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的创新杂谈

2011-03-18赵敏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12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壶紫砂

赵敏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的创新杂谈

赵敏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陶艺的艺术品位是制作者生活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厚积才能薄发。

紫砂;创新;宜兴

紫砂工艺自发端以来,经数百年沧桑变迁,精工锤炼,历代艺人的奇思妙想,精心雕琢,至今已成一支艺术奇葩,自立于工艺美术之林,其深厚的文化涵养将滋润着我们以至永远。

紫砂壶由明至今,经历代紫砂艺人及众多文人雅士的不断锤练创新,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把好的紫砂壶,往往集哲学思想、茶人精神、自然韵律、书画艺术于一身。紫砂壶的自然色泽加上艺术家的创新,给人以雅致、温和、质朴、敦厚等心理体验。因而,紫砂壶在某种意义上不仅仅是技艺的表现,更是一种心灵的产物。

许多紫砂艺人,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和继承养分,并把其精髓的内涵反映到自己的创作作品中,展现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弘扬和发展了紫砂文化和艺术,他们的作品融汇古今,造型典雅端庄,陶刻书画生动自然,金石味浓郁,手法挥洒自如,品位高雅文秀,凝聚了古老东方艺术的神韵和时代的审美情趣。

任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创新。近年来,紫砂艺术在发展中壮大提高。就工艺精良而言,几近无可挑剔的境界。品种类型之多,装饰形式之美,可谓登峰造极,使宜兴紫砂的工艺之美更为广泛的流传和应用。从而为地方经济的建设带来了动力,这是令人欣喜的一面。然而,艺术的发展又是永无止境的。一方面,因为紫砂艺术是一门张扬个性的艺术,这就需要各级各类从艺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创作激情源自各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应不断总结,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确定自己的发展方面,乃至整个紫砂艺术的发展方向。紫砂艺术的创作方向,应尊重紫砂自身特色的发展基础,这是因为,紫砂的独特材质、胎骨裸露、里外不施釉,使紫砂泥的性能得到张扬,这也是紫砂艺术从根本上不同于其它陶艺的特色之点,所以一切创作应不脱离这一特色而进行,否则,就无紫砂艺术可言。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现实中的一些所谓创作,张冠李戴,虎头蛇尾,缺乏自身特色。

紫砂艺术的创作方向,应有多种装饰手法来衬托其美,就现有的装饰手段而言,已十分丰富多彩,用雕、刻、印、染、镶、嵌,以及清时所创的局部点彩、用其他非紫砂材质的装配等。然而任何艺术的进步都包含着与时俱进的革新,因为有这种革新,才有金银丝的镶嵌,才有五色土的绞泥。我们绝对有理由判断并号召一切有志于创新紫砂艺术的人士,均应将更新更美的装饰手段作为自己创作紫砂的重大主题。我们坚信,更多地可以运用在紫砂艺术上的装饰工艺就象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人们尚未发现和获得的、但又坚信其有的元素一样,我们应确信和扶持它们的存在和成长,并加以张扬。

同时它又应紧密结合生活实用和环境美化。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品种繁多,美不胜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审美情趣的变革,有的正逐步走向消亡。相比之下,我们的紫砂艺术尚有“一席之地”。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作品和产品自觉和不自觉地一直在沿着生活实用和美化环境紧密结合的轨迹在发展,简而言之,我们的紫砂创作,应着力于艺术和实用方面的有机结合,这样的创作才有生命力,才会有更美好的前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为容易却艰辛”。紫砂壶的制作是一门技艺,而紫砂壶的创作又是一道艺术的历程。我想,要创作一把好的紫砂壶,首先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这包括紫砂的成型、泥土的选择及配制、壶体大小厚薄的掌握,等等。当掌握了紫砂的基本元素及技巧后,便可着手创作。紫砂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自然和生活永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紫砂壶的创作脱离了生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要拥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那么时时会有创作的灵感从脑海中涌现。

[1]《收藏辞典》 知识出版社

[2]《中国陶瓷史》中国哇酸监学会主编文物出版社

[3]《陶瓷造型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壶紫砂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