of Univers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AN Yinyi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2)

In order to perform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students,we must se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s our guidance an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rienting at the mastering of the skills.Instead,we should aim at establishing a new P.E.teaching mode which involv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f all-round development,the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parts of teaching,the participation of all departments concerned,and a team of active and initiative teachers.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reform;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G807

A

1003-983X(2011)02-0230-03

2011-01-11

覃寅寅 (1975-),男,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

体育教育.

武汉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 430072

1.1 因人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

学生身体素质本身就存在个体性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心理素质的培养,首先必须承认学生本身身体素质存在的差异。现行的招生制度扩大了这种差异。这种招生制度又是以学生的高考文化成绩作为录取学生唯一的刚性标准。为了高考的升学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在中学阶段被迫缩减甚至缺失,从而造成学生体质差异远远大于文化差异的现象。但在现行的体能达标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模式中,以同一评价标准对待体质不同的学生,严重制约体育教育在学生身心素质培养中功能的发挥。实施个性化教育就是从每个学生的体质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身体素质的提高提出不同的要求,注重每个学生努力的结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的给予鼓励与表扬。体育成绩的评定应采用相对评价法,评价尺度以学生进校时的体质为起点,反映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进步情况,从而使学生在体育中增强信心,保证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1.2 教学互动,实施民主化教学

民主化教育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民主化教学不但能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解决两者矛盾相互促进,而且能够创造出宽松愉悦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有助于提高体育在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而且也有助于体育教育发挥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在民主化教学中教师不能依据自己的设想制定教学计划,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健身需求,广泛征求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建议,让学生平等的参与到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高校体育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1.3 形式多样,实施趣味化教学

兴趣是人接受教育的内在驱动力,也是人在实践中获得的意识向内在心理素质转化的通道。增强体育教育的兴趣必须改变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手段贫乏的现状,通过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及变更,使高校体育丰富多彩,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教育中。

1.4 丰富内涵,实施人文化教学

从本质上讲体育属于文化的范畴,是对人的文化教育。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体育被纳入某几项单纯的体育动作技能的训练,体育的文化内涵严重削弱,体育缺少应有的文化品位,这既局限体育在人身体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也影响了健全健康心理形成。因此,体育在寻求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适当增加人文知识的教育。在进行体育形式中穿插必要的审美意识、人体解剖知识、心理学知识、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把体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学生在体育过程中接受人文知识的陶冶。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课改革
改革之路
体育课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改革备忘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改革创新(二)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