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38例

2011-04-01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刮痧医者节段

(常州市中医医院 推拿科,江苏 常州 213003)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初始阶段与基础状态,因其体征不明显,常以颈项及肩部酸、痛、胀等不适感为主,有时呈一过性,故病情易忽视,而延误病情,发展为顽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近两年来采用短杠杆微调手法配合刮痧、泻血等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均为常州市中医院推拿科患者,男18例,年龄17~48岁,平均29.1 岁;女20例,年龄22~55岁,平均36.5岁;病程3 d~2年。

1.2 诊断标准 1)颈项及肩部疼痛,并伴有相应的颈部痛;2)颈部活动受限;3)颈肌僵硬;4)椎旁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有明显压痛,棘突间亦有相应的压痛点;5)X线平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间关节失稳和骨质增生改变。

2 治疗方法

2.1 患者正坐,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医者左手托住患者下颌部,用右手拇指面在两侧颈部肌肉的痛性筋结上,自上而下做回旋揉捻,以患者感觉轻微的酸痛为度,并依次点按风池、风府、天鼎、缺盆、肩井、巨骨、大椎、肩中俞、肩外俞等穴,同时左手配合将患者头部顺势向左右旋转,前后屈伸。

2.2 患者俯卧,医者施一指禅推法自上而下于颈胸椎夹脊穴,当触及指下有节结、条索感的夹脊穴,往往是病变节段之所在,可在此处点按弹拨,以强化对此点的刺激。施滚法于项、肩、背部,并在斜方肌上缘、肩胛骨内侧缘等处找到筋结或压痛点作重点弹拨捻拿,时间可稍长一些,手法以轻柔为主。

2.3 颈椎短杠杆微调 患者侧卧,医者一手拇指按压于病变节段前凸之横突前结节,掌根托住其下颌部,另一手掌拇指按压于其上或下一椎体关节突上,掌根部托住患者枕部;先将患者头颈纵向拨伸片刻,待患者椎间隙拉开后,两手拇指协调,以轻巧的动作,前后剪切推移病变节段,纠正其矢状面移位。患者再取仰卧位,医者采用双手拨伸轻摇法轻轻放松颈部。

2.4 刮痧 患者俯卧位,裸露颈项及上背部,在要施术部位涂抹刮痧油,用牛角刮痧板刮痧,沿督脉从风府穴刮到身柱穴;沿胆经从双侧风池穴刮到巨骨穴;沿膀胱经从双侧天柱穴刮到风门穴;最后刮双侧肩胛骨内侧缘。刮拭到皮肤呈紫红并有痧点、痧斑为度。用刮痧板角部自上往下刮拭,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45 ℃,按压力适中,力量均匀,速度中等即用平刮法,忌用暴力,以免损害皮肤。

2.5 泻血 视其出痧区域,选3~5处痧色暗红或青紫,痧粒密集部位,擦拭尽刮痧油,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出血,再拨上火罐。5 min后即起罐,擦拭尽血渍。嘱患者当天不要淋浴,注意局部保暖。

以上治疗每周1次,3次为1疗程。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治愈:原头颈肩部酸胀、疼痛等不适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颈部活动受限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好转:原头颈肩部酸胀、疼痛等不适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和改善,颈部活动受限亦有改善;无效:原有症状未有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愈25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观察38例中,5例经1次治疗即愈,31例经1次治疗即好转。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因,在颈椎原发性退变基础上的各种继发性改变是引起颈椎病的外因,颈部的肌肉和韧带维持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被打破是发病的主要诱因。 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包括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前者是指颈脊柱的两柱或三柱结构,后者为椎外肌肉或肌群维持和调节平衡的作用。颈椎静力平衡被打破,则颈椎的变化比较缓慢;而失去动力平衡,颈椎即不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并且动力平衡可以代偿静力平衡。由此可见,在治疗颈椎病中恢复其动力平衡尤为重要。

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所导致的急性损伤、慢性劳损,以及炎症、寒冷潮湿的天气、精神过度紧张均可导致维持颈椎动力平衡的颈肌受损,尤其是起重要作用的颈部浅肌群,使其颈肌内血管收缩、血流降低,妨碍组织的代谢和废物的排出,出现渗出、水肿、黏连等病变。从而发生一系列组织学和生物学变化,受损部位释放出5-羟色胺、缓激肽、乳酸、钾离子等,导致颈椎生物化学失衡。

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是上海岳阳医院沈国权教授所倡导的。改良了传统的颈椎定位旋转及侧屈扳法,手法直接作用于病变节段,重点纠正颈椎矢状面移位和失稳,改善和恢复颈椎生理弧度,使病变节段前后柱应力分布得以重新分配,减少前柱压应力,从而使颈椎间盘突出得以减少,重建颈椎静力平衡。恢复颈椎内源性稳定,为颈椎动力平衡及颈椎生物化学平衡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中医传统推拿手法可舒筋通络,宣通气血,从而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血运,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软组织的炎性反应,纠正颈椎动力平衡和生物化学平衡。刮痧则通过刮痧板的下压力,使颈部浅肌群内通透性紊乱的毛细血管破裂,含有体内代谢废物和致痛物质的血液渗出脉外。这些含有体内毒素的离经之血就是“痧”,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痧”存在于皮肤和肌肉之间,再通过泻血的方法,促其排出体外。“痧”的排出,促进了血液循环,新鲜的血液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和氧气,使凝血机制正常发挥,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恢复正常。如此则进一步恢复了颈椎的动力平衡和生物化学平衡。

该综合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好地体现了中医疗法中的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和整体观念,其治疗的核心是改善和恢复颈椎的“筋骨平衡”。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刮痧医者节段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