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翻译方法

2011-03-31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意译音译流行语

高 原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外国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5)

试论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翻译方法

高 原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外国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5)

网络流行语标新立异,个性十足;表达思想,针砭时弊;形象传神,诙谐幽默。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可采用回译、直译、音译/直译加注、意译的方法。

网络流行语;回译;直译;音译/直译加注;意译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一)标新立异,个性十足

现实世界有太多限制甚至桎梏,随心所欲表达自己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相对于现实世界,网络则给网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用个人独创的带有个性标签的语言自由地表达思想成为一种时尚。在这个方面,网民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性。不仅新的词汇层出不穷,一些复杂而又有深度、有哲理的句子也开始出现,表达了思想,体现了个性。很多新的表达法突破了汉语常规语法,为汉语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表达思想,针砭时弊

网络常常和娱乐联系在一起,不过,很多网络流行语都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体现了网络语言在嬉笑怒骂中严肃的一面。比如“李刚门”就是对李刚事件的高度概括,表达了网友们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关注。而“洗脸死”则嘲讽地表达了网友们对某些部门粗暴执法的不满。以“门”和“死”结尾的词通常都含有贬义。对事件的高度概括和语言中的讽刺意味使得这样的表达迅速获得网友们的认同,并很快流传开来,最终进入传统媒体,引起官方的关注。

(三)形象传神,诙谐幽默

形象和诙谐也是网络语言的一大特点,迎合了年轻网民信息娱乐化的潮流,因此格外受欢迎。例如,“恐龙”、“青蛙”、“菌男”、“霉女”,这四个词是网络世界对男性和女性的称呼:“恐龙”原指已经灭绝的大体型动物,此处指相貌丑陋的女子,贬义;“青蛙”是个中性词,指男性;“菌男”、“霉女”,系“俊男、美女”的谐音,但表达相反的意义。

二、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

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迅速流行开来,正是因为其具有上述特点。但是,网络语言在给人们带来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不便,这决定了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是一件费力的差事。归纳起来,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回译

这类方法适用于借词,就是说如果这个新词本身就是英语中或者其他外语中借来的,翻译时就应该追本溯源。如“极客”,原指性格与众不同,古怪反常,常被视作怪胎的人;现在的语义扩大,指的是混迹于网络的电脑高手。此词是英语词geek的音译,翻译的时候应该还原。汉语中有很多带“客”字的新词都借自英语,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又如“装嫩族”,指的是已经不再年轻,却拒绝长大,仍然把自己当成少男少女,处处模仿少男少女的人。这个词译自英语grups,是grown-up的缩写,源自美国电视系列节目Star Trek。因此,翻译“装嫩族”时以回译为佳。再如“帕客”,帕是手帕,帕客指的是倡导“少用纸巾,重拾手帕”的理念的人,他们主张“节约一张纸,保护一片绿”和“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根据国际帕克联盟的翻译,“帕客”回译成“handkerchiefer”。

(二)直译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形式,还应该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译者应该尽可能满足这两个要求。直译有助于保留原文的形式和内容,是翻译中常用的方法。如“胶囊公寓”,就是指形状似胶囊的公寓,极言公寓之小。胶囊公寓首先出现在日本,后来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我国出现。将“胶囊公寓”翻译成capsule apartment,既保留了原文的形象,又传递了原文的内涵。又如“团购”。团购与个人单独消费相对,指的不是个人而是一群人同时去购买某一种商品,因为购买人数众多,可以拿到商家提供的最优惠的价格。该词可直译为group purchase。再如“不差钱”,“不差钱”来源于2009年央视春晚赵本山、小沈阳师徒演出的小品《不差钱》。“不差钱”在小品中多次出现,意为“我有钱,钱不是问题”。春晚后,该词很快成为流行语。直译的Money is not a problem清晰地传达了原意[1]。

(三)音译/直译加注

有些新词语本身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如果进行音译/直译,也许在形式上更贴近原语,保留了形式上的特点,但是失却了原词所具有的深层涵义,在这种情况下,在音译/直译的后面,适当地补充解释性的内容,可以达到兼顾形式与内容的目的。如“山寨”。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08年,这个词非“山寨”莫属。“山寨”一词的核心意义就是“模仿、廉价、草根”,比如山寨手机、山寨春晚等。鉴于“山寨”这个词在中国的使用频率和巨大影响,音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单纯音译并不能传达出“模仿、廉价、草根”等涵义,因此音译加注是更好的选择,等这个词慢慢被英语读者所熟知,就可以直接用音译了。此词可译为shanzhai(copycat)。又如“给力”。如果说2008年是“山寨”年,那么2010年就是“给力”年。“给力”意为很带劲,很给劲,可兼做动词和形容词。这个词和“山寨”一样,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翻译成不同的词。笔者认为,只有用音译加注才足以传达“给力”这个词的新意和影响力:geili/geilivable,再加上注释giving power/powerful,是很有创意的译法。再如“秒杀”,该词源于电脑游戏,指的是游戏玩家与怪物对打闯关时,在一秒之内就被怪物杀死,“秒”极言其快。该词现已延伸至网购领域,指在最快的时间内成功地抢拍下促销的商品。直译成Seckilling加上注释,意义就更为清晰:Seckilling(panic buy,apopular online shopping method)。[2]

(四)意译

多数网络新词语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离开了中国这个语境,其词义很难被英语语境的人理解。翻译这些词时,通常采用意译的方法,这种译法保留了意义,但是失去了原文的鲜明风格,是一种权宜之计。如“做俯卧撑”、“打酱油”,这两个极具调侃意义的词,是“路过”、“飘过”的另一种说法,反映了当下网友们在网络上隐藏自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或者只是关注某事,并不采取行动的做法。宜翻译为cares nothing that vital to others but my own such tiny things as doing push ups or buying soy sauce.又如“蜗婚”,指夫妻“离婚不离家”的情况。这种现象的起因是居高不下的房价带来的压力。很多人离婚后,因为房子的问题,仍然住在一起,这类人被称“蜗婚族”。“蜗婚”可翻译成living together apart,该词来源于近几年在国外很流行的living apart together(分开同居)的夫妻生活方式。[3]再如“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搜索体验。这种说法是中国网民自创的,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如直译成humanflesh search显然有些不知所云,因此可意译为Cyber Manhunt。

三、结语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成为语言发展变化最活跃的阵地。很多网络流行词汇延伸至现实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网络流行语通常和文化紧密相关,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两种语言之间的词义差异和词汇空缺的现象时有发生。译者不仅要关注两种语言在文字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不同文字所代表的文化涵义。网络流行语的英译可以丰富中英两种语言,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当然,网络流行语的英译尚存在很多不足,要真正把流行语译好,需要我们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增强翻译网络流行语的能力。

[1]覃金菊.论汉语新词的英译[J].科技信息,2007(24).

[2]王金波.汉语新词英译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3]周根飞.谈网络翻新词语“槑”[J].修辞学习,2009(3).

H315.9

A

1673-1395(2011)10-0052-02

2011-08-18

高原(1979-),女,山西绛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猜你喜欢

意译音译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