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科室大输液的环节质量管理

2011-04-08谢丽萍董卫红

护理与康复 2011年6期
关键词:护理部输液科室

陆 蕾,谢丽萍,董卫红

(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 314000)

静脉输液是最基本的临床护理操作之一,是医院治疗与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1]。大输液是指将配制好的药液灌入>50 ml输液瓶或袋内,加塞、加盖、密封后用蒸汽热压灭菌而制备的灭菌注射剂[2]。临床科室配备适量大输液,可缩短患者给药前的准备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强度。因大输液在临床应用广泛、种类繁多、使用量大,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提高临床科室大输液的管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发生风险,2009年7月起,本院护理部加强了临床科室大输液的环节质量管理,提高了静脉用药安全水平,现报告如下。

1 环节质量管理方法

1.1 临床科室大输液管理现状调查 2009年7月至11月,护理部对临床科室大输液进行质量管理专项检查3次,每次检查21个科室,共63次。检查内容包括领用环节、贮存环节、使用环节等。63次检查中,有28次存在管理问题,占44.44%,其中领取环节不规范3次、贮存环节不规范20次、使用环节不规范5次。

1.2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会议上,分管组长对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小组成员共同从硬件设施、制度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1.2.1 领取环节不规范 药剂科制定的大输液领用流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要求领单每月结清,过期作废,导致科室对大输液的领取缺乏主动计划性,不能按本科室实时输液消耗量调整领用量,易出现超量领用情况;临床科室大输液的请领工作基本交由外勤工人完成,工人缺乏专业知识,质量意识淡薄,入库质量检查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养护措施。检查中2次发现科室超量领用,发现工人在大输液领取途中随地暂存现象1次。

1.2.2 贮存环节不规范

1.2.2.1 放置不规范 检查中7次发现放置不规范,具体表现:输液箱外的生产批号、有效期、灭菌标识未统一朝外,给检查核对带来了困难;未按要求分类存放,不同品种的大输液存放在柜子同一格中,放置凌乱,无隔断,无明显标识;未完全遵循按有效期先后取用的原则,不同批次的大输液放于同一箱中,拆箱后不同批次的大输液置于同一存放格上,失效期近的大输液压于底部。

1.2.2.2 贮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2个科室由于场地限制,大输液与其他备用物品放置在同一区域内;3个科室有将大输液着地存放、靠墙存放现象; 3个科室的卫生工作不到位,存放架上有积灰; 1个科室的大输液靠窗存放,受阳光直射;1个科室缺乏温湿度管理制度,存放仓库无温湿度表; 1个科室的温湿度无人管理,无记录。

1.2.2.3 贮存过量与积压 由于每个阶段患者数量、输液量、输液品种存在不确定性,部分大输液药品用量少,医护间缺乏有效沟通,护士在领用时超量入库,造成部分大输液在使用期限内积压。检查中发现1个科室的5%碳酸氢钠离失效期还有3个月,1个科室的20%甘露醇离失效期还有79 d。

1.2.3 使用环节不规范 双人核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后夜班、急诊输液等特殊时段的双人核对制度难以落实;输液标签粘贴不规范,检查发现有3袋大输液的品名或有效期被输液标签遮挡,影响了对大输液质量的核查;临时改变输液方案后输液标签不规范,2次发现同一袋大输液上有1张输液标签覆盖另1张输液标签的现象,易成为安全隐患,引起护患纠纷;部分年轻护士对输液质量的检查不重视,在大批量输液准备时有流于形式现象。

1.3 制定改进措施

1.3.1 改进领用流程 由护理部与药剂科协调,改进大输液的领用流程,取消每月清零制度,临床科室可根据不同品种的实时消耗量有计划地按需领取,不同品种可在等价的前提下适当调剂,避免拆零、拼箱领用。

1.3.2 加强贮存环节管理

1.3.2.1 做好大输液在库养护 根据先入先出的原则[3],按失效日期先后顺序取用,避免积压过期。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规定做好药品日常养护工作。目前临床使用的大输液大部分为非PVC软袋,是由多层共挤膜周边热合而成,因其工艺的特殊性可能使产品存在毛细漏或焊接不牢的隐患[4],要求大输液搬运过程轻拿轻放,以免挤压损坏。

1.3.2.2 控制备用数量 科室指定1名护士分管大输液,定期清点备用数量,及时将多余的大输液退回药剂科;控制不同规格品种的输液库存量在2周用量以内;加强科与科之间的沟通,对于临近失效期3个月的大输液,及时调剂使用;药剂科向临床科室做好近期失效大输液的提示工作。

1.3.2.3 改善存放环境 各科室建立大输液专用存放区,单、双月分开放置,合理贮存;拆箱后的大输液专柜存放,每个品种独立存放,标识清楚,杜绝混放、拼放;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无菌物品的贮存要求,整箱大输液放于离地高20~25 cm、离天花板50 cm、离墙>5 cm处的载物架上,有效期和灭菌标识面朝外,便于检查;加强对大输液存放区的温度、湿度管理,控制温度<24°C、相对湿度<70%,保持存放区及存放柜清洁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1.3.3 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临床科室大输液管理制度,设立专人负责制,大输液入库时认真核对品种、质量、数量、生产厂家、产地、外包装、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每周检查大输液的库存数量、质量和有效期,做好登记。全院统一输液管理流程,每个细节统一质量标准,如输液标签的粘贴标准、输液检查的质量标准等;加强薄弱环节的人员安排,确保双人核对制度的落实。护理部加强对大输液管理的检查力度,检查结果与科室目标责任挂钩。

1.3.4 人员培训 护理部开展全院性的安全用药理论知识培训,把输液安全知识的培训列为岗前培训的内容之一,各科室根据不同专科用药特点,分层次开展输液安全的理论与操作培训,使工作人员时刻保持严谨、严格的工作态度,重视对大输液的管理,掌握大输液管理与查对的要点。后勤服务中心组织对外勤工人进行业务培训,使之掌握大输液领用的注意事项,护士加以关注、指导、督促。

2 结 果

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护理部对临床科室大输液再次进行质量管理专项检查3次,每次检查21个科室,共63次。在领用环节、使用环节未发现前述存在的问题,但贮存环节有2个科室的大输液存放处离墙距离未达到>5 cm,1个科室0.9%氯化钠注射液存量过多,及时向当事科室提出整改意见。

3 体 会

大输液作为补充容量和各种静脉用药物的溶媒,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本院在护理质量检查中,把临床科室大输液的规范管理作为药品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由护理部主任参与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完善临床科室大输液的环节质量管理,通过细化管理标准,强化了临床护理人员对大输液管理的安全意识,各个环节职责分明,责任到位,管理制度得到落实,使地、物、时得以最有效地运用[5],降低了静脉输液的风险,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1]周建日.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 7(1):57-58.

[2]刘晓玲.浅谈大输液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药业, 1999,8(7):55.

[3]徐妙娣.临床科室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62-63.

[4]林开建.软袋输液工艺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海峡药学, 2007,19(2):20-24.

[5]杨素清,林菊芬,郑建萍,等.骨科病区库房管理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7,6(6):416.

猜你喜欢

护理部输液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爱紧张的猫大夫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