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集烤房优化烘烤工艺在湖南郴州的应用

2011-03-07余金龙王玉帅刘显华陈若星

作物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湿球温度烤房烟叶

余金龙,王玉帅,刘显华,刘 勇,陈若星



密集烤房优化烘烤工艺在湖南郴州的应用

余金龙1,王玉帅2,刘显华2,刘勇3,陈若星3

(1郴州市烟草公司,湖南郴州 423000;2郴州市烟草公司桂阳县分公司,湖南桂阳 424400;3湖南农业大学,长沙 410128)

在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的基础上,调整变黄期、定色期干、湿球温度的稳温时间。结果表明,优化烘烤工艺的鲜干比为7.17,平均能耗成本为1.12元/kg,均价提高0.1元/kg,烤后烟叶的色度加强,淀粉含量明显降低。

密集烤房;烘烤工艺;郴州

适宜的烘烤设备和烘烤工艺是提高烤烟经济效益的关键[1~2]。目前,中国各地都在推广密集烘烤方式,但其烘烤工艺尚未完全确定。已有研究[3~4]表明,适当提前进入关键温度段,并适当延长其时间,控制合适的湿度条件,能够有效地改善烟叶质量,但这方面尚缺乏定量的研究。笔者调整三段式烘烤工艺变黄期、定色期干湿球温度的稳温时间,旨在寻求既能提高烟叶质量,又能降低烘烤成本的科学的烘烤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云烟87,种植面积为6.67 hm2。2座2010年新建密集烤房。风机为双速电机风机,装有变频器。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仁义镇梧桐村进行。选取田间长势均衡、营养良好、同部位烟叶成熟度一致的烟株。同时采摘,同时装炕,以第2烤、第4烤、第6烤分别代表下部叶(第4~6位叶)、中部叶(第9~11位叶)和上部叶(第14~16位叶),作为试验的样品烟叶。编烟要求每竿110~130片,装烟时同一个试验各处理的装烟竿距10 cm,保证每房装烟量≥4 000 kg。密集烤房烘烤工艺分为优化烘烤工艺和常规烘烤工艺2种。每种工艺均设1座密集烤房,2次重复,且重复均设置在同一烤房内。每次重复选择12竿。2次重复分别安排在距隔热墙2、4 m的位置。每个重复点从上至下3棚,以装烟室门为正面,其左右各6竿。优化烘烤工艺:

(1) 变黄阶段:1)下部叶于38 ℃稳温15 h以上;中部叶和上部叶稳温24 h以上。保持湿球温度(36±0.5) ℃。以中、下部烟叶达到8成黄,上部烟叶达到9成黄为准。开烤后2 h内风机转速1 440 r/min;之后风机转速960 r/min。2)每2 h升温1℃,升至42 ℃稳定。湿球温度(37±0.5) ℃稳温12 h以上,以烟叶达到黄片青筋9成黄、叶片充分失水凋萎、主脉发软、微有勾尖为准。风机转速960 r/min。

(2) 定色阶段:1)下部叶以每2 h升温1℃,升至45℃稳定;中、上部叶以每2 h升温1℃,升至47℃稳定。湿球温度(38±0.5)℃。稳温时间以烟筋变黄(泛白)、叶片小卷边半干为准(中、下部烟叶稳温12 h以上,上部烟叶稳温18 h以上)。风机转速1 440 r/min。2)以每2 h升温1℃,升至54℃稳定。湿球温度(39±0.5)℃,稳温12 h以上(即便叶片已经干燥也要保证稳温时间)。风机转速960 r/min。

(3) 干筋阶段:每2 h升温1℃,升至67℃。湿球温度(42±0.5)℃,稳温至烟叶干筋。风机转速720 r/min。

常规烘烤工艺按地方标准执行。

1.3 取样与测定项目

优化工艺取样:分别取鲜烟叶、38℃稳温结束时的烟叶、42℃稳温结束时的烟叶、45℃(或47℃)稳温结束时的烟叶、54℃稳温结束时的烟叶。

常规工艺取样:按照鲜烟叶变黄前期结束时、变黄后期结束时、定色前期结束时、定色后期结束时的顺序取样。烟叶出房后分别取各处理X2F、C3F、B2F烟叶各1 kg,测定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

测定项目包括烘烤时间,烟叶鲜、干质量和各处理上等烟、中等烟及下低次烟比例,各类烤坏烟比例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烘烤工艺对烟叶鲜干比的影响

由表1可见,优化工艺和常规工艺上、中、下部烟叶的平均鲜干比分别为7.17,7.30,即常规工艺烘烤1 kg干烟所需的鲜烟量大于优化工艺,需增加鲜烟0.13 kg。此外,优化工艺下部叶鲜干比极显著低于常规工艺,说明优化烘烤工艺对下部叶的影响较大,对提高下部叶干烟产出量具有较大的贡献。

表1 各烘烤工艺烟叶的鲜干比

2.2 烘烤工艺对烟叶烘烤时间的影响

由表2可知,变黄期优化工艺耗时与常规工艺耗时相等;定色期上、中、下部烟叶烘烤耗时均以优化工艺较多,分别比常规工艺多耗时26,26,8 h;干筋期耗时比常规工艺有所减少。2种烘烤工艺的主要差异在定色期,即38~54 ℃的升温阶段。优化工艺的下、中、上部烟叶总耗时分别比常规工艺增加了18,20,8 h;优化工艺和常规工艺下、中、上部烟叶的平均耗时分别为144,129 h,即优化工艺比常规工艺多15 h。

表2 不同烘烤工艺的烟叶烘烤时间

2.3 烘烤工艺对烟叶烘烤成本的影响

由表3可见,2种烘烤工艺烘烤成本的差异较大,优化工艺下部叶的干烟单位成本极显著低于常规工艺,这是因为尽管优化工艺下部叶的单位耗煤量显著高于常规工艺,但优化工艺下部叶的全房干烟质量极显著高于常规工艺,干烟单位耗电量极显著低于常规工艺。优化工艺上部叶的全房干烟质量差异显著高于常规工艺,而干烟成本相当,说明产出等量干烟,优化工艺比常规工艺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对于中部叶,优化工艺和常规工艺的差异不大。

表3 2种烘烤工艺干烟的能耗和成本

注:当地煤价580元/t;当地电价0.67元/ kWh。

2.4 烘烤工艺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由表4看出,优化工艺能极显著提高上部叶的上等烟比例和中部叶的中等烟比例,能极显著提高上部叶的均价,但对下部叶和中部叶均价的影响不显著,可见,优化工艺能显著提高上部叶的经济性状。对下部叶等级及均价的影响均不显著,这可能与早期天气干旱、烟叶质量及成熟度不佳有关。

表4 烟叶烘烤经济性状

2.5 烘烤工艺对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从表5知,优化工艺烟叶的油分多,色度强,综合外观质量优于常规工艺。

表5 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价

2.6 烘烤工艺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由表6可知,优化工艺可以有效提高中部叶烟叶还原糖含量。通常烟叶还原糖含量与烟叶品质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优化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烟叶品质。优化烘烤工艺烤后烟叶的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常规工艺。

表6 两种烘烤工艺烟叶的内在质量

3 结论与讨论

优化烘烤工艺延长变黄期、定色期干湿球温度的稳温时间,烤后烟叶总时间增加15 h左右,鲜干比降低0.14,平均能耗成本增加0.05元/kg,均价提高0.1元/kg,烤后烟叶油分多,色度强,淀粉含量明显降低。

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优化烘烤工艺虽然延长了烟叶的烘烤时间,使得能耗成本有所增加,但优化烘烤工艺能提高烤后烟叶质量,烟农增收40元/房,以烤7房烟计,可比常规工艺增加收入280余元。

烟叶的淀粉含量与烘烤设备、烘烤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5-7]。通过测定,优化烘烤工艺能明显提高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特别是延长变黄期时间后,在42℃结束时,烟叶的淀粉含量已降到5%以下,优化烘烤工艺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工业企业对烤后烟叶淀粉含量的需求。

[1] 宫长荣,潘建斌,宋朝鹏.我国烟叶烘烤设备的演变与研究进展[J].烟草科技,2005,(11):35-38.

[2] 李传玉,杨辉,王玉平,等.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主要质量性状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8,(5):155-157.

[3] 董志坚,陈江华,宫长荣.烟叶烘烤过程中不同变黄和定色温度下主要化学组成变化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0(3):21-24.

[4] 邓云龙,崔国民,张树堂,等.烤房类型及配套烘烤技术对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5,(3):40-42.

[5] 邓云龙,崔国明,张树堂.不同烘烤设备及其配套烘烤工艺对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1):63-67.

[6] 邱妙文,凌寿军.不同烘烤湿度条件下烟叶淀粉含量变化关系[J].中国烟草科学,2004,(3):6-8.

[7] 成军平,刘本坤,颜合洪,等.K326烟叶在密集式烤房条件下121烘烤工艺初探[J].作物研究,2011,25(5):468-472.

责任编辑:王赛群

2011-09-14

余金龙(1972—),男,湖南宜章人,农艺师,主要从事烟叶生产与科研工作,Email:czyjL1008@163.com。

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110200902070)。

S572

B

1001-5280(2011)06-0571-03

10.3969/j.issn.1001-5280.2011.06.10

猜你喜欢

湿球温度烤房烟叶
人体能承受多高温度
变黄期不同湿球温度对烤烟质量形成的影响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不同能源类型烤房对烟叶品质、经济效益及能耗情况的影响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烤房建设中的运用效果
干湿球温度在国标允差内变化对风管送风式热泵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种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平滑度的方法
云烟-12型四层密集烤房的烘烤性能及其烘烤效果
湘西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