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数字城市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1-03-31吕长广王公友范新成

城市勘测 2011年6期
关键词:部门数字系统

吕长广,王公友,范新成

(1.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1;2.临沂市国土测绘院,山东临沂 276001)

1 引言

我国的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在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大力推动下,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通过了国家级验收,更多的城市正在建设当中。是否开展数字城市建设的问题在国家层面上已成为“过去时”,而建设什么样的数字城市、如何建设数字城市以及如何应对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则是摆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面前且需要认真考虑的“现在时”问题。

2 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

“数字城市”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概念,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数字中国的基础。总体上可以从3个层面上来理解数字城市的含义[1]:

在科学层面上,数字城市可以理解为现实城市的虚拟对照体,它能够对“现实城市”综合体的海量数据进行获取、识别、存储、处理以及应用,可参与城市管理和对公众服务的综合系统科学。

在技术层面上,数字城市是以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网络通讯系统)为基础、以测绘技术(主要是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为保障的城市信息管理系统。

在应用层面上,数字城市通过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以可视化的方式,反映现实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等,对现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比较和优化,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简单来说,数字城市是指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生产生活中,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在于提高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建设资金的重复投入,提升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方便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促进城市的统一协调发展。

数字城市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在建设上的复杂性,数字城市建设是一个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

3 数字城市的总体框架

数字城市的总体框架一般可分为3个部分,即基础设施部分、地理空间框架部分和应用系统部分。

基础设施部分主要是指信息基础设施(通信网络设施),是数字城市运行的基础。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领导下,各地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政府内网、外网以及公网建设趋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数字城市系统的运行。

地理空间框架部分,它是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资源的总称,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以及组织运行体系[2],是数字城市的支撑,是联系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的桥梁和纽带。它向下管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向上为各用户提供基础数据的发布和数据订制等服务。是数字城市各用户之间资源共建、信息共享的平台。

应用系统部分是数字城市的灵魂。数字城市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其应用范围涵盖了现实城市的方方面面[4]。应用系统是针对各个不同用户(或部门)单独开发的管理系统,其功能应满足部门工作需要、符合部门业务流程。各部门的应用系统通过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完成与其他用户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数字城市的应用系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它不仅包括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各行各业,而且包括社会公众。因此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不断扩充和不断完善的系统。

4 数字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4.1 投资规模较大 建设周期较长

数字城市建设包括通信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处理、标准规范的制定与落实、软硬件的采购安装与调试、各行业应用系统的开发、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等等,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建设周期,同时数字城市建设本身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国家测绘局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结合测绘行业在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以及相关的行业应用方面所具有的基础和技术优势,将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和主要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为我国的数字城市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根据国内已完成数字城市建设的城市统计,一般情况下完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需要1年~2年的时间,要达到比较完善的水平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而要建成相对完善的应用服务体系(系统应用部分)则更是一项不可一蹴而就的工作。同时数字城市建设所需的资金数量相对较大。因此资金问题是制约数字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此类问题可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即根据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数字城市的总体框架和建设思路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首先完成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同时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社会效益突出的少数几个部门纳入数字城市系统,其目的是通过少数部门的运行进行总结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同时也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数字城市建设逐步深入,分期分批地将所有部门纳入数字城市系统。这样既能够保证此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又可以有效地减少资金投入的压力。

4.2 涉及部门众多 协调工作难度大

数字城市建设涉及政府及各个职能部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的飞速发展,使很多人的思想意识滞后于形势发展。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使得一部分人对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存在不同认识,对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力度存在差异,有的甚至直接产生抵触情绪。从已经建成和正在进行建设的城市看,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部门协调工作难度远远大于数字城市建设本身的技术工作难度,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要解决好此类问题,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组建强有力的领导小组,配备相应的资源,制定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使尽量多的人、特别是各部门的领导者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展示数字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使大家能够对数字城市有一个感性认识,感悟数字城市给各项工作带来的诸多好处。三是要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工作考核体系,将各部门的数字城市建设相关工作纳入本部门(行业)综合考评范畴,制定明确的奖罚措施。

4.3 信息变化快 更新工作量大

现实城市的各种信息瞬息万变,如果不能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更新,则会严重影响数字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时间长了,将会使数字城市系统成为垃圾系统,失去利用价值。因此数据信息的及时更新对于数字城市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城市众多的信息当中,最重要、变化频率最快的是基础地理信息。通常情况下,地理信息的更新工作可以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来完成,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委托专业公司进行,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速度和质量。其他的行业(部门)信息,能够委托专业公司完成的应由主管部门进行委托;不便于委托的,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办法,从经费、人员、制度等各方面加以明确和规定,保证信息更新工作及时有效的完成。

此外,系统的运行维护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包括硬件系统的维护和软件系统的升级。每个数字城市系统一般应委托一个或几个技术服务企业作为其长期的技术支持单位,负责相应的系统维护和产品升级。这样才能保证数字城市系统的持续正常有效运行。

5 案例分析

山东省临沂市是国家测绘局确定的全国第二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试点城市。项目于2008年5月正式实施,到2010年初完成,历时2年,2010年9月,通过了国家级验收。成为全国第5个、山东省第一个完成国家验收的试点城市。项目建设和应用成效得到国家测绘局和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荣获国家测绘局颁发的“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

数字临沂项目在立项后,首先由市政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分管国土资源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任组员,其主要职责是审批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安排部署项目的整体进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以及筹措项目所需的资金。同时确定项目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负责工作的具体实施。随后市政府以文件的形式出台并印发了《数字临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管理办法》和《关于推广应用数字临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通知》,为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应用和统筹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组织对全市的信息基础设施(通信网络设施)的总体状况进行了调研。临沂市从“十五”开始,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要求,逐步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到“十一五”初期,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府内网、外网及公网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可以在现有条件下满足数字城市的运行要求。

临沂市国土局测绘院作为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主要实施单位,以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整理融合了包括影像数据、矢量数据以及属性数据在内的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作了满足公共平台建设需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采用国产GIS软件,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对数据的浏览查询、数据加载、统计分析、二次开发等功能。同时作为数字城市的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平台建成后的系统以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系统应用部分,临沂市国土测绘院与有关科研机构联合,针对具体应用部门开发应用系统。选择了基础条件较好的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以及城建、卫生、气象、武警等部门作为首批数字城市公共平台的推广应用单位,为这些单位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同时,基于公共平台搭建了临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和抗旱打井信息查询系统等专题应用系统。并且为满足公众对地理信息的需要,依托现有的公共平台数据,经过保密处理后,实现了面向公众的互联网地图服务,建设了数字临沂地图网站,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实际运行,充分证明了数字城市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决策水平、树立政府形象、减少重复建设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根据临沂市数字城市建设工作计划,在未来3年时间内,将分批开发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数字城市应用系统,使数字城市在市区范围内达到全覆盖,并逐步将所辖县(区)纳入数字城市管理系统。

6 结语

数字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数字城市建设是各级政府以及主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熟的技术、完善的政策法规和科学的运行机制是保证数字城市建设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在目前形势下,只有认真分析和正确对待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各地自身的实际开展工作,才能使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而数字城市的建设完成,必将进一步有力地推动我国城市信息化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进而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吕志平,李健,杜鹏等.数字城市建设规划与方案[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8

[2]CH/T9003-2009.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S].

[3]CH/Z9001-2007.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技术规范[S].

[4]承继成,李琦,林珲等.数字城市: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李林.数字城市建设指南(上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部门数字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答数字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