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的放矢开展舞蹈教学,培养高素质幼教人才

2011-03-20苏颖红

文教资料 2011年19期
关键词:节奏舞蹈动作

苏颖红

(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舞蹈是一种培养体能、艺能和技能等多重能力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是“艺术之母”。舞蹈艺术能够提高人的素质与修养,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品质。舞蹈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社会各行业对舞蹈的要求不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职业学校的幼儿教育专业以培养幼儿教师为己任,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舞蹈表演能力,更要求学生具有舞蹈的讲解、示范和创编的能力。鉴于幼儿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殊性,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作分析。

一、提高思想认识

对于一名刚踏进校门、对幼教专业一知半解的学生来说,了解舞蹈课程教学目的和认识它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至关重要。可以说,舞蹈是幼儿的本能需要。几乎每一个健康的婴儿在还没有学会语言之前,都会在父母的怀抱中欢快地跳动——这其实就是舞蹈的一种形式。而幼儿园活动中,舞蹈游戏、舞蹈欣赏、舞蹈表演和幼儿集体舞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舞蹈教育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实践证明,在一定时间内听节奏、想动作、做动作能促使儿童的小脑和大脑同时启动,提高注意力和促进思维发展。舞蹈教育还可以促使幼儿骨骼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奋发向上的心理素质。因此,舞蹈教育对幼儿成长发育阶段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开设舞蹈课程是为了提高幼教学生的从教能力,认识到这些,学生就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学好舞蹈这门课程。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每周安排两个课时,在160课时内,必须完成以下教学内容:第一,基本能力训练,即常用基本动作与舞姿和把杆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自然状态,同时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为以后学习舞蹈打下良好基础。第二,民族民间舞,即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朝鲜族这六大民族的组合,通过组合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个民族的舞蹈风格特点,并掌握一些儿童民族民间舞,为创编具有民族风格的儿童舞蹈打下基础。第三,幼儿舞蹈及创编,要求学生通过幼儿舞蹈步法、律动、歌唱表演、集体舞的学习之后,具有创编幼儿歌舞的能力。

三、掌握正确教学方法

(一)从乐感方面入手

舞蹈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时间都是在音乐课里完成的,这是因为音乐与舞蹈有着最密切的关系。《乐府杂录》说:“舞者,乐之容也。”形象地表述了这种密切关系的内涵。舞蹈动作的连续、节奏、旋律的变化和情绪的表演都有赖于音乐。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与和声这三大要素来表达感情,而舞蹈则是依据音乐所提示的情感,用动作表达出来,可见乐感是舞蹈内在的基础。

学习音乐、舞蹈最先接触的就是节奏,没有节奏就不成音乐、舞蹈。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出现节奏不稳和听不懂节奏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采用一些4/4、3/4、2/4拍,柔板、慢板等不同节奏类型的音乐,要求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有感情地打出各种节奏型,从而加强学生的节奏感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乐感,比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快慢的变化,等等。此外,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和渗透极为重要。对此,我经常播放一些舞蹈名著让学生欣赏,如欣赏《江河水》这个舞蹈时,先分析舞蹈的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体会乐曲中悲伤哀怨的情绪,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解诸如什么是乐感、如何根据乐感发挥想象力塑造舞蹈形象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塑造出舞蹈形象,使音乐与舞蹈高度统一。

(二)重视基本能力训练

舞蹈基本能力训练可以使学生舞蹈时初步具有健美的体态、饱满的情绪,同时协调舞姿动作。学习舞蹈,基本能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训练质量和舞蹈能力成正比。但是,好演员未必是好教师。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的工作对象是幼儿,而幼儿是以模仿老师的动作来获得知识的。因此,要求学生具有优美的舞姿、饱满的情绪、准确的示范动作和讲解动作。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肌肉强度、关节软力度,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而且要注重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掌握每个动作的名称、动律、动作运动路线,以及动作完成过程,并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而不是照搬教科书上的专业用语。比如在教山膀手位时要让学生说出该手位在肩膀略低一点的位置,从手指尖到小臂、肘、上臂要保持圆弧形,整个手臂要有四个人抱着一棵大树的感觉。兰花手力量贯穿到指尖,中指指尖向着斜前上方。

其次,纠正错误动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互相观摩,指出不足,并进行比较说明。通过训练,学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对动作要领的掌握更准确,纠错能力也随之增强。

(三)加强表演能力训练

幼儿园舞蹈教学能陶冶幼儿的情操,使幼儿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使幼儿获得生活经验知识,促使幼儿生理、心理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营造各种情境使孩子获得感性知识和美好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经常面无表情地做着一个又一个动作,别人根本无法了解他们所表现的意境,这又如何能给孩子们带来美的感受?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表演能力的训练。首先,要求学生用眼神来表现喜、怒、哀、乐等神态;其次,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表现出一个单一主题,如选取一小段欢快的乐曲,用几个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在动作练习中表现出欢快喜悦的情绪,又或者让学生在律动开火车中表现出开火车时那种神气的表情;最后,通过一些舞蹈作品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如教学生跳“采茶扑蝶”舞蹈,让学生通过动作神情体现采茶扑蝶的欢乐情景,重点表现出小心翼翼扑蝶、扑不到蝶和最后扑到蝶的三种不同的表情变化。当然,表演训练是在舞蹈练习中进行的,教师要明确要求,通过自身示范,带给学生直接的体验,这样学生才能不断提高表演能力。

(四)培养即兴舞蹈能力

即兴舞就是此时此地随着兴致的舞蹈,它无需准备,也不必刻意记忆。通过即兴舞学习,可以培养对舞蹈的兴趣,拓展想象空间,提高感觉灵敏度。幼儿思维的特点是自由和即兴。即兴舞的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对于即兴舞蹈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训练。第一,即兴模仿,在每一堂课前五分钟,我经常采用各种不同的音乐,由教师即兴表演各种动作,学生跟着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舞蹈动作不是事先传授的,而是随意发挥的。通过该训练,学生可以提高模仿能力和对动作的感觉灵敏能力,同时也不断地积累一些舞蹈元素,为即兴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即兴表演,在即兴模仿的基础上,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舞蹈动作和初步具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后,逐步进行即兴表演的训练。在课堂上,我选择好音乐,提出各种要求,却不教一个动作,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进行想象发挥,从一两个动作开始不断地把舞蹈演化下去。如在《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曲中,我先让学生听三遍音乐,并启发学生用动作来体现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自己即兴想象主题和情节,然后在音乐伴奏下即兴表演。在同一首曲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创编了不同的舞蹈作品。

(五)培养创作编导能力

舞蹈创编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它是客观生活通过人的头脑经过加工后的再现。幼儿舞蹈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的特点。幼儿舞蹈创编的题材、歌词、音乐和动作等方面都要健康活泼,符合幼儿身心特点,防止创作的成人化、专业化倾向。

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要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拟定内容和方法,由浅入深有效进行。第一阶段,由模仿入手进行启蒙训练:模仿课堂里学过的动作重新组织小组合;模仿课堂的幼儿集体舞重新编排幼儿集体舞,这是学生编舞活动的开始。第二阶段,以课外作业形式开展启蒙训练。首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程度的乐曲,要求学生根据乐曲的节奏、情绪和内涵,从所学课堂内容中选择适当的动作组织小组合,形成一个崭新的组合式舞蹈。其次,重组动作练习。以课堂中一个熟练的单一动作为例,在学生中开展重组动作的练习。重组动作即在原来动作上进行变化,扩展派生出几个动作,引导学生从节奏变化、改变部分动作、改变方向、夸张变形和改变顺序等几个方面进行。第三阶段,加强编导理论的学习。选择一些简单、浅显、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备一定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编舞理论。同时,要讲述幼儿舞蹈的特点、形式和创作过程与方法。第四阶段,要通过练习与实践,让学生按要求开展编舞活动,或开展幼儿舞蹈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自编自演,从而提高编舞能力。

舞蹈艺术作为一项情感艺术,只有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应更多地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在参与和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幼儿园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刻苦训练,就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幼儿老师。

猜你喜欢

节奏舞蹈动作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冰上舞蹈搭档
动作描写要具体
YOUNG·节奏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