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口坝下水位治理工程建设必要性分析论证

2011-04-01扈晓雯芮德繁

大坝与安全 2011年5期
关键词:闽江水口船闸

扈晓雯,汤 暘,芮德繁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4)

1 闽江流域航运概况

闽江为福建省发展内河航运的主要河流,目前流域内有沿富屯溪及沙溪的鹰厦铁路、沿建溪的横南铁路和沿闽江干流的外福铁路为骨干的运输网,同时流域内公路交通发达。近年来,在交通部和福建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水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沙溪上先后兴建了多座船闸,永安市至南平市145.8 km航道已达V级标准。富屯溪上也先后兴建了多座船闸,顺昌市至南平市60 km航道已达V级标准,邵武市至顺昌市98 km航道已达VII级标准。建溪上的建瓯市至南平市67 km航道也已达V级标准。闽江干流自1996年建成水口枢纽,并对水口枢纽下游碍航险滩进行整治后,水口水电站枢纽至福州市84 km航道除部分河段外,已基本达到IV级标准,福州市至梅花出海口航道达I级标准,2万t巨轮可以乘潮进出福州港。

根据《福建省内河航运规划》成果,闽江流域内河航道:2010年货运量1 745万t,货运周转量13.8亿t·km;2020年货运量2 210万t,货运周转量19.5亿t·km。闽江干流:2010年货运量950万t,其中下行530万t、上行420万t;2020年闽江干流货运量1 200万t,其中下行670万t、上行530万t。水口水电站:2010年过坝货运量795万t;2020年过坝货运量 1 125万t。

目前,水口水电站下游河床下切,水位下降,水口水电站的过船建筑物门槛水深不足,导致船舶过坝不畅,每年实际过闸货运量仅110万t左右,约为过闸设计通过能力400万t的25%,如2008年水口过闸货运量约为110万t,差距较大。按水口水电站现有的船闸通航能力分析,至规划水平年2010年、2020年,将分别有近690万t、1 020万t的货物由水运改为其它运输方式承担。目前,闽江水运主要集中在水口水电站坝下至闽江口河段,里程约84 km。

根据水口水电站通航建筑物原设计成果,上游最高通航水位为65 m,上游最低通航水位55 m;下游最高通航水位21.8 m(重现期2年洪水),下游最低通航水位7.64 m(下泄流量308 m3/s)。

2 水口水电站下游航运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闽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水电站梯级的陆续开发,一定程度上渠化了原有天然河道,大部分暗礁和险滩被淹没,河道通航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上世纪80年代后陆续开发建设的水电站已均按规定预留了船闸位置,并且上闸首等水下部分均已一次性建成。对通航来说,这些水电闸坝的形成整体上利大于弊,为未来航运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水口水电站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南平至水口水电站的航运条件,为未来扩大闽江运输能力、开辟内河集装箱航线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目前发展闽江航运的最大瓶颈在水口水电站以及下游河道下切。主要原因是随着水口水电站的建成投运,坝址上游大部分泥沙被拦在库内,导致大坝下游泥沙减少,加上常年无序采砂,下游河道水力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河床冲刷程度严重,直接导致水口水电站枢纽坝址下游河床下切、水位下降,枯水期水口通航建筑物门槛水深不足,严重时产生断航。根据水口枢纽通航建筑物设计,当水口电站下泄308 m3/s时,下游最低通航水位为7.64 m,相应的四闸首门槛水深为3 m。自水口电站建成后,相同流量的下游水位一直处于下降中,至水口电站全部机组建成投产时,基荷流量时,四闸首门槛水深仅为1.53 m,较设计值低了1.47 m。此后,由于河床仍处于下切中,至2004年12月,当泄放308 m3/s时,下游水位仅为4.42 m,较设计通航水位降低了3.22 m,船闸四闸首槛顶出露水面。为满足通航要求,水口电站下泄航运流量不断加大,从2000年800 m3/s到2006年提高到2 350 m3/s,为原设计所需最小通航流量的7倍多。目前为满足船舶正常进出船闸和河道设计通航水深要求,需要电站往下游加大泄放流量,这就要求水口水电站加大强迫出力,而加大强迫出力对水口水电站的发电效益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3 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

3.1 改善闽江下游航道条件以恢复通过能力

若下游航道进一步恶化,将可能导致福州至南平的全面断航,相关航运企业的生存发展将面临挑战,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工程建设可解决水口水电站枢纽坝址下游河床下切、水位下降问题,消除闽江航运发展的最大障碍。工程建成后使下游水位恢复到原设计水位7.64 m,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水口水电站调峰运行不稳定流的影响,同时也减轻对下游河床的冲刷影响,可大大改善闽江下游河道的通航条件,为扩大闽江运输能力、开辟内河集装箱航线创造有利条件。

3.2 保证水口水电站机组稳定运行

水口水电站正常蓄水位为65 m,死水位为55 m,电站装机7台,装机容量1 400 MW,电站满发流量为3 934 m3/s,电站设计水头45.3 m。水口水电站选用轴流式机型,使用水头范围为30~55 m,当消落水位为57 m时,水口水电站运行水头在30~58 m。目前由于水口电站大坝下游河床不断下切,机组满发流量对应的水口尾水处的水位为9.47 m,较原设计的下游水位12.98 m低3.51 m。由于水口水电站下游河床下切、电站发电尾水位下降、淹没水深不足,水轮机吸出高度比设计临界值小,在此类运行工况下,机组振动、摆动、气蚀大幅度增加,对水轮发电设备造成严重损伤。

本工程建成投产后,将适度抬升水口水电站下游水位。在水口水电站下泄308 m3/s的航运流量时,水口水电站下游水位将抬高至原设计的7.64 m,满足通航要求,同时水口水电站机组满发流量3 934 m3/s对应水口坝下水位抬高至11.66 m,较现状相同流量对应的水位抬高约2.19 m,使得水口水电站机组淹没水深不足、水轮机吸出高度比设计临界值小的问题得以解决。

3.3 改善水口水电站运行条件并提高电能质量

由于水口水电站坝下水位持续下降,水口公司为维持通航,每年都在增加保证通航的泄量,严重制约水口水电站在福建电网中调峰、备用等能力的发挥。

水口水电站原设计航运基流为308 m3/s,为维持通航,水口水电站下泄的航运基流不断增加,2000年为800 m3/s,2004年为1 500 m3/s,2005年为2 000 m3/s,2006年提高至2 350 m3/s,为原设计所需最小通航流量的7倍多。由于航运基流增加,水口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受到较大的制约,电站基荷发电量增加,峰荷电量减少,调峰及备用能力基本不能发挥,电站容量效益达不到原设计的要求,也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本工程建设后,可使水口水电站承担正常的调峰和备用任务,发挥电站容量效益,为电网提供优质的电力和电量,提升电站整体效益水平,有利于电网的稳定、经济运行。

3.4 解决闽江中下游航运问题的较佳治理方案

在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工程方案研究阶段,提出两类方案进行比较,第一类方案是研究对原通航建筑物进行改造,即在原三级船闸和升船机下游分别增建一级船闸,通过增建船闸,与现有的下游引航道衔接,以恢复枯水期正常通航条件。第二类方案是在水口坝下一定范围的河段内新建综合枢纽工程,以恢复该河段在通航基荷流量条件下水口枢纽过坝最低通航水位7.64 m,并恢复电站的正常尾水位。

经对地形地质条件、水口水电站(包括嵩滩埔电站)的防洪与发电的影响、水工建筑物、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投资估算、施工期通航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推荐采用在水口电站下游一定范围内河段上新建枢纽方案,抬高水位解决通航问题。

水口坝下水位治理具有综合治理能力强、工程措施全面的特点。工程建设后,可确保水口水电站通航建筑物有足够的门槛水深,利于上下行船舶正常进出水口水电站通航建筑物,是解决闽江中、下游航运问题较佳的治理方案。

3.5 有利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水口坝下水位治理建成投产后,改善了闽江的航运条件,使水口电站现有航运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保证了福建闽江内河航运的2010年、2020年等远期规划目标得以实现。因此,本工程建设可促进闽江航运事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带动沿江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部分人口就业问题,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贡献。

3.6 经财务评价分析,工程经济上可行

本工程具有通航效益和增加水口电站容量效益。从财务评价角度分析,以水口电站增量电价体现,财务上可行,且该方式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4 结 语

为充分利用闽江航运条件,进一步扩大闽江运输能力,解决水口水电站枢纽坝址下游河床下切、水位下降问题,改善水口水电站运行条件,发挥水口水电站的调峰、备用能力,经对水口坝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在水口水电站下游兴建枢纽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闽江水口船闸
水口水电站7号机组完成增容改造和并网发电
交通运输行业十佳明星船闸揭晓
闽江雨情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沈葆桢题闽江仰止亭
船闸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水口、水口环境与风水(下篇)
千年沧桑话水口
光影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