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十二五”规划与绿色发展

2011-04-10胡鞍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年7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十二五水利

□胡鞍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十二五”规划与绿色发展

□胡鞍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十二五”规划的国际背景,既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更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意味着人类开始进入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

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国都失去了机会,第三次工业革命(指信息革命)正好是邓小平决定对外开放,我们从“落伍者”变为“追赶者”,第四次工业革命(指绿色革命)我们要成为“领先者”,甚至是“领导者”。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求我们先行一步,主动转型,占领有利地位。

“十二五”时期所处在的国内背景,就是所谓的“新五化”。包括向新型工业化转型,向新型的城市化群化转型,向创新国转型,加快基础设施(包括水利设施)现代化,以及加快经济全球化、国际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同样,我们遇到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中国已经成为几乎在能源和煤炭生产与消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有机废水排放等几个领域都是世界第一的“黑猫”,因此必须通过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回应全球的绿色革命。

“十二五”规划,最大的亮点是绿色发展。它首次确定了“绿色发展”为主题来论述建立“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此“十二五”规划在设计上形成了六大支柱(六章),其中包括了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二十六章),这是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单篇(指第六篇)强化的一个领域。同样“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目标,特别是首次提出了国家的生态安全战略。

“十二五”规划凸显了绿色发展指标,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规划。按照24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所有量化指标算下来,绿色发展(资源环境)指标有8个,它占了全部指标的1/3以上,凸显了所谓绿色发展的基本方向。此外还有一些间接指标也可以支撑绿色发展,包括教育科技和产业结构调整等。

从“六五”以来量化指标的变化过程,我们发现中国政府的职能快速转变,由经济增长型转向公共服务型。

在此背景下,如何来进行水利发展的定位呢?一是要确保居民的饮水安全。特别是“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解决3亿人饮用水不安全的问题”。二是粮食安全问题,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三是生态安全问题,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四是国家安全问题。由此通过水利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整个中国的绿色发展。

中国的现代化目标是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利需要提前或者率先基本绿色现代化。因为只有绿色现代化,我们才有可能支撑和促进中国的绿色现代化,对此我们提出三步走的设想。

从指标设计上来看提出了四类指标:包括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生态环境,由此提出了十项二级指标,以便从2010年为基础来设计,到2015、2020、2030、2050年。因为水利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产业,五年规划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理解中国绿色现代化?很重要的标志就是,中国人口和经济增长,但是主要资源消耗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开始脱钩,总量不再增长而开始下降。什么叫水利绿色现代化呢?我们的设想同样也是,中国人口和经济增长,但是用水总量开始脱钩,进而总量开始下降。这就是所谓的“脱钩论”。

中国需要积极参与世界人类以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工业革命,实现从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变。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成为中国第一个绿色发展规划,成为中国实现本世纪上半叶实现绿色现代化的历史起点。

中国的绿色现代化需要水利绿色现代化,水利的绿色现代化是中国绿色现代化的基础。中国需要水利率先基本实现绿色现代化,以支撑中国的绿色发展和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提前实现。

(——转自2011年3月22日《中国水利报》)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十二五水利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