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刍议——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2011-04-02王庆贤陈扬扬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保证体系应用型教学质量

王庆贤,陈扬扬

(常熟理工学院 a.体育部;b.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产物,是承担大众化教育任务的主力军。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第四次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上指出,新建本科院校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上来。作为高校主干公共课程之一的公共体育课程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体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加强应用型人才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也是繁荣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促进应用型人才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从长远角度看,构建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探寻适应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路径和策略。

一、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与思路

(一)目标性原则

科学、有效的质保体系不仅应立足于全局,以增强质量意识为先导,充分考虑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而且应建立在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了解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包括对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和教学环节质量目标的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基准,因此应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应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特征,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将“职业内容”引入到体育课程中。强调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情况,选择能够增强学生职业岗位体能的课程内容。可以说,体育教学目标定位的准确合理是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运行顺利的重要前提。

(二)系统性原则

体育教学过程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中占据重要位置。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将教学管理活动有机结合,形成稳定有效的统一体。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能够保障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且稳定和有效的体系,其主要作用是适时调节体育教学过程,合理开发和配置体育资源,对体育教学实行体制化、结构化、持续化的监控和管理。因此,系统性原则是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以人为本原则

教学活动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无论是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还是教学改革与研究,都处于不断变革、更新和发展中,必须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和挖掘教职工的潜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1]。只有充分尊重人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人为本,才能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上,更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包括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水平、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应遵循人性化教学过程与手段及评价方法的构建与实施。

(四)终身性原则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我国大学阶段重要的体育教育主导思想之一。体育的终身延续对保证工作的终身持续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多提供些由教师能够自主选择的教学内容,让那些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走入课堂,比如音乐舞蹈、形体训练、飞镖等。同时转变那些传统项目的学习方式,使其从单调的运动变成带有较强趣味性的竞赛运动;多采用发现式教学、成功教学、情境式教学、能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最终使体育的健身、娱乐、养生的功能合力推动其职业生涯进程。

二、我校当前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总体框架

(一)组织体系

由部门领导、教学质量领导小组、教研室形成三级组织网络,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进行组织管理。部门领导负责重大教育教学问题的决策,指导、监督和协调部门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教学信息采集、质量分析、教学检查、考核、奖惩等。教学质量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以及领导日常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二)监控体系

1.教学检查

日常教学检查:内容包括教学秩序检查、教案笔记检查、课程教学检查、辅导环节(辅导、答疑)检查、考试质量检查、教学档案检查、训练成效检查等,可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全面检查或抽查、教研室自查或部门检查等方法。

三段式集中检查:(1)学期初教学检查:每学期开学的前一周,各教研室都要做好学期初的教学检查工作,确保开学初的教学秩序。此外,在每个新学年的第一学期,还必须对新生的课堂教学秩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教室、场地安排有无冲突;教师、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其他教学条件、教学设备等准备情况。(2)期中教学检查:采取多种形式从教师、学生(组织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测评)、辅导员等不同侧面对培养方案、教学安排的实施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教师落实教学基本规范与掌握学生情况;教学设备和其他教学条件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情况。(3)期末教学检查:考务工作安排情况、考试的难易程度、考试内容与教学大纲的符合程度、学生考试成绩分析、考核方式及有关改革的评析等。

2.多层次听(看)课与巡查制度

通过部门领导、教学督导、教研室主任以及教师间的层层听(看)课,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组织安排或自由安排,通知或不通知听(看)课、集体或个人听(看)课或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包括:(1)部门领导听(看)课制度;(2)督导人员听课制度;(3)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制度;(4)新教师上岗前的教学实习听(看)课制度。

3.评价体系

组织多种形式与内容的教学质量评估,以奖优罚劣为手段,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评估主体:主要由部门教学工作委员会和部门选聘专家组成,具体成员包括部门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2)评估客体:部门教学及教学管理人员。(3)评估项目: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工作评估、教研室教学及管理工作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学习质量评估和教学文件评估等。(4)评估标准:按照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影响教学质量的若干关键检测点,研究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

三、当前的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存在如下不足:第一是教学过程监控的非平衡性。当前的质量管理主要偏重于体育课堂内教学过程,而对课外教学和过程涉及甚少,并且偏重于体育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对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较为忽视。第二是教学质量监控范围比较狭窄。目前,学校偏重对体育教学秩序的管理,而对执行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管理尚显薄弱;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考核比较重视,而对学生体育素养和能力的考核则缺少具体的实施办法[2]。第三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不完善性。如机械套用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教学目标体系,缺乏具体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导致体育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多,难以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没有很好反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四、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对策

(一)完善教学条件,营造和谐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条件和环境是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首先是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师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其业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平、职业素养等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构建团结协作的体育师资队伍。其次是校园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体育文化知识包括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体育锻炼知识、健康评价和体育竞赛知识等,因此可通过举办各种体育竞赛、专题讲座、文化节等活动营造更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3]。这既是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高效运转的必要前提。再次是场地设施管理。体育场地设施是实施体育教学的物质保障,因此必须根据现有的场地条件合理布局项目的分配、课务时间和空间安排,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设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完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体育教学效益

首先要完善体育教学信息收集系统。具体包括日常教学检查、平时抽查、专家看课评价、同行教师的观摩、教师的自我感受、学生的评价及其考试成绩和体质状况,这方面的信息我校已经收集得较为完整。其次是要建立体育教学信息处理系统,即要建立教学信息的分析、总结、归纳系统,从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最后是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具体包括教学督导、教学评价、学生反馈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反馈教学信息、监督和保证教学质量、评价和改进教学工作的系统职能。

(三)建立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与诊断系统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与诊断系统涉及评价和诊断两个部分,涵盖评价层次、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内容。首先要保证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层次性,具体应包括对体育理论传授、体育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育部、体育教研室的教学管理的评价。其次,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全面、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状况,又要尽可能减少评价指标的数量,还要注意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如体育教学的评价应侧重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则应强调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再次是评价指标的制定还必须处理好评价权重与标准的关系。权重是指标在评价中重要程度的体现,具有导向作用。标准是评价的尺度,必须以体育教学任务与目标为依据。

(四)完善教学监控系统,尤其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

以往教学过程管理更多关注的是教师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进度和教案的规范以及学生的成绩,重视对教学结果的监控,有关教学过程的监控相对忽视,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管理[4]。因此,要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和管理,包括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组织与实施和考核等。并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的核心指标进行评价。

五、结 语

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保证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是一项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的重大系统工程,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不仅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广大师生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1]杨智琼,陈哲亮.构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5):33-36.

[2]易保锐.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5):75-77.

[3]孙立海.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山东体育科技,2006(4):69-71.

[4]郭亦农.沈阳体育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3):64-66.

猜你喜欢

保证体系应用型教学质量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质量保证体系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应用初探
质量保证体系原理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设计保证体系建设和审查的若干专题研究之二——设计保证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