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成就音乐梦想

2011-03-20张晓云

文教资料 2011年19期
关键词:器乐声乐音乐

张晓云

(江苏省淮北中学,江苏 泗洪 223900)

在苏北地区盛行着学艺术的高潮。各所中学纷纷以庞大的音乐特长生队伍,放逐着通过高考进入音乐高等院校的梦想。高考音乐专业训练成为普通高中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繁重工作任务——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本科上线率,忽略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实际考察、教学条件的改善、专业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师辅导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等方面因素的考虑,没有能够科学有序地统筹安排,盲目扩大音乐考生队伍。给予音乐教师高压,音乐教师身心疲惫地辛勤教学,收获的结果却是过线率偏低。我自江苏省实行专业统考以来,一直从事高考音乐专业辅导训练,经过十余年的一线教学,觉得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尽可能有效提高高考生音乐专业水平。

一、用审视的目光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

实事求是,量体裁衣是各所学校正确指导学生选科的原则。要着眼于长远,依据学校教师的资源实际情况、生源素质,妥善安排,冷静处理。积极动员、严格筛选。通过班级广泛动员、班主任推荐、专业教师逐一面试,确定选修音乐主专业的人员队伍,以专业教师能有时间和精力逐一面授数额为前提,能够兼顾大课和小课的安排。力求少而精,切不可贪人员数量多。

二、以人为本,确保学生的专业成材周期

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是目前打造专业速成考生的普遍现象,也是收获甚微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能在高一第一学期,就有计划地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演唱、演奏等各项竞赛活动中各展其才,及早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在高一第二学期开学后不久立即组队,进行一周4—6课时的专业训练,那么学生就能够兼顾专业和文化的需求,必然会有很好的发展势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高一入学后的第一个月,是学生从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角色转换时期,大部分学生此时是乐于表现、勇于展现特长的。学校领导要提供高考教学必备条件,驱动专业教师抓住这个良好的时机,在高一期中考试前,完成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工作。

三、以音乐为本,慎重选择主专业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明确声乐、器乐的主专业。在专业选择上,引导学生不要盲从,必须从自己的音乐素质现状出发。很多人误认为选声乐省钱省事,其实,如果没有突出的声音条件,高考时就很难得到高分。统考中,声乐专业考生占据着非常高的比例,器乐专业相对缺乏。如果学生有一定的器乐功底,就应该继续选择器乐专业,声乐、器乐全面开花,才能多出人才。但是,器乐学习时间与练习时间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才能有好的收获。如果时间允许、条件具备,就应该突破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单一性。学生中不乏素质全面的人才,要及时抓住、及时引导、有效培养。在我们苏北,虽然经济落后,但是随着人们的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年轻一代的家长已经开始注意子女的艺术养成教育。中学校园里已经涌现出来一批有器乐演奏功底的学生,高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发展的眼光,帮助学生确定主专业。如果是器乐类学生,声音条件也不错,可以考虑辅修声乐,这样也能有效地提高专业总分。

四、循循善诱,科学训练

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稳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高扬起爱的风帆,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在教学容量的安排上,一定要合理、科学。基本乐科、声乐及器乐的各科内容安排都有其特殊性,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精心备好每节课,内容安排要有计划性、延续性,力戒随意性。

1.基本乐科

(1)音乐理论。依托统考大纲,立足于南京师范大学新版《音乐殿堂》理论篇,辅以补充南师大出版的郭瑛主编的乐理书,引入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乐理试卷集,并能结合学生的现有水平,精心编撰系列试题,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争取在量和质上有所突破和拓展,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规范、准确、快速地解题。

(2)音乐常识。依据高一第一学期音乐鉴赏课教学基础,音乐教师在分类辅导音乐常识时,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以排查式听记歌(乐)曲。应该按照音乐殿堂书中的建议,系统地给学生介绍、讲解中国、西洋乐器的类别及音色的辨别;明确中国民歌、曲艺音乐、歌唱形式等相关知识;点滴积累、分册推进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新、旧不同版本)、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及江苏省少儿版初中六册音乐教材。凭借对以前音乐课的记忆,学生的兴趣是可以维持的。教师此时要落实的细节应该是帮扶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聆听,在交流探讨中模唱,轻松感知。教师要尽力创设音乐鉴赏课上的艺术氛围,适当点拨、精炼介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驱动学生主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课本以外的内容,要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消化。现在的音乐常识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能力,在鉴赏教学中,必须做到聆听与掌握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表现的情绪、情感,使曲式结构、主题思想、风格特征等有机融合。

(3)视唱。帮助学生尽快养成击(划)拍视唱的习惯,是专业教师视唱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材选择上,仍然是以南师大《音乐殿堂》视唱练耳书为抓手,兼以教师自己创编的系列视唱教材、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单声部视唱教材等内容。很多学生刚开始面对简(线)谱时,结结巴巴,面有难色。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学生解决旋律的音程结构、旋律线条走向、节奏类型、气口的安排等问题。通过聆听、模唱、分析、尝试多层次的反复磨合,学生的视唱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必要的时候,可以要求音准、节奏感比较差的学生按照进度的安排,适量背诵一些经典的视唱曲目,引领其尽快建立音准感、节奏感。等待时机成熟,学生能顺利唱出乐曲时,再适时渗透表现力的问题,帮助学生有感情地击(划)拍视唱。

(4)练耳。非器乐类学生对于练耳初期的训练,感觉非常吃力,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教师不能心急。应该迅速摸清学生的实际基础,从单音模唱入手,逐步建立对比记忆的训练模式。听记的单音数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根据学生的听记实际,逐渐拓展到和声音程、和弦的听记。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节奏的训练。节奏训练,以二四拍、四小节的记忆长度为起点。节奏类型,从简单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合入手,逐步引入十六分音符、大小附点、大小切分、前后休止等类型。当学生的节奏、音准感初步建立后,引入简单的旋律听记,循序渐进地科学训练。每节课的听机内容,教师都要精心备课。训练教材可以上海音乐出版社的旋律听记、听力速成等书籍为纲,并能灵活地渗透、适度拓展。当学生在听力训练中出现较大层面差异时,及时设立分层教学,以不同难度系数的教学内容,提优补差,驱动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2.主专业训练

研究过专业统考标准后,教师教学时就更应该心中有数了。声乐与器乐教学,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演唱与演奏习惯,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要科学、有效、合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同样不能忽视。声乐演唱,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与音色差异,确立每个人训练的目标,不能一味地强调美声、民族唱法的区分,只要能够帮助学生调理好声音状态,不断提高演唱水平,方法就是可行的。每一节课上,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备课准备,以教案和教学笔记的方式,呈现出每个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不能让学生随意唱唱了事。训练中的歌曲选择,以训练技巧为目的,有针对性地选唱歌曲。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训练,一点一滴地抠好学生的声音。高考时演唱歌曲的选择,不能追求曲调好听,而忽略了对演唱技巧的要求。三首歌曲的难度是适中的,以学生能完整驾驭、流畅表达、和谐表现为准则,三首歌都应该能完整演唱下来。对于台风的训练要求也不容忽视。器乐演奏,首先要确定好学生的起点,然后为每个学生制定好长短期训练计划,并能适时调整,有序推进。曲目选择,既要有适度拔高性,又要是学生努力之范围能达到的,要以学生能熟练演奏、有感情表达为主线。声乐与器乐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是灵活机动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适宜大课与一对一小课协同发展。

3.加试科目训练

学生素质突出,双专业有优势,是教师确立学生加试项目的量尺。有加试科目固然好,没有也别贪心。应该考虑到加试专业的含金量,不能妄想在空中建造楼阁,急功近利。

五、拓展与提高,塑造阳光心态

学生专业成型后,专业教师除了要给学生介绍考场失误的事例外,更要组织多次的校内外观摩,不断创设机会,促进学生登台演练,让学生不断适应面对不同面孔的评委,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避免考生因紧张,在考场上而发挥失误,不至于出现拖拍、抢拍、跑调等现象。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能稳定树立规范演奏、流畅表达、有感情演奏的意识。在观摩过程中,安排专人摄像、照相,完整拍下学生演唱(奏)的全过程,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观摩后及时开展学生互评、自评与专业教师讲评活动。学生看到自己在录像中的失误,就会在下一次的演唱(奏)实践中竭尽所能地改进、提高,无须教师多言赘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于音乐特长生来说,音乐专业教学更是充满了个性魅力的光芒,需要音乐教师全身心投入,凸显以人为本,需要量体裁衣与因势利导,用爱的力量哺育学生健康成长。以上所述是我多年教学尝试的一些心得体会,还有很多不到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器乐声乐音乐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