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学科IC建设探讨

2011-03-18陆凤红宁夏大学图书馆银川75002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11期
关键词:课题组学科图书馆

●韩 萍,陆凤红(宁夏大学 图书馆,银川 750021)

1 学科信息共享空间概述

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而推出的一种贴近用户一线的新的服务模式。它按照科学研究的学科、专业项目、课题等来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提供利用信息资源,从而使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1]学科信息共享空间 (Subject Information Commons,SIC)融合了信息共享空间(IC) 与学科化服务的双重优势,即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理念”作指导,依托各个学科分馆,按照学科、专业整合图书馆空间、资源、服务,提供全力支持用户学习、教育、研究的环境并以学科馆员服务形式融入用户整个学习、研究过程,以解决用户实际具体问题为最终目标而提供的专业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学科IC的服务形式包括两方面:一是面向科研的服务,主要有用户资源整合、跟踪服务、信息推送、专题信息提供、文献传递、联合参考咨询、学科综述、个别用户培训、学科情报研究等形式;二是面向教学的服务,主要有精品课程资源库、学生毕业论文库、电子教学参考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多媒体课件库、教学信息检索、毕业设计与图书馆利用培训等。

2 建设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必要性

2.1 有助于图书馆了解和研究读者

读者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群体,但按学科专业划分读者群体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每一学科专业的读者都有其特殊的阅读规律,在读者群内部具有相同的文献信息需求。通过学科IC的建立,学科馆员可以了解各个读者群的文献信息需求特点,有助于提高馆藏建设的针对性和读者满意度。

2.2 学科化服务有助于实现一站式服务

在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下,同一学科的文献信息由于载体的不同收藏在不同的部门,这给读者带来不便。而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实现了“三位一体”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实现了同一学科文献信息的采集、收藏、外借、阅览、参考咨询、文献导读、学术交流、课外辅导等一体化,可以让读者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丰富的文献信息。

2.3 有助于为特定读者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

特定专业背景的馆员管理特定专业的文献,为该学科读者服务,有利于馆员把工作做深做专,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信息和情报服务,同时也促进了馆员的专业化发展,使馆员尽快成长为某个学科的文献信息专家,承担起深层次学科服务的重任。

2.4 有助于完善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的精英,学科馆员可以通过IC帮助用户及时追踪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热点,掌握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获取本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成为用户最有力的科研合作伙伴。

2.5 有助于提升高校教学与科研能力

IC建设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为依托,以参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为方向,通过整合各院系、远程教育中心等部门的资源,为引导师生学习科研提供一个集成服务空间。[2]而学科IC能够为学科教学与科研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如针对学科教学科研信息的需求特点,开展网上咨询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对学科课题,需求作细致深入地研究,提供各种信息的主动推送服务等。

2.6 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空间价值

学科IC集中了图书馆某一学科的所有资源,通过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有效结合,在某一空间内为读者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学科参考辅助服务、信息素养和计算机能力培养服务、多媒体服务等,方便了用户对资源的使用,充分提升了图书馆的空间价值。

3 民族地区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现状

在我国,目前实践IC服务的既有高校图书馆,也有科研机构图书馆,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及南方沿海地区。与国外图书馆相比,国内的IC主要定位为提供协作学习和共同研究的场所,与学校其他技术、教学部门的合作还比较有限,主要由图书馆建设并管理。但参与IC的服务理念却得到了普遍认可,广大师生对提供IC服务的图书馆满意度提高,IC的服务效果较好。

民族地区由于观念问题、资金问题、人才问题等在IC建设方面发展缓慢。据笔者所知,除个别的学校采取了这样的服务模式外,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如。宁夏高校馆在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方面都还没有考虑。此外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青海大学图书馆、新疆大学图书馆在IC建设方面也没有行动。[3]

4 民族地区学科IC建设的原则

4.1 突出学科性

学科性就是学科IC集中资源以服务高校某一重点学科为目标。[2]综合性高校学科门类繁多,图书馆服务面向全校师生,服务范围较广。而IC服务注重专业,面向重点学科师生,这样既能顾全大局又能突出重点。另外,资源的有限性决定IC建设应突出学科的必要性。这样就能集中力量为学校的重点学科服务,同时利用集中的学科化资源可以拓展一种深层次的服务。

4.2 强调专业性

学科IC要求对某学科或某专业领域的馆藏纸质资源、电子资源以及网络资源重新进行资源组织。从学科角度出发对资源进行选择和评估,按照统一格式将相关资源进行分类、标引和组织。对于有价值的学科网站也应进行有效链接。从而方便用户对本学科资源进行便捷的浏览和检索,可以为用户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3 重视协作性

在这样一个协同工作的空间中,有助于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用户可以直接与用户、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获取信息,可以解决科研用户与专业信息服务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等的问题,避免信息服务与信息需求的错位,提升信息服务的效果。也可以鼓励课题组成员之间、课题组成员与学科馆员之间以及学科科研带头人之间进行不断的交流与协作,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需求,促进问题的解决。[2]

4.4 考虑灵活性

在构建学科IC方面,不必拘泥于总分馆一种模式,可以根据民族地区学校本身的特点来灵活布局。对于规模较小、实力稍差的高校图书馆,可以电子阅览室和专题阅览室为基础建设学科性专题阅览室。[4]

5 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思路

5.1 基于学科分馆构建学科IC

分馆一般有自己的馆舍建筑,具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和研究环境。而且分馆实现了图书馆资源的分藏、读者的分流和服务的深化。以宁夏大学为例,宁夏大学图书馆共分为三部分:文科馆、理工科馆、南校区综合馆。各馆的服务对象具有针对性,可以利用这种资源分配形式,以现有的分馆馆舍为基础,建设学科型IC,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在分馆建立IC,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现有的服务内容,如馆藏建设服务、文献借还服务、新书推荐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另一方面,要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查新服务、定题服务、读者培训服务等内容转移到学科分馆,以此实现“一站式”服务。

5.2 馆院合作建设学科IC

馆院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图书馆资源建设,有利于学院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学科发展,实现了学校、图书馆、学院的多赢与共赢。同时,通过馆院合作图书馆可以依靠学院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如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在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中,与金融学院、人文学院、教育学院进行了合作,将金融学院的教学软件安装在IC的电脑中,通过网络,学生可直接登录金融实验室进行学习。[5]宁夏大学自2008年加入“211工程”三期建设后,资金状况有所改善,学校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和重点学科的建设重视程度提高,力度加大,这无疑为学科IC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图书馆应抓住这一时机,积极与院系联系,争取各院系的部分资金,联合建设学科IC。

5.3 建设学科IC为课题组服务

学科信息资源主要由印刷型资源、学科数据库及学科知识库资源组成。课题组是高校科研力量的核心,是各学科带头人聚焦的一个团队。学科IC可以以课题组为重点服务对象,为课题组提供信息检索、文献跟踪、文献综述等深层次服务。另外,建立课题组自身文献资料数据库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可将从课题组科研情况到课题组成员平时所获取的信息资源全部收录在数据库中,挂在信息共享空间平台上,方便课题组成员使用。

5.4 以创新为导向,基于重点学科创建小型研究性IC

针对重点学科的科研用户,可从两个方面着手建设IC:一是建立一种独特的在线环境,二是建立一种经过专门设计的物理空间。空间中可以聚焦学科专家、技术专家、图书馆员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用户可以通过共享空间与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用户也可以与图书馆员交流,享受他们提供的信息服务或者向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图书馆员可以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及时调整服务方式。

总之,民族地区由于经费问题、人才问题、资源问题,IC建设不可能面面俱到。民族地区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量体裁衣,选择适合本校的模式,为民族地区高校的教学、科研发挥最大的作用。

[1]李文革.学科化管理:高校图书馆的战略选择[J].图书馆学刊,2009(3):47-49.

[2]周秀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3]崔润新,陆凤红.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2):88-89.

[4]江晓波,等.以信息共享空间理念构建学科化专题阅览室[J].情报探索,2010(1):47-48.

[5]冯慧瑛,袁曦临.构建学科信息共享空间——以东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09(7):57-60.

猜你喜欢

课题组学科图书馆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学科新书导览】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图书馆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课题组成员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