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采血小板和手工分离血小板输注疗效的Meta分析

2011-04-03杨夏崔莉白旭华

当代医学 2011年25期
关键词:机采手工制剂

杨夏 崔莉 白旭华

输注血小板是临床为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出血,降低出血病死率的有效治疗手段。根据采集制备方法的不同,血小板制剂分为机采血小板和手工分离血小板两种。在临床治疗中,血小板制剂具有针对性生理补偿作用,其他药物制剂无可替代,因而应用广泛。目前,国内血小板的用量逐年增大,由于血小板制剂来源少,为了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临床同时应用了两种血小板制剂。迄今为止,国内关于上述两种血小板制剂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较多。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中Meta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国内机采血小板和手工分离血小板的输注疗效进行了系统评价,以求能够指导临床合理应用两种血小板制剂,提高临床输注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检索2000~201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机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临床治疗效果的文献。检索词:“机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手工血小板”、“手工分离血小板”、“输血”、“效果”、“疗效”,对检索到的文献再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继续搜索相关文献。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符合血小板输注指征的各类疾病患者;(2)两种血小板制剂的规格和输注方法一致;(3)各研究有一致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即:输注后具备以下之一为有效,否则为无效。①出血征象得到控制;②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达20×109/L以上。

1.2.2 排除标准:按照纳入标准,首先剔除不能用于本研究的论文;其次,经过仔细阅读后,剔除未做机采血小板输注组和手工血小板输注组对比研究的论文及研究数据不明确的和重复发表的论文。

1.3 研究方法:(1)从入选文献中直接获取机采血小板组和手工血小板组数据(有效例数/总例数)。(2)统计方法:对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各研究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Peto法)进行加权合并。反之则应用随机效应模型(D一L法)对统计量进行加权合并。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 4.2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图2 机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结果

根据以上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经筛选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共有13篇,输注疗效分析纳入11篇[1-11],数据合并,总计机采血小板输注组1231例,手工血小板输注组535例。对11篇文献进行齐性检验,x2=61.23,差异有显著性(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RR值。经计算合并RR值为3.69,95%可信区间为[1.65,8.24],合并RR显著性检验P<0.01。机采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明显高于手工分离血小板(见图1)。输血不良反应分析纳入8篇[1,6,8,9-13],数据合并,总计机采血小板输注组1044例,手工血小板输注组429例,各文献间无异质性x2=10.48,(P=0.16,I2=33.2%),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RR值为0.47,95%可信区间为[0.31,0.71],合并RR显著性检验P<0.01。表明:与手工分离血小板相比,机采血小板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见图2)。

3 讨论

机采血小板是使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而后浓缩成为一个治疗量。手工分离血小板是由200ml或400ml全血离心分离血小板,再汇集10个(200ml全血)或6个(400ml全血)个体的血小板成为一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由于供者单一,白细胞和红细胞混入少,纯度高,保存时间长等优点,受到临床欢迎;手工分离血小板制备简单易行,资源条件充足,保存时间短因而对血小板的损伤小。手工分离血小板一次用量来自多个供者,免疫因素复杂,白细胞和红细胞混入机会多,质量不均一,患者输注后发生同种免疫和输血传播传染病及细菌污染的风险较机采血小板大。本研究统计结果:机采血小板输注组1231例,手工血小板输注组535例,机采血小板用量占临床用量的大多数,占比70%。相比较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工分离血小板,只对血小板输注无效者,才使用机采血小板[14],而我国每年采集的无偿献血血液中的血小板大多没有被有效利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机采血小板的输注疗效明显高于手工分离血小板(RR3.69,95%CI1.65,8.24),输注不良反应手工分离血小板发生率较机采血小板发生率高(RR0.47,95%CI0.31,0.71)。虽然使用统计学方法来排除文献资料间的异质性,一些偏倚和混杂因素依然难以控制,但本文研究结果仍然能够反映国内机采血小板和手工分离血小板临床输注的现状和疗效差异,为临床输血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纳入的文献资料均肯定了两种血小板制剂的临床效果,但近几年的文献反映临床血小板输注面临到一些问题,即随着血小板的反复输注,患者会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现象。钟政荣等[5]发现: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机采血小板组的治疗有效率下降不明显,而手工血小板组的治疗有效率随之下降非常明显。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免疫因素主要是由HLA抗体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引起的同种免疫,另外,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的存在也会导致输注无效。非免疫因素有发热、感染、肝脾肿大、DIC、药物影响及血小板制剂质量等因素。

针对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注不良反应,广大医务工作者应提高重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输注原则。减少患者同种异体抗原多次输入的机会。针对需要多次输血的患者如血液病人、肿瘤病人和输注无效患者,选择使用机采血小板。血液病人和肿瘤病人还应注意输注时机的把握,做预防性输注。因为当血小板计数远低于输血适应症或出血征象严重时,患者处于骨髓抑制期,输入的外源性血小板很快被消耗,无法刺激自身骨髓造血机能,会导致反复输注而血小板计数毫无改观的后果。其他危重患者及心脏、骨科和妇科等手术患者选择使用手工分离血小板。依照以上原则输注两种血小板制剂既可以提高临床输注效果,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又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无偿献血资源。(2)减少制剂内的免疫活性物质。去除血小板制剂中的白细胞,或使用辐照技术。临床多采用床边滤器,即使使用第三代血细胞滤器,白细胞碎片依然无法滤除,应提倡血站内白细胞过滤[15]。(3)严格控制血小板采集、制备、贮存和运输过程,特别是手工分离血小板,其影响因素较多,需要注意:①2U全血采集时间应控制在6min内完成,采集过程注意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②血液采集后6h内分离制备。止血是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6h内分离制备可保留凝血因子活性,提高血小板制剂临床输注效果。③采血、转运及分离制备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2±2)℃;选择最佳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最佳离心条件需要根据血站设备的具体情况确定。④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贮存及运输注意(22±2)℃震荡解聚。(4)手工分离血小板输注前应选择同型输注、做交叉配血及抗体筛选实验;建立血小板血型资料库,针对多次输血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者,做血小板配合性输注。

[1] 杨兴文,余仲荣,李朝晖.机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1,24(1):79-80.

[2] 方国安,孙小晓,胡铁民,等.机采与手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对比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1,14(4):170-171.

[3] 刘林,陈方祥.机器单采血小板与手工法制备血小板临床应用的比较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7):840-843.

[4] 徐学新,韩海心,王青改,等.单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比较[J].职业与健康,2003,19(2):104.

[5] 钟政荣,田万林,余道军.两种血小板制剂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4):360-361.

[6] 焦红霞,焦庆萍.手工法与机采法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差别与临床疗效[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4):340-341.

[7] 石坚,邓克非,邓世权.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4,25(4):470-471.

[8] 周晨燕,郭霞,朱易萍.两种血小板制剂应用于儿科血液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2):115-117.

[9] 杨乾坤,刘爱萍.3种血小板制剂临床输注效果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7):524-525.

[10] 吕毅,郝宝岚,王艳,等.手工分离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9):690-691.

[11] 马会敏,王书勤,燕备战.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输注效果回顾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2):1022-1023.

[12] 徐彪,夏冬梅,邵淑芳.手工法和机采法制备浓缩血小板临床应用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1,14(5):361-362.

[13] 牛春梅.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9,8(1):9-10.

[14] 马曙轩,欧阳锡林,刘景汉.手工采集血小板的制备与临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5):372-374.

[15] 王明元,周群刚,李丽,等.连续过滤去除白细胞单采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J].当代医学,2009,15(2):52-53.

猜你喜欢

机采手工制剂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手工DIY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固体制剂常用设备清洁验证研究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机采棉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