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Ⅱ)错别字辨析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19期
关键词:屈服成语试卷

王 耿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Ⅱ)第一题是“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其中A选项的第二个词语是“不掘不挠(náo)”,“掘”字的运用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怀疑和猜测,是高考试卷误用成语错别字,还是成语“不屈不挠”中的“屈”字也可以写“掘”字?本文通过对“屈”字和“掘”的涵义、读音、字形演变的比较来加以分析。

一、“屈”与“掘”的涵义比较

(一)动词

1.屈

(1)本义。

《说文》:无尾也。从尾出省。又曲也,请也。《广韵》:屈,拗曲。《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2)引申义。

①委屈;冤屈。

《三国志·诸葛亮传》:不可屈致。明·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清·刘开《问说》:求一屈己。清·张廷玉《明史》:被诬负屈。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 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②屈服。《孙子·谋政》:屈人之兵而非战。《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③治理,收治。《诗·鲁颂·泮水》: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④强迫。柳宗元《童区寄传》:力不胜,皆屈为僮。

⑤压抑。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⑥缠绕。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⑦理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理屈词穷。

2.掘

(1)本义。

《说文》:搰也。从手屈省。《广雅》:衢勿切掘,穿也。《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掘褚师定子之墓。《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阙(掘)地下冰而床焉。《仪礼·既夕记》:掘坎南顺。《淮南子·说林》:土中有水,弗掘无泉。又如:掘室(掘地而成的房间);掘阅(小虫化生,穿地而出。阅,通穴);掘藏(发掘埋藏之物。指得到意外之财);掘穴(打洞)。

(2)引申义

通“崛”。突起;翘起。《战国策·秦策》:穷巷掘门。《汉书·扬雄传》:洪台掘其独出兮。丘迟《与陈伯之书》: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又如:掘尾(翘尾巴);掘起(崛起;突起)。

(二)名词

1.屈

(1)古邑名。春秋晋地。晉公子夷吾所居,在今山西省吉县北,出良马。《左传·僖二年》:屈产之乗。

(2)姓。春秋楚王族三姓之一。如:屈突通(唐昌黎人,后居长安。唐时官至兵部尚书。后平定王世充有功,拜右仆射,封蒋国公);屈突(复姓);屈宋(屈原与宋玉。二人都以辞赋见称)。

2.掘

掘无名词形式。

(三)形容词

1.屈

(1)假借为“崛”。高起,突出。《汉书·叙传上》: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

(2)假借为“倔”。 直傲不屈。

2.掘

(1)通“屈”。 竭尽;穷尽。 《老子》:虚而不掘,动而愈出。

(2)通“拙”。 愚笨;粗劣。 《史记·货殖列传》:田农掘业,而秦阳以盖一州。又如:掘笔(秃笔);掘头船(简陋、头尾不显著的小船)。

(3)通“倔”。倔强。如:掘强(性刚强,不屈服的样子)。

通过以上对二字涵义的比较可以看出:“屈”的各种词性和义项均与“掘”无关,虽然掘有音通屈,但两者词性不同意思却相差甚远。因此可以断定“掘”不能取代成语“不屈不挠”中的“屈”字。

二、“屈”和“掘”的读音

(一)屈

“五四”运动前后(1919年):屈的汉语拼音:qū;国际音标:[諬′y55]。

屈为溪母、臻摄物韵合口三等、入声字。《集韵》《韵会》《正韵》:渠勿切,音掘。竭也,尽也。《前汉·食货志》:贾谊曰: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广韵》九月切《类篇》:丘月切,音阙。《欧阳修·程文墓铭》:不学而刚,有摧必折。毅毅程公,其刚不屈。

(二)掘

“五四”运动前后(1919年):掘的汉语拼音:jué;国际音标:[諬yε24]。

掘为群母、臻摄物韵合口三等、入声字。《唐韵》《集韵》:其月切,音橜。穿也。《易·系辞》:掘地为臼。《韵会》《正韵》:五忽切。与兀通。《庄子·田子方》: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又《韵补》:叶敕律切,音黜。《韩愈诗》:遗我一言重,跽受惕齐栗。辞悭义卓阔,呀豁疾培掘。

在中古,虽然屈和掘的韵部、调类都相同,但因为二者的声母不同,所以音韵地位也是不同的,到“五四”运动前后,采用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给汉字注音,通过比较,二者的声母、韵母、声调都不同。所以没有任何理由说明“掘”能取代成语“不屈不挠”中的“屈”字。

三、“屈”与“掘”的字形演变比较

“屈”为尾部,而“掘”为手部。从造字时间来看屈要比掘时间早。二者虽有形体上的联系,但绝不能说掘就能代替屈,至少在“不屈不挠”这个成语中不能代替。

四、从成语本身的意义比较

关于“不屈不挠”一词的词义,《汉典》是如此解释的: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而此成语出自《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从成语的意思我们也可以推断应该是“屈”字而不是“掘”字。同时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词典和文献也没有见到“不掘不挠”一词。

综上所述,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Ⅱ)中出现的“不掘不挠”词中的“掘”是“屈”字的误用,“不屈不挠”是一个固定成语。这种错误是成语运用常见的误区之一,即成语中错别字运用。成语是一种形式简洁、意义精辟、富有表现力的短语,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它作为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来使用,其结构形式一般不能随意更动,一字写错,就会影响文意的正确表达。成语要用得对、用得好、用得巧,不仅要求人们要在头脑中存储大量成语,而且要对每个成语都有准确全面的了解。

[1][汉]许慎撰.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3][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武汉:武汉古籍书店影印,1983.

[4]王力.同源字典[B].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中华大字典[B].北京:中华书局,1978.

[6]成语源流大词典[C].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7]高光烈.成语详解词典[C].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

[8]金瑞德,佟令玫.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大观[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屈服成语试卷
牙被拔光也不屈服的史良大律师秘书
The Classic Lines of A Love so Beautiful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