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树烂皮病严重发生原因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2011-04-09齐岱亭张秀红董泽峰齐海华韩会智

河北林业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皮病树势病株

齐岱亭,郭 雯,张秀红,董泽峰,齐海华,韩会智

(1.沧州市林业局,河北 沧州 061001;2.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杨树烂皮病严重发生原因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齐岱亭1,郭 雯1,张秀红1,董泽峰1,齐海华2,韩会智1

(1.沧州市林业局,河北 沧州 061001;2.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近年来,沧州市杨树栽植发展较快,但由于种种原因,杨树病害比较严重。发生较重的枝干性病害主要有杨树烂皮病,特别是2009年后有加重发生的趋势,致使4~7a生杨树出现了部分死树,有的甚至成片死亡,给群众造成很大损失,也影响了群众栽植杨树的积极性。作者通过综合调查、分析,研究了杨树烂皮病大发生的原因及发生规律,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

1 发生原因

1.1 立地条件差

近几年,沧州市杨树以107、108速生杨为主,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但现有林地多数达不到要求,特别是退耕还林及匹配造林地多数是次耕地及废弃地,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土地低洼、盐碱、积水。部分造林地土壤粘重低洼,雨季排水不良,致使土壤含水量过大,通气性不好,甚至积水,根系长时间进行厌氧呼吸,造成烂根、树势衰弱。也有的林地土壤沙性过大,保水性差,土壤贫瘠,多数没有灌溉条件,春季干旱时不能及时浇水,导致树木生长不良,树势衰弱。

1.2 造林密度过大、缺少抚育管理措施、树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差

杨树栽植密度过大,株行距2m×3m甚至1.5m×2.5m。第1、2年生长基本不受影响,第3年就应该加大抚育间伐力度,否则单株受光面积不足,造成树势逐年衰弱。随着树体的增大,这一矛盾更加突出,5a后开始诱发烂皮病大量发生。

1.3 病虫害发生严重

许多林地由于防治措施不力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尤其杨小舟蛾、美国白蛾、春尺蛾发生快,危害重,几天之内就能吃光所有叶片,甚至二次萌发的叶片也全部吃光,严重影响了树木的营养积累,使杨树生长缓慢,树势衰弱,抗病力降低;有些林地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性不良,雨季林内湿度大,导致叶部病害严重,造成提前落叶,缩短了光合作用时间,影响了树木的营养生长,使树势衰弱,诱发烂皮病。

1.4 管理措施跟不上

有些林地荒芜,杂草丛生。干旱时,多数不能及时浇水,造成树势衰弱;部分林地土壤粘重低洼,缺少排水设施,雨季积水时间长,造成烂根,使树势衰弱,抗病力下降从而诱发烂皮病的发生。

1.5 品种抗性差,缺少抗病虫设计

杨树烂皮病的发生轻重在相同林地条件及管理水平下,与品种关系很大。欧美类杨树品种最易发病受害;青杨、小青杨类品种较易感病;白杨类品种较抗病。人工纯林较混交林易感病。

1.6 苗木把关不严、带菌种植

有的育苗地长期繁育杨树苗木,重茬育苗,造成苗木自带烂皮病菌,在苗圃地肥水条件好的情况下,侵染后病菌潜伏并不发病,起苗后苗木失水或经过远途运输,苗木本身抗性降低,一旦遭遇干旱或浇水不及时,造林成活率明显降低。

1.7 气候因素

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与气温、干旱、沥涝关系密切,冬、春异常低温,造成一些不耐寒的杨树品种冻害;春、夏两季异常干旱,引起树势衰弱;夏、秋季降水过量积水时间长,使树势衰弱。不利气候条件加重了病害的发生和新病株的增多。

2 症状及发病规律

杨树烂皮病是一种常发、多发潜伏侵染性枝干病害,病菌侵入后一段时间通常不显病症,如遇干旱、水涝、日灼、冻害等恶劣条件,或苗木移植、强度修剪后生长势减弱,抗性降低,病害便迅速发生。该病多发生在树干、大枝、枝干分杈处或冻裂、修枝而引起的伤口处,轻者影响树木生长,造成放叶晚、叶片小、枯枝、枯干等病状;重者树木死亡。

2.1 症状

症状因树种而异,主要发生在树干、枝条,表现为干腐、枯梢两种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枝干分杈处,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水肿状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病斑失水后树皮干缩下陷,有时龟裂,并具有明显暗褐色边缘。发病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情况下可从中挤出橘红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病斑在适宜条件下不断扩大,当病斑环绕树干一周,其上部分树体即行枯死。枯梢型:该类型主要发生在1~4a生幼树或大树枝干上,发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症状不明显;当病部迅速扩散绕枝干一周后,其上部枯死。此后,枯枝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2.2 发病规律

该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树木枝干病害,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其病原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的污黑皮壳菌(Valsa sordidaNit.),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Pers.)Fr.],在自然界通常以无性阶段出现。该病害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其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许多看似健康的树木都携带该菌。当树木生长旺盛时,病菌处于潜伏寄生状态,树木不表现病害症状。但是一旦遭遇极端气候、其它病虫害或因水肥管理不当等而导致树势衰弱时,便可诱导病害发生。

该病与冻害、日灼伤、虫害、盐碱、干旱洪涝灾害有正相关性。栽植苗木过大、移植时根系受伤、移植次数过多、假值太久的大苗或幼树,在移植后不易恢复生机,因而易感病。在城乡绿化上,杨树因整枝技术不佳、修剪过强、机械伤害多时,均有利于发病。

该病在1a中有2次发病高峰,一是在春季二是在秋季,一般春季重。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至寄主皮层上,多由伤口入侵。病菌生长温度范围4~35°C,以25°C最适宜。衰弱、有伤口的树木、幼树、嫩枝较易感染。

3 治理对策及预防和防治措施

对杨树烂皮病的治理应遵照“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方针,实行“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按照杨树品种、林分种类及病害发生轻重的不同划分治理、分类施策的总体策略。

3.1 治理对策

(1)对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栽植、立地条件较好的速生丰产林或防护林带,在受害较轻时可对生有小块斑的树木进行刮涂治疗;在受害严重时则要及时清除枯死株或濒死株,必要时则应用相同的品种进行补植。

(2)对中等抗性、感病株率在60%以下、死亡率在30%以内的速生丰产林,要及时清除枯死株、濒死株和病斑横向长度占发病部位树干直径50%以上的病树,并补植抗性较好的品种;对病斑横向长度占发病部位树干直径50%以下的病树,可进行刮除治疗。对病株率在60%以上、死亡率在30%以上的速生丰产林,应立即伐除病、死株,并进行补植,对2a生以下林分中的病树,则采取平茬的办法。

(3)对用易感品种营造的速生丰产林,当病株率在60%以下、死亡率在30%以内时,可采取伐除病、死株后补植抗性品种等措施;当病株率超过60%、死亡率50%时,建议更新栽种抗性品种,重新造林。

3.2 预防措施

3.2.1 造林设计 栽植时要选择适宜的土壤条件,适地适树;选用抗性强的树种;应多栽植混交林,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传播;防护林应设计营造半透风式结构,迎风一侧应栽小灌木;面积较大的成片杨树林,应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刺槐或臭椿隔离林带,可阻碍病菌传播,面积较小的可在林分周围设置隔离带;大坑整地,一般1m×1m×0.8m。

3.2.2 植苗造林 在适宜造林时期选用壮苗造林,一般尽量选用当地苗木,避免长途运输;不要选用重茬苗,减少苗木本身带菌的机会;加强栽植前的苗木管理,苗木栽植前应浸泡1~2d,起苗当天如不能及时栽植时,应尽快假值,分层填土;栽植前应用万分之一浓度的ABT3号生根粉蘸根。

3.2.3 抚育管理 栽植后加强抚育管理,尽量避免雨季修枝,合理整枝并不留残桩,对伤口进行保护;成林后要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及时清除衰弱枝条及病死树全株;加强肥水管理,氮肥施用不宜过晚;秋末或春初在树干距离地面2m以下涂白、绑草把或在树干基部培土,以防冻害和日灼,可有效预防此病发生。

3.3 杨树烂皮病防治方法

(1)对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发病部位直径50%以上的,应该及时进行伐除。

(2)对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发病部位直径50%以下的,可以采取刮涂法对病斑进行处理。

病斑刮涂:对于抗病性较强品种的病树,可用小刀或钉板将病部树皮纵向划破,划刻间距3~5mm,范围稍超越病斑,深达木质部,然后用毛刷涂所选择的药剂。涂药后,再涂50~100mg/L赤霉素,以利于伤口的愈合。

刮涂药剂:可供刮涂使用的药剂有很多种,包括10%碱水、梧宁霉素、不脱酚洗油原液、10%双效灵1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100倍液、40%福美砷50倍液等。

(3)秋冬季节统一组织清理病树,伐除的病枝一律烧毁,消灭菌源。春夏季节随时检查,发现病株、病枝,及时清除。

(4)多年的老苗圃或蔬菜保护地后改的苗圃容易发生此病,发现此病后应换地倒茬,在此地块栽植杨柳以外的其他品种;如果实在无地可倒,育苗前应进行土壤消毒和杨树插穗消毒。

S763.1

A

1002-3356(2011)06-0087-02

2011-10-23

猜你喜欢

皮病树势病株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延边地区红松人工林烂皮病初步调查
建昌县核桃烂皮病的发生与防治
有机肥施用对宫川温州蜜柑品质及树势的影响
柑橘促花技术
中华鳖常见病害图谱 (上)
2009年新洲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