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和田地区水文站网建设改革与发展方向探讨

2011-03-20李建成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站网和田地区和田

李建成

(新疆和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新疆和田848000)

1 自然地理与河流概况

1.1 地理位置与河流概况

和田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祖国西北边陲,全地区东西长约670 km,南北宽约600 km,南达巴基斯坦和印度二个国家边界,东南部与西藏自治区相邻,东北西分别与巴州、阿克苏和喀什地区接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本区国土面积为24.91×104km2,占全疆总面积的1/6。在土地总面积中:山地丘陵区面积11.1×104km2,占总面积的44.5%;平原区面积13.4×104km2,占总面积的55.5%;绿洲面积9 730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96%,和田地区河流水系及水文站网分布见图1所示。

图1 和田地区河流水系及水文站网分布图

1.2 河流概况

和田地区绝大多数河流属于内流河,惟有南部喀喇昆仑山的奇普恰普诸小河流入印度河,最后注入印度洋。发源于昆仑山北坡高山河流,向盆地内部流动,构成向心水系,河流消失于内陆盆地和山间封闭盆地的低洼部位。

全地区共有大小河流36条,年径流量在1×108m3以上的河流有10条,总年径流量65.315×108m3;年径流量在0.5~1×108m3的河流有7条,总年径流量4.914×108m3。

区域河川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通常夏季水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0%~80%;冬季水量很少,占全年径流量的10%以下,一般是春季水量少于秋季水量,径流年际变化比较平稳。

2 水文站网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水文站网初设阶段

和田水文站网建设经历了初设阶段;由测验项目单一到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综合配套的水文站网阶段。

1953年开始在玉龙喀什河大桥上开展水文观测,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因兴修水利、小农水工程需要,相续进行第一次水文站网规划建设。先后在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克里雅河,皮山河上设立水文站6处,泥沙站4处,雨量站4处,蒸发站2处。这也是和田水文站网发展的雏形阶段。

2.2 水文站网综合配套阶段

和田地区水文站网建设经历了“大跃进”年代,水文站网规划进入大发展时期。在中、小流域河流上设立水文站16处,泥沙站10处,雨量站10处,蒸发站8处,这也是和田水文站网最具规模的发展阶段,为以后和田水文站网规划发展奠定下坚实基础。

进入80年代,随着国家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相应地要求水文工作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水文站网规划建设迎来了第二个高峰期。恢复了多处国家基本水文站,增设了多处委托雨量站,测验项目进行了完整地配套,水文测验设施得到了保障。

2.3 水文站网建设现状

和田地区现有国家基本水文站12个,平均每2万km21个水文站。水文站控制面积>1万km2的4个站,占总数的33.3%;水文站控制面积 >2 000 km2的3个站,占总数的25.0%;水文站控制面积 >1 000 km2的1个站,占总数的8.3%。水文站控制面积 <1 000 km2的4个站,占总数的33.3%。

根据现有测站情况,在9条河流上有过水文站。实测资料系列年限在50 a的,有4个站;实测资料系列年限在30 a的,有6个站;实测资料系列年限在10 a的,有2个站。

从以上统计结果表明,已设有水文站河流占全地区河流总数的33.3%。绝大多数河流由于通讯、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环境恶劣,不具备建立水文站的条件。因此,河流水文特征没有得到控制,其水资源量算的不清不细。

和田地区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自然条件对周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形成了本身具有特殊的水文条件,造成区域性水资源紧缺。和田地区各河流水资源量先后算过几次,由于统计方法不同,收集资料少,统计年份长短不一等原因,地表径流量相差甚远。尤其是小河流,水文资料几乎是空白,根本无法满足和田地区“十二·五”水利规划。由于现有水文站网布设时主要考虑对流域水系的控制和防汛抗旱及大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水土保持等工作考虑甚少。其中,站网布局不合理,水文资料缺乏,使区域性防洪减灾,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是当前和田地区水利工作的主要矛盾。

3 水文站网建设优化分析

水文是研究水的时空分布及运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水文工作通过科学的站网布局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监测地表水、地下水、湖库等水体的水文情势和水质状况,以水文资料、水文情报、水文预报和水文技术成果等多种方式,向全社会提供及时可靠的水文服务。

和田地区水文站网规划应密切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必展情况,充分考虑防害减灾、水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科学管理、保护水环境以及水土保持对水文工作的要求。在站网布局考虑一致性原则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要充分发挥现有水文站网的作用,逐步建立一站多能、量质同步的多功能水文测站。

3.1 测验方式优化

对资料年限有50 a的测站,进行全面水文分析,在满足水文计算的前提下,对测验方式方法进行择优选择,可采用间测、巡测的测验方式,保证基本资料不中断。抽出一部人力、物力、技术力量,对没有水文资料的河流进行短期水文测验,集累水文资料,在区内形成长短系列水文资料并存、互相弥补,相互参考应用的水文资料体系。以此来发挥水文工作在水利开发、环境保护、城乡建设、防汛抗旱、防害减灾、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2 站网体系优化

在现有站网的基础上,增设部分专用,如防洪报汛专用站,流域规划专用站,重点工程建设专用站,地下水开发监测站、雨情专用站、泥沙专用站、水土保持专用站、城市供排水专用站、水质监测专用站等完整的水文站网体系。在站网的管理上,按照“谁需要、谁建设,谁使用、谁负担”的原则,逐步建立国家站网、地方站网和专用站网。水文站网建设不是静止的,而是与时俱进,尽量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3.3 技术装备优化

科学合理的水文站网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是做好水文工作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地理信息(GPS)技术、遥测遥控高科学技术,在资源环境应用领域中广泛应用,发挥着技术先导作用。水文测验,防洪报汛逐步以遥测、巡测、长期自记等方式为主要技术手段,取代分散驻测、固守断面、人工观测的传统测报模式,实现以遥测代替人工报汛,用自动采集数据直接进行资料整编,全面推进水文工作现代化管理模式。

4 站网建设改革方向

水文站网布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站网进行科学布设,优化组合调整,从而使水文站网的整体功能始终保持最优状态。

和田地区水文站网规划建设,必须以“统筹规划、点面兼顾、突出重点、技术超前”的现代水文发展总目标,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取代传统落后的运作方式,不断提高水文工作的效率与效益。在全地区中小河流上规划建设不同类别的水文测站,进行水文观测,积累水文资料,延长水文系列,掌握各河流的水资源量,为和田地区各河流防洪规划、水环境监测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和田地区水文站网规划建设,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含量较高的水文设施、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网络化信息技术。实现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处理标准化、分析科学化、服务多样化、队伍知识化。使和田水文站网结构合理、观测项目齐全,整体功能加强,测站数量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5 结语

根据现有水文站网基础,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结合优良的技术装备,使站网结构合理、观测项目配套齐全,整体功能加强。从而使水文站网的整体功能始终保持最优状态。依靠科技进步,增强服务职能,以科技服务促进水文事业的发展。

[1] SL34-1992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R].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1992.

[2] SL276-2002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2002.

[3] 贺国庆.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水文测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水文,2003.

[4] 新疆和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新疆和田水文发展“十一五”规划[R].和田:新疆和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07.

[5] 全国水文事业发展规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站网和田地区和田
闪电定位网定位效率评估
鲁北平原雨量站网分布与面雨量误差关系研究
新疆和田地区察合台文契约文书探析
试论现代维吾尔语和田方言的土语划分
和田学前双语教育实践探索
和田地区洛浦县双语教育现状调查
新疆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
周口市水文站网密度分析
浅谈徐州城市防洪报汛站网建设与发展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