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正定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对策

2011-04-09孟军英史彦华

河北林业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正定县立地条件林农

孟军英,史彦华

(正定县林业局,河北 正定 050800)

关于正定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对策

孟军英,史彦华

(正定县林业局,河北 正定 050800)

正定县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不但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还有效地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自2002年起,正定县开始承担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667hm2,匹配造林667hm2。截止到2010年共8a向退耕户发放粮食补助100万kg、现金补助1140万元,为林农建立了一个长效增收的机制。

1 正定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现状

正定县营造的退耕还林主要以片林为主,位于滹沱河和老磁河两岸,起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的作用,为省会石家庄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提高了正定县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林种植模式有:林果间作(草莓、苹果等)、林草间作(三叶草、苜蓿等)、林药间作(甘草、麻黄等)、杨柳混交、速生杨纯林等。这种方式在造林初期和立地条件好的退耕地上可以实施,但是正定县大多数退耕地属立地条件较差、质量不高的地域,特别是随着林木的逐渐郁闭,仅仅通过在林下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很难实现长期可持续性。林下养殖(鸡、鸭、鸵鸟等)、林产品加工业等,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等产业链的关系。

2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正定县林业产业规模小、产业链节短、林副产品深加工滞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销售渠道不畅。

(2)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很多农民发展的林下经营模式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跟风性,政府没有统一规划。政府在产业模式的具体经营方面提供的指导较少。

(3)林农对政策的依赖性强。大多数林农只依靠政府的政策补助,而这些补助远不能养家糊口。没有考虑林上林下齐收益,生态经济双丰收的思路。

(4)造林地立地条件差。由于是在河滩地上造林,土壤质地差,后期管理跟不上,林木生长慢,出现了“小老树”的现象。

3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科学确定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规划布局

结合正定县实际情况,对现已郁闭的林分进行抚育间伐,伐除“小老树”、病死树。扩大林下间作空间,种植一些耐阴中草药作物;对没有经济效益的纯林实行品种更新,改造成为有经济效益的核桃、苹果等经济林。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保障机制。通过林业系统,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弱化后续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风险,通过稳定的政策保障,提高政策的服务建设能力。

3.2 扩大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政府要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民间资金以及外资参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培育,扩大退耕还林的投资来源,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机制,实行优惠税收政策和信贷支持,切实保障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者的合法权益,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3.3 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

把发展后续产业同林副产品开发、加工结合起来,培育对退耕农户带动力强、辐射面大的龙头企业,如正定县的中盐银港人造板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带头企业。鼓励发展以“公司+农户”、“基地+农户”模式的林产品、中药材加工和食用菌开发等企业,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林业产业体系,带动全区后续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4 科技兴林、搞好技术服务

一是培树典型。对林下搞养殖成规模的大户,给予政策和资金上支持,由政府协调林业、畜牧、环保部门给予养殖户新技术、优惠政策的帮扶,让他们的成功实例带动其他林农致富。二是引导农民把握今后绿色食品的生产趋势,重点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林果产品的精、深加工,争创名牌,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三是技术人员要加强退耕还林的工程管理,加大生产过程的技术培训与服务力度,提高农民素质,保护退耕还林成果,从而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得到规范、有序、高效的发展。

F326.23

A

1002-3356(2011)06-0086-01

2011-09-17

猜你喜欢

正定县立地条件林农
石家庄市正定县总工会以“零工驿站”竭诚服务劳动者
正定县正定镇太平庄村 夯实党建工作 扎实推进乡村治理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正定县古建筑保护意义及相关措施
正定县人大常委会 “网上代表之家”增强监督实效
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
浅谈循化县云杉的造林种植技术方法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改善华蓥山森林立地条件措施浅析
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