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涛山水画风格创新方法探讨*

2011-04-07

关键词:石涛笔墨山水画

晏 铭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石涛山水画风格创新方法探讨*

晏 铭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石涛山水绘画作品的风格变化多端,又能自圆其成,体现了他极大的艺术创造能力。他非常擅于在自然形态中寻找合适的山水造型元素,并将其转化成多样的绘画语言,给人们良好的方法启示。

绘画风格创新;绘画语言;生成;演绎

Abstract:The style of Shi Tao’s landscape paintings is always changing,but he can make them perfect and natural,which shows his great artistic creativity.He is good at finding appropriate landscape elements in the nature and transforming them into various painting language which gives people good inspiration for painting style and methods.Key words:painting style innovation;painting language;generation;deduction

石涛是清初四画僧之一,俗名朱若极,法号原济,字石涛。题画经常使用大涤子、清湘老人、瞎尊者等名号。[1]石涛山水画作品风格面貌变化多端。诚如何绍基所评:“画至苦瓜和尚,奇变狡狯,无所不有矣。”[2]虽然,石涛的山水画风格没有宋元大画家那样给人印象明晰,但是,多样化的绘画风格显露出他在掌握绘画创作方法上的杰出能力。他往往根据不同的山水特点与作画时不同的心情感受,努力寻找、创造出不同的笔墨形式去表现。石涛在绘画创作实践时,是如何观察自然山水,在自然形态中寻找合适的山水造型元素,并将其转化成多样的绘画语言形式?如何在画面中展开运用不同山水造型元素?本文试以“演绎”的概念来分析石涛山水画作品中风格创新的原理与方法。

一 绘画风格中基本元素的“生成”

五代时期山水画家荆浩指出画山水的“六要”法则:“气、韵、思、景、笔、墨。”[3]

气韵在谢赫的“六法论”中多指人物画,山水画中以运笔取山水的大体结构得阳刚之气,以墨渲染浑圆柔和的阴柔之美。“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用笔表现山水的形体,但是不能完全拘泥于客观的形象,使运笔流畅而生动。这里与“气者”相通。“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因非笔。”用墨皴染出物体体面,使其浑融,这里与“韵者”暗合。“气”、“韵”是观画者产生的心理感,通过用笔、用墨将其具化,可见笔墨技巧是形成绘画风格的主要因素。“思者,删拨大要,凝想物形。”通过精选形象,提炼升华,就是山水造型符号化的过程。中国绘画山水造型符号是用几何形简化的方法,从生活原型中选择、强化与提炼而成,并且有利于笔墨语言的运用发挥。“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取景造境,融情于景,使山水画拥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荆浩所说山水画“六要”其实就是山水绘画风格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概括讲就是山水画“笔墨技巧”、“取景造境”、“造型符号”三个主要方面。

石涛一生主要活动在潇湘、安徽黄山等南方地区,南方山川曲折,峰峦多变,气候风雨变幻,使他产生了追求变易得思想。石涛六十岁时画有《溪南八景图》山水册页,这一套山水画小品册页特别精彩,富有写生的生动气息。《西陇藏云图》取江南山水的典型面貌,图中山石、树木、房舍的造型不同于“四王”山水中那些程式化的山水造型符号,有个人新鲜的感受。笔法以枯笔细线为主,运笔细劲连绵;墨法清新素雅,以笔中少量的水份侧笔滋润;点法细碎,疏密浓淡,形状多变化。石涛一再强调“画从于心”,[4]可以看出石涛尊重自然的感受,追求在自然与心灵的交流与共鸣中,取形求势,凝想物形,提炼出各不相同的画面基本元素,准确地表达出生命感悟的美好瞬间。

二 笔墨语言形式基本元素的“演绎”

“演绎”是一种推理方法,在绘画中可以指从一种画法推演出另一种画法,或者由画面的局部画法推演到全幅的画法。它是一种动态的表述。在中国画论中有“生发”的说法,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有生发不穷之意,所谓开也”。“生发”合“生成”与“发展”之意,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幅画是由笔墨语言基本元素组合构成一个“单元”,多组“单元”发展成“段落”,多个“段落”合掩成“整幅”,这种组合发展动态的过程就是“演绎”。

石涛画《西陇藏云图》,是典型“点线结合”的笔墨表现形式。线条是枯笔细线为主,厾点、杂叶是各种各样的点。画幅前景是一大块平坡,三棵稀疏的歪树,此段落笔墨线条松秀,稀松的几根长线条与少量的厾点组成,节奏舒展;转向画幅右边,大石、杂树、吊脚屋、水草,景物众多而紧凑。各种点状的杂树叶、水草茂密,画面由简及密。此段笔墨以点为主,节奏紧凑。点、线并用,互相组合对比,节奏变化丰富。

石涛画《山水四段卷之三》,笔墨表现形式十分单纯,通幅用线条造型,在树木上有少量的点,积点成面。画幅中段前景树木三两成群,分别向两个方向展开。左边连接一片密林,向上就耸立一座高山,形成高耸之势;右边山包连绵,水岸层叠,两组平线将空间向远方推进。每个部分之间节奏比较松散,不作大起大落、大虚大实得对比,而在平淡朴实中透出清旷的气息。而在《游黄山图》册页中,画面的每个部分都紧扣“湿点”与“劲爽线条”这两个关键的造型要素,从前景点为主,线隐其间,逐渐地变化到山头线条为主,浓点点缀。用单纯的基本要素,组合出变化多端的构成方式,使得绘画语言达到统一多样的境地。

石涛山水绘画“演绎”是由基本元素构成的一个又一个“单元”,在不断“生发”时,把握构图的动势,有节奏的不断地铺展开来的过程。每根线条的起笔收笔,每丛树枝的疏密处理、每堆石块的大小堆砌,是较小的“单元”。每一单元各有“生发”与“收拾”的过程,如同潮汐的的一起一伏,人的一吸一呼,构成整体画幅中一个相对完整的局部。这些造型单元不是彼此游离,不相干系的,而是通过“条理”,“脉络”等结成一个整体。由“单元”生发成“段落”,“段落”合掩成“整幅”,这样整个画幅就“神贯气足”,“气韵周流”了。可以说,石涛用他精彩的作品实践与理论书写给予了我们良好的笔墨语言启示。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968.

[2]牛克诚.现代中国绘画中的自然[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40.

[3]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405.

[4]石 涛.石涛画语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40.

责任编辑:卫 华

Style Innovation of Shi Tao’s Landscape Painting

YAN Ming

(College of Packaging Design and Art,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unan,Zhuzhou 412008)

J209

A

1674-117X(2011)02-0142-02

2009-12-19

湖南工业大学教研教改项目“从‘具象’向‘抽象’的转变——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关键节点的研究”(09E31)

晏 铭(1974-),男,湖南新化县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美术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山水画研究。

猜你喜欢

石涛笔墨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笔墨童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石涛山水画艺术探微
论石涛之画法与禅法
《苍松秋色》
洗礼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