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俚语在语言文化中的理解和使用

2011-04-07王旭东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俚语学报语言

王旭东

英语俚语在语言文化中的理解和使用

王旭东

在英语中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英语俚语在字面意思和实际所表达的意思上存在很大反差,有时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语言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继承和历史的发展演变。由于中英文化和历史的不同,在实际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大量的英语俚语使人束手无策。所以如何了解并掌握英语俚语,如何正确处理中英俚语的差别,对学习者进一步掌握英语很有必要。

俚语;文化;发展; 观念;社会生活

一 引言

当我们在看英文电影、听VOA、BBC等节目或跟外国人交流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和英美国家的人在文化和历史领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我们不深层次地了解其内涵并加以处理,就很难达到彼此理解和相互交流的圆满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有很多难以克服的因素,其中俚语的学习是其中之一。《现代英语高级学习字典》给英语俚语做了如下定义:俚语是一般只用于谈话,但不适合于严谨的写作或正式场合的词语、尤其是指某一阶层地道的英语。虽然有些人在应试中能取得好成绩,但在实际交流中会经常碰到麻烦。《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对俚语的解释是:俚语通常不用于严肃场合的言语或写作,被认为是很不正式或很不礼貌的且用于某些阶层人士之中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由此可见,学习者在使用俚语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以防对对方造成误解或意外的伤害。在自己说俚语时要三思而后行,听对方时多注意说话人的上下句,根据语境来推测俚语的真正意义。

二 俚语形成的主要特征

正如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一样,俚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俚语在英语词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一部分词语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被淘汰掉,另一部分词语进入标准语或从俚语升级为口语或非正式词语,绝大多数人之所以特别喜欢使用英语俚语。是因为俚语有如下的特性。

1.俚语的生动形象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多端,反映在多方面的词汇中,尤其是政治方面的词层出不穷。理查德·尼克松在1972年总统竞选时,共和党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有关人员潜入华盛顿的水门大厦(Watergate)——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被逮捕,以后导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辞职,这就是有名的“水门事件”,Watergate也就在英语中生了根,watergate就成为一个普通名词。形容政府要员的丑闻被称为WaterGate event(原指“水门事件”,近年来又出现Iran Gate event“伊朗门”、White-water Gate event“白水门”等相近词),官僚主义、办事拖拉被叫作Redtape,eager beaver(做事特别卖力的人,尤指博得上司的欢心过于卖力的人),bats in the belfry (胡说八道,思想混乱的人),dim-wit (笨蛋),hit the road(离开), what`s cooking(相当于what`s up出了什么事),no kidding (我才不相信呢!),You said it (对了,正是如此),You`re telling me! (还要你告诉我!)make tracks(赶快走) ,make waves(制造风波)等。这类俚语既新奇又生动形象,听来趣味横生,富有幽默感,令人赏心悦目。一旦形象化的俚语出现,马上被绝大多数人所青睐以致模仿使用变得越来越流行时尚。

2.俚语的变化迅速性。这是由于绝大多数俚语词的使用者不断追求新颖,采用不断更新的办法来追求其新鲜感来引起人们的注意。许多俚语仅仅是昙花一现,没有长久生命力。由于现代俚语大都是随着新生事物、新观念、新科技的出现而产生,以如此的方式出现的俚语不在少数,成为英语俚语造词的一种主要渠道。活生生的语言则在不断发展演变,英语俚语是英语词汇中最活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旧的英语俚语失去新鲜感便会慢慢消失或被新的所取代。正因为俚语推陈出新地特别快,随时都有翻新变化的可能,所以俚语才被称为是“真正活的语言”。而从VOA、BBC、美国大片或外教那儿听到的俚语,可谓是“新鲜而又是活生生的俚语”。有些俚语的使用期一般只有几个月最多就几十年时间,随后便从常用口语词汇中消失。但是也很多俚语就慢慢地地演变成为标准词、口头语或成语词进入牛津英语词典变成永久英语词汇。例如:Jeep(吉普车)、Baby-sitter(临时保姆)、Bus(公共汽车)、Lab(试验室)、have a ball(尽情作乐)、have had it (吃够了苦头)、let's face it(让我们正视它)、let it all hang out(把事实真相和盘托出)、get with it(注意或繁忙)等均成为口语表达方式。 with it (赶上时髦)这个俚语现在已经升级,甚至在电视中使用。电视在为The New York Times 做广告时用了这么一句话“If you are not with it, you are without it.”(如果不赶时髦,就跟不上时尚。) 等。每一个俚语都有着它自身发展的历史及流行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俚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一些转变成为标准英语,而有些便消失或者继续使用在某些局部地区。绝大多数俚语去掉它富于刺激性的感情色彩之后,仍然被人们所接受。例如:scram(极速离开), skiddo(走开), stacked(体态漂亮的), cool(极妙的)等等。

3.俚语的粗俗性。英美国家有不少黑社会组织(the underground),其人员之间使用一套切口语的俚语。如用juice或ice指贿赂,用ups指买偷来车子的主顾,用tramps或junkers只破旧的车子,用cream puffs只好车子,用cannon指扒手业,用gullion指首饰,用cruller指头,用shlub指傻瓜,用scoff joint指饭店或旅馆,贩毒者之间也有一套专用俚语。用junk指毒品,用junkie, hophead, cokie, snowbird指吸毒者,用mule指贩毒者,扒手也有一套切口语俚语,用moll buzzing指扒窃妇女,用softy指被扒窃的人例如:Hit the road(走吧),Give me some skin(握个手吧),take a power(逃跑), He is pretty lousy(那人真差劲儿),music in (强行进入;强夺;强行分的一份利润),Look at that chick(瞧那个妞儿),等等。此类俚语都是比较粗俗或缺少礼貌的。

同样的英语俚语词汇往往在不同的英语国家里有不同的含义和不同的理解。例如,有时词义的差异会引起有趣的误会。Cracker在英国英语中为“爆竹”,而在美国英语中为“饼干”(即英国英语的biscuit)。有一个笑话:一位美国主人问第一次到美国的英国客人:“Would you like to eat some crackers?”这位客人瞠目不知所答。这是由于两国对利于不同理解所致。因此,在跨国交流时要特别注意俚语的理解和使用。

三 俚语的文体功能按照语言的文体功能划分

不论英国还是美国人,绝大多数中外权威词典对俚语的理解是相通的,称俚语是“通俗的口语词,一般不用于书面语。《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俚语的诠释为,“主要是一种非习惯用语,用以表达对一种事物给以新的说法”。常见的英语俚语赋予特别特色,首先经常使用一些非常简单而又很容易理解、具体而又形象的事物达到表达传意,从而达到幽默、新奇和富有情趣的效果。例如: ( l ) shut one`s eyes to 表面意思是闭上眼睛。而英语俚语却表示一个人故意佯作不知或佯装不见,既形象又生动。 ( 2 ) escape by the skin of one`s teeth。俚语的意思是死里逃生。 其次,英语俚语在使用时,绝大多数与时间、衣着、动物及人身体的部位等有关。如: ( 1 ) black Sunday 基督教国家人认为十三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当他们遇到13 号而又恰逢星期日时便称这一天为为black Sunday 。 ( 2 ) burn one`s fingers指由于多管闲事而吃苦头的人。另外还有英语俚语表达方式非常随便,一般都是非正式的用语。例如: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表意是披着羊皮的狼俚语意思是表面上看起来衣冠堂皇,其实道貌岸然。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场合和语言环境。如果不慎重使用俚语,特别是使用“禁忌语”一类的俚语,造成一定的误解或是对方造成误会。不但不能说明一个人的英语水平高,反而流露出一个人对英语的一知半解、不地道,更让外国朋友看不起你,认为你不了解英美文化。因此,在俚语的用运上,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景和谈话的对象精心地筛选准确而又不会造成误解的英语俚语以达到调节紧张的谈话氛围的作用。当参加某种非常正式的邀请会或者在正式场合的经验交流会想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就应当持谨慎态度,使用规范的语言,少用或者干脆不要使用俚语,更不能使用粗俗、低级、庸俗的俚语,以防破坏高雅的交流气氛。但为了显示你英语说得地道,你不得不使用一些英语俚语,要特别注意两者的平衡达到交流的尽善尽美。

四 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英语俚语为非正式用语,使用时灵活多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有难登大雅之堂的感觉,但是它作为英美文化最为直接的传承,不但使我们精神生活得以享受,而且生动形象地把英美国家的文化呈现给大家,逐渐地变成为大众语言中必不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要讲地道的英语,就必须扎实地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如果要更深层次的学习英语,就必须不断地深入英语国家内部了解他们的方方面面。学习和理解俚语成为了解讲英语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大量学习正式语,有利于学习者自身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别忘记使用的俚语,以确保能讲更地道、更生活化的英语。英语学习者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优良的文化素质,做到学一点用一点,并且灵活使用。

[1]毕小宁.俚语对导游语言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

[2]古鹏飞.英语学习中对俚语的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3]杨雁.对导游语言中的英语俚语的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4]王伟.谈英语俚语对导游语言的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姜大维.俚语对英美报刊语言的影响[M].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

[6]郭炎华.英语导游在带团过程中如何运用英语俚语[M].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7]骆越虹.透视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

[8]陈慧娟.英语俚语在口语表达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9]南玉祥.简论英语俚语的特点及汉译[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

[10]赵杨飏.浅析英语俚语及其翻译方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7.

[11]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2]卢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ClassNo.:H313.3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UnderstandingofEnglishSlangFromthePerspectiveofLanguageandCulture

Wang Xudong

Slang in English also indicates an informal language differentiating literal meaning from real one. Language can best reflect a national culture heritage and historicalchanges.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e and history between China and the Britain , it is very hard for us to understand slang during communicating. So learner should know how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English slang,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English learners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uses of a slang.

slang;culture;development;concept;social life

王旭东,讲师,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甘肃·成县。研究方向:词汇学教学。邮政编码:742500

1672-6758(2011)11-0085-2

H313.3

A

猜你喜欢

俚语学报语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语言是刀
致敬学报40年
为什么俚语透漏的信息比你以为的更多? 精读
课堂重地,俚语免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