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生活积累,丰富创作源泉

2011-03-20宋崇付

文教资料 2011年19期
关键词:作文生活教师

宋崇付

(睢宁县桃园中学,江苏 睢宁 221222)

加强生活积累,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心地感受生活,品味自身体验,让他们有所感受,受到感动,产生强烈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去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的真谛,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情感世界,厚积薄发。近年来,我作了如下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细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这个比喻恰当地说出了生活是写作之源。实际上,我们的做法一直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写文章”,没有树立起“作文源于生活”的教学思想,许多老师把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愿望寄托在课堂上,这无疑是在建空中楼阁,其结果直接导致作文教学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走入单纯讲求技巧的误区。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里的内容就是与学校、社会、家庭紧密联系的生活内容。教师应创造条件,拓宽学生的生活面,增加学生走进生活的机会,促使学生多角度地获取信息。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体察和感受身边的师生之谊、校园风景、长幼之情、邻里关系、亲友纠纷、家事国事、民风世态,乃至天文地理,科技之光,等等。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自然就有表达的冲动和创作的欲望。

教材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其实就是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较好的切入点,它是教育专家们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编排的作文训练,和教材内容联系密切,贴近生活,紧扣单元主题,且每单元的作文训练环环相扣,具有系统性。像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夫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五篇课文,阅读本单元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以本单元为基奠,编者就安排了“世界何日铸剑为犁”写作训练,关系密切照应,内容相辅相成。教师可以以此为蓝本,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主题作文时间活动,根据学生实际思想状况和情感体验,以及身处的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精心设计可行的活动方案。活动目的要明确,思路清晰,组织科学得当,要有安全预案,老师在其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再以“世界何日铸剑为犁”为例,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整理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军事成语、战争名言等;访问周围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等革命前辈,听他们讲述峥嵘的战争岁月;班级组织实地考察,寻访战争遗址;课堂上开一个战争英雄主题班会。通过以上系列活动,可极大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拿起笔,书写受到感染的思想,受到震动的心灵。赞科夫说:“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实践活动对写作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2.加强形式多样的阅读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为让学生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还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而许多语文教师总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为由,鲜于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要求和指导,在农村中学,这个目标更是很少学生能够达到。写作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生活,可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活动范围毕竟有限,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能积累生活,而且能积累文学创作的技巧,而且这种学习文学创作的技巧的方法是最直观有效的。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堂为基点,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课外阅读作为延伸,最终达到增大学生阅读量的目的。

如何提高课外阅读质量?我认为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1)明确目标,增强阅读动力。

许多学生读书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兴趣过广,漫无目的,结果虽然看了不少书,但收获甚微。教师可结合所学课文,让学生带着所要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读物。在八年级学年初,我就在班上推荐几部中学生课外读物,如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骆驼祥子》,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韩寒的《三重门》,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等。针对不同的作品作出不同的建议,并规定学生在一个月内看完一部作品,做好读书笔记。在阅读名著时就如同和文学大师对话,激起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从中也积累雅词丽句,为自己的作文准备充分的“能量”。除了学年总目标,还要制定具体的月目标和周安排,这样才能确保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2)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效率低指阅读量小,对作者的内心缺少细心的体察,懒于追因质疑和动手整理。针对于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比如,让学生学会速读、质疑,并能主动参与别人的交流讨论,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建立健全班级阅读奖励机制,不仅能调动阅读积极性,而且能提高阅读效率,比如以读书笔记的数量、质量为抓手、为依据,进行阅读个人星级评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书籍数量排名,来鼓励学生把零花钱更多地花在课外书的购买上,推动阅读从量变到质变的进程。还可以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让学生畅谈阅读后的收获和心得体会,使学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氛围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乐于阅读的进取心。环境造就人,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也至关重要,班级内可以设立读书角,添置书架,让班级文化建设起作用,默默地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3)提升阅读品位。

阅读品味指的是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人生理想,对社会负责,高度关注未来,并能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不懈地努力,使我们的民族更加繁荣昌盛。可是课外读物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少中学生对经典名著不屑一顾,而对“传奇、秘史”等武侠言情小说情有独钟,甚至《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在学校广泛流传。这是因为学生理性分析欠缺,对美丑、善恶、真假缺乏一定的识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把他们引向积极健康和高雅脱俗。由此可见,很有必要给学生制定一个书目范围,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对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也提高写作的质量。

3.观察并思考生活

观察并思考生活属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范畴,在这里单独提出来意在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当一个人身处社会中,只有用慧眼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思考,才会回捕捉到世界的五彩缤纷,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生活处处是语文,只要你勤于观察并善于思考,做个生活有新心人,作文的源泉就会滚滚而来。

只观察不思考,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就不会领悟到生活的内在美。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办刊、演出、访问、考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从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汇报总结,展示研究成果,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生活,深入思考,只有如此,才能品味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提升气质,提高修养,坚强意志,锻炼品格,升华思想。这样的积累才显厚重,作文自然也就有了分量。

此外还应要求学生通过写生活随笔,把自己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由抽象变具体,由感性变理性。生活随笔,即积累了素材,又练了笔法。

通过以上几点做法,学生的作文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的中考作文失分率最少的就是我所带过的班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