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诊断外周神经鞘瘤的探讨

2011-04-08林增坤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鞘瘤包膜颈部

林增坤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10080)

神经鞘瘤为外周神经常见的肿瘤之一,源自神经髓鞘Schwan细胞[1],发生于外周神经干者常见于颈部、四肢及躯干等浅表部位。对2006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26例神经鞘瘤的高频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高频多普勒超声在外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系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鞘瘤患者,均为良性。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0岁。肿瘤发生部位:四肢19例,颈部6例,胸壁1例。26例患者均以触及体表包块就诊,病程1个月~6年不等,伴有疼痛及酸胀感18例,8例无疼痛及感觉异常。

1.2 方法 仪器采用日立 EUB-5500及 GE Logiq500,5-13MHz宽频线阵探头。采用直接扫查法。充分暴露受检部位,对病变进行多方位探查。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重点寻找肿块周围是否有神经存在,观察肿块与神经的关系。然后,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检测肿块周边及内部的血流情况。分为4级[2]:Ⅰ级:内无或偶见1~2个点状彩色血流信号闪动;Ⅱ级:内可见数个点状或短线状呈稀疏分布的彩色血流信号;Ⅲ级:内见多数短线状及粗条状彩色血流信号;Ⅳ级:内极易见多数粗、细不等的条状彩色血流,呈较密的或盘曲的树枝状分布。

2 结果

26例超声检出率100%,超声诊断23例,准确率88.2%。颈部6例(来自颈部背丛神经)、四肢19例(来自桡神经9例、尺神经5例、正中神经2例、胫神经2例、腓总神经1例),胸壁1例(来自肋间神经)。

本组26例患者中24例单发,2例多发。最大5.3cm ×3.5cm ×3.2cm,最小1.5cm ×1.3cm ×1.2cm。声像图表现为规整的椭圆型、圆形或梭型,边界清楚,有高回声包膜。依据内部回声可分为2型:19例实质型,其内部回声呈均匀的低回声,后方回声无改变或稍增强;7例混合型,其内部出现大小不等的不规则无回声区,术后经病理证实内有坏死、出血。21例神经鞘瘤可见神经纤维与其相连;5例于肿瘤长轴两端探及尾状神经回声。CDFI检测显示血流Ⅰ级7例、Ⅱ级13例、Ⅲ级6例。

3 讨论

神经鞘瘤主要见于外周神经、颅神经或交感神经。其中表浅部位神经鞘瘤多见于颈部臂丛神经、上肢正中神经及尺神经,下肢坐骨神经及胫神经[3]。肿瘤往往从神经干一侧发出,位于神经干的神经外衣内,有薄层完整包膜,手术可完整剥除。以往临床诊断只能依靠触诊及相关体征作出初步判断[4]。发生于浅表部位者,对神经压力小,少见神经功能障碍,因此临床症状较轻或不明显。本组30.7%(8/26)的病例无临床症状。对于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神经鞘瘤,如果认识不足,容易误将肿瘤与神经干一起切除或损伤神经,造成医源性神经损伤[5]。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主要外周神经的分布、走行及粗细程度,并帮助诊断不同类型的外周神经疾病,如肿瘤、炎症或了解受压情况等[6]。本组80.7%(21/26)肿块可见神经纤维与其相连;23.1%(5/26)肿块长轴两端探及尾状神经回声。因此,通过全面细致的探查可以明确肿块与神经干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方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神经鞘瘤组织学上表现为2种组织结构即antionA型和antionB型,外周神经干者大部分以antionA型结构为主,易形成囊性变[7]。本组患者根据声像图表现及回声特点分为两型,即实质型和混合型。前者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无改变或稍增强,往往体积较小;后者内部出现大小不等的不规则无回声区,系出血坏死或囊性变,大多体积较大。神经鞘瘤的血管管壁多显示纤维性增厚伴有血栓形成,故彩色多普勒显示无或少血流[8]。本组大部分神经鞘瘤属此类,血流信号较少,Ⅰ、Ⅱ级20 例,占76.9%,Ⅲ级仅6 例,占23.1%,与文献报道不一致[9],是否与使用的仪器不同相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外周神经鞘瘤在声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多能对其明确诊断,本文超声诊断准确率达88.4%,且高频超声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肿块与神经的关系,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在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应成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997-998

[2]郭 军,张玉珍,郑 文,等.颈部神经鞘膜瘤的超声诊断及其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7):23

[3]李 晶,苏庆华,高树熹.肢体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超声表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8(6):465

[4]ReynoldsDL,Jacobso JA,Inampudi P,et al.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eripheral nerve shealth tumor[J].AJR,2004,182(3):741

[5]余学东,安 洪.肢体周围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3):144

[6]孟 华,张缙熙.高频超声诊断外周神经系统疾病[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7(3):187

[7]范钦和.软组织病理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6-362

[8]司徒明珠,段晓南.外周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及分型[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8):626

[9]Reynolds DL,Jacobson JA,Inampudi P,et al.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J].AJR,2004,182(3):741

猜你喜欢

鞘瘤包膜颈部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心脏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伴咯血1例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