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黏膜接触性头痛的诊断及鼻内镜治疗

2011-04-08朱秀辉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偏曲鼻甲鼻中隔

朱秀辉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鼻内黏膜接触性头痛是指鼻中隔和鼻甲之间存在黏膜接触点而导致头痛。本病发生于成年人,发作时鼻根部和眶部疼痛,可放射于额部和顶部。如果找到明确的接触证据,经手术治疗去除接触点,可获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了21例头痛患者,男8例,女13例,年龄20~50岁,病程1~10年。21例患者头痛部位分别为:15例表现为颞部、眶周,6例患者表现为鼻根部,头痛是唯一症状,无鼻塞、流涕、鼻出血等鼻部其他症状,疼痛发作频率1~2次∕周以上,发作时用2%丁卡因棉片行嗅裂麻醉,疼痛完全消失。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全部病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相接触,其间包括鼻中隔偏曲、中甲肥大、泡性中鼻甲、鼻中隔结节、中鼻甲曲线垂直部内移,排除鼻腔鼻窦炎症及占位性病变。

1.2 方法 21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术式的选择据鼻窦CT及术前的丁卡因棉片实验结果而定。鼻中隔偏曲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纠正高位偏曲的棘和嵴,进行修正塑形后环纳,使中隔居中,敞开嗅裂。泡性中鼻甲患者,纵行剖开泡性中鼻甲,切除中鼻甲外侧部分骨质,行中鼻甲残留内侧骨质外移,并取吸切钻切除隆起肥厚的黏膜,注意不要使骨片与黏膜脱离,中鼻甲垂直部内移的,于中鼻甲水平部与垂直部交界向外骨折,使中鼻甲外移,注意不要使外移的中鼻甲阻塞窦口鼻道复合体引起阻塞,再次引发头痛。对于中鼻甲肥大及中隔结节肥厚导致黏膜接触引发的接触性头痛的,可用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肥厚的黏膜至嗅裂区宽敞,掌握好消融频率和次数,不要多次反复烧灼,以免引起术后黏膜萎缩、瘢痕化,引起功能障碍,术毕检查嗅裂空间横径不能小于3mm[1],术腔填塞油纱条,确保油纱条压在中鼻甲两侧,以利于中鼻甲塑形固定,48小时后取出,术后常规用止痛止血药物及抗生素,鼻腔冲洗1个月(庆大生理盐水)。

2 结果

痊愈: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好转:头痛减轻或头痛消失后复发。21例患者,痊愈17例,好转4例,有效率100%。

3 讨论

鼻内黏膜接触性头痛的黏膜接触点均位于中鼻甲、钩突、筛泡等鼻腔中部以上部位及相邻的黏膜接触,临床上不明原因的头痛伴鼻腔中部解剖结构变异及相邻黏膜接触患者应高度怀疑接触性疼痛,有作者提出鼻内黏膜接触点通过释放P物质引起头痛,鼻内接触性头痛正是由于存在鼻内黏膜接触点,通过三叉神经向各系统释放P物质引起各种形式的头痛,鼻内接触点可以在没有头痛的人群中存在,当接触黏膜进一步纤维化增生、肥厚,致相邻黏膜挤压,张力增加,引起接触性头痛。

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黏膜接触性头痛的诊断标准[2]:①位于眼眶周围、眼眶内侧、颞部或颧弓部的间歇性头痛;②鼻内镜检查能找到黏膜接触点,并且没有急性鼻窦炎的症状;③头痛至少有以下特征之一,头痛随体位变化而变化,应用局部麻醉剂填塞于嗅裂区,头痛在5分钟内消失;④去除黏膜接触点后,头痛在7天内消失并且不复发。

对于确诊为鼻内黏膜接触性头痛的患者,去除黏膜接触点是最佳目的,可采用手术处理以达到嗅裂敞开的目的。尽量使用电动吸切钻及等离子射频消融设备,避免过多的黏膜撕扯损伤,引起术腔粘连、瘢痕,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

[1]张为龙,钟世镇.见临床解剖学头颈部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2 -233

[2]杨海斌,郭永清.鼻源性头痛[J].国际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杂志,2007,31(2):97

猜你喜欢

偏曲鼻甲鼻中隔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的临床观察
238例鼻中隔偏曲手术的切口选择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
中鼻甲的处理在鼻内窦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