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1-03-18龙心

图书馆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心理健康图书馆

龙心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人具有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善于自我接纳、自我认知;有自信心和自制力;勇敢坚毅,胜不骄,败不馁,进退有度;关爱他人,热爱生命。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人,难以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现代社会,随着竞争压力日益增加,人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图书馆员也不例外。分析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图书馆员的生活、生命质量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表现出来,自卑心理、低价值感、职业倦怠、恐惧心理、人格偏差等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着图书馆员。究其原因,大体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变迁的加剧,对人们的社会适应性提出了巨大挑战,这已成为引发图书馆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主要外因;二是图书馆员自身的原因,如家庭的变化,子女上学、就业问题的困扰等;三是图书馆职业的特殊性原因,图书馆工作具有琐碎性、繁重性等特点,这使得图书馆员心理很容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遇事没有主见。有的图书馆员长期从事借还书等单调、重复、机械的工作,容易缺乏成就感,认为自己只是担当“为他人作嫁衣”的角色,进而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一种不为人认同甚至被人看不起的职业。这种状况很容易使图书馆员产生自卑心理。

1.2 人格偏差

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够正确地面对现实,具有求知创新的心态,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适应能力很强,不仅能适应客观环境特别是人际环境,而且能对环境条件做出判断,并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主动地进行自我反省,对自己的言行做出客观的评价,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较重的工作压力、行业的规范化管理、知识更新加快、工作要求不断创新等,使得图书馆员正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工作负荷。紧张的工作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岗位轮换所导致的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还有对知识加速老化的惶恐、对日新月异的创新模式的应接不暇,导致图书馆员的心理受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挤压,由此产生人格偏差。图书馆员人格偏差表现为:焦虑情绪,包括着急、郁闷、不安等成分;抑郁,抑郁是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悲伤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而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意志消沉、自我封闭、苦闷、没有激情。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图书馆员身心得不到应有的调适,“载不动许多愁”,往往会引发焦虑、抑郁、烦躁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1.3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表现为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工作态度消极,对读者没有耐心,服务质量下降等。图书馆员产生职业倦怠心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工作任务单一,重复性工作多。图书馆员往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着一成不变的工作,如读者服务工作人员每天在借阅室上架、整架,为读者接还书;书籍加工人员每天盖章、贴磁条、贴书标、贴条码等;二是缺少激励机制。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图书馆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得到调动,于是在工作中敷衍了事。

2 解决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健康是人的第一权利,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健康已经成为衡量个人、单位和整个社会生存质量、生活水准的重要标准。有鉴于此,图书馆应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采取得力措施维护每一名员工的心理健康,让馆员有尊严地工作、心智健康地生活,为图书馆事业作贡献。

2.1 实行员工帮助计划,建立人文关怀机制

图书馆领导应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启发人、关心人、激励人、塑造人的思路,耐心疏导教育员工,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员工的所思、所虑、所盼出发,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帮员工之所需,解员工之所难,经常倾听员工的呼声,了解员工的情绪,关心员工的疾苦,对那些直接涉及员工利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条件解决的,一定要努力解决,如果一时解决不了,也要耐心给员工做好工作,待到条件允许或成熟时积极解决。图书馆应建立激励机制,推行形式多样的内在激励方式。对于工作有成绩的馆员给以奖励,以提高他们的工作干劲,具体可运用以下几种激励方法:一是可以运用工作激励的办法,把员工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让其才能尽可能地得到发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员工轮换工作岗位,以增加员工的工作新奇感,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可以运用参与激励方法,让员工通过参与图书馆管理,使员工提升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管理者要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

2.2 营造宜人的工作环境

图书馆应从人体舒适度的需要出发,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舒适的工作环境,给员工提供一个悦目、爽心、舒适的工作空间,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比如图书馆可以在员工工作的地方配置空调和其他办公设备,使员工能舒适、高效地开展工作。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完善员工休闲设施,如设立棋牌室、娱乐活动室、球室、健身房等,让员工在休息时间能够获得放松心理的机会。此外,图书馆可以组织员工定期度假旅游,既可以愉悦员工身心,也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

2.3 打通员工减压通道

图书馆应建立相应的内部沟通渠道,让员工有释放压力的空间,让员工有消除消极情绪的舞台,比如图书馆工会等群众性团体要自觉担负起联系沟通职责,建立员工诉求的处理机制。同时,图书馆应通过开展诸如征集意见、建议之类的方式,注意疏导员工的不满情绪。图书馆建立员工内部交流机制,可以利用博客、QQ等工具让员工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以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2.4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图书馆要解决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订购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期刊、报纸、图书、光盘等,供员工免费阅读,也可以利用内部报刊、图书馆网站,向员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图书馆可以定期邀请心理专家为员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报告会,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员工掌握缓解压力、应对挫折、保持积极情绪、进行自我调节的方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鼓励员工在遇到心理困扰的问题的时候积极寻求帮助。如西安财经学院图书馆针对图书馆女性居多而当代女性群体肩负着社会和家庭双重重任的现状,在工作紧张、家务劳动、子女上学等问题的困扰下,一些女同志从身体到心理出现疲倦、焦躁和压抑现象,图书馆领导班子从爱护和关心女职工的身心健康出发,及时开展 “现代人的心里自助”专题讲座,邀请该校心理学博士王浩教授为图书馆全体馆员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促进图书馆建立女性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确保女性馆员身心向着健康方面发展,减少产生极端思维的可能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馆员的好评。

图书馆可通过设立兼职心理辅导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馆员的日常工作中。如对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员工要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帮助他们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员工心理素质,增强员工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抵抗力。

2.5 实行人性化管理

要解决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标本兼治。图书馆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措施出台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从而减轻员工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图书馆应加强人力资源培训,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相对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图书馆应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营造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在收入总体增长的同时,薪酬向服务一线倾斜;深入开展文化活动,走访慰问困难员工,有效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推行馆务公开,激发员工参与热情,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并化解心理障碍。对于上班心情不好的员工适当安排“情绪假”,让其舒缓焦虑情绪。

2.6 构建快乐文化

快乐是人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开心。图书馆员承受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人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要求不同的馆员。图书馆要引导员工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同时也要引导员工在失意和失败时具备“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图书馆要努力构建图书馆快乐文化,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让员工在活动中感受人间的温情、同事之间的默契,提升员工满意度。图书馆应建立、健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制度,提升图书馆员快乐指数,使广大员工把快乐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之中,促进图书馆和员工个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人文图书馆、绿色图书馆、和谐图书馆的构建。

3 结束语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发挥每一位成员的潜能及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对一个集体十分重要。图书馆是知识中心、信息中心,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图书馆应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更好地实现图书馆事业的繁荣。

[1] 程玉华,夏明.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7):331-334.

[2] 申卫群.论高校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0)50-51.

[3] 王振卫.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科技信息,2010(10):77-79.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心理健康图书馆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图书馆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