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临床分析

2011-02-28刘昞莉

天津医药 2011年2期
关键词:断层扫描脉络膜皮层

刘昞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属于一种常见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其病因不明,多发于20~50岁的中青年,单眼或双眼均可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见。CSC是一种易复发的自限性疾病,多次反复发作可导致视觉功能的下降。传统的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虽能确诊本病,但为创伤性检查,可重复性差,并有可能出现严重过敏现象,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而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3D-OCT)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非接触、无损伤、可重复性等优点,可以直观地观察到CSC患者的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和微小的色素上皮脱离,并可进行常规的定量评价。笔者对46例(50只眼)经临床常规眼底检查和FFA检查确诊的CSC患者进行3D-OCT检查,并将3D-OCT检查结果与视力进行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0月—2010年3月因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来我院就诊的CSC患者46例(50只眼),均详细询问病史,经裂隙灯、散瞳后眼底检查及FFA检查确诊为CSC后进行3D-OCT检查,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其他眼前、后节疾病。其中男24例(26只眼),女22例(24只眼),年龄25~51岁,平均(38.2±2.4)岁,右眼21例,左眼25例,其中双眼4例。

1.2 方法 采用3D-OCT对黄斑区进行扫描。患者坐位,取内注视(患者注视镜头内的注视点)。以患者黄斑中心凹为中心,水平180°线性扫描,采用快速扫描模式,扫描直径为6 mm,根据病灶大小随时调整扫描长度,轴向辨率为5 μm,选择典型而清晰的图像储存后,进行定量测量与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3D-OCT下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水平脱离范围以及脱离区容积进行记录(色素上皮未做计算),并分别与患眼视力进行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 46例(5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0.2~1.0,平均0.45± 0.22。

2.2 OCT图像特征与视力的关系 3D-OCT下CSC表现为单纯的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单纯的色素上皮脱离以及神经上皮层伴色素上皮层脱离,见图1、2。46例(50只眼)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平均为(288.70±136.07)μm,水平脱离范围(277.70±159.92)μm,脱离区容积为(843.60±109.17)μm,患者视力与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呈负相关关系(r=-0.781,P<0.001),与水平脱离范围无相关关系(r=-0.392,P=0.261),与脱离区容积亦无相关关系(r=-0.093,P=0.802)。

图1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

图2 眼底彩像

3 讨论

CSC以往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及FFA确诊,而近些年来随着3D-O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地显示了其在CSC诊治过程中的优越性[1]。

由于对视网膜组织和浆液之间的光学反射完全不同,3D-OCT能较敏感地发现FFA检查中未见任何异常荧光的非典型CSC中隐藏的病变,表现为局限性浆液性神经上皮浅脱离,即视网膜的隐性渗漏[2]。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患者病变早期没有出血、渗出时,其症状及眼底表现与CSC极为相似,FFA检查仅能反映出血、渗漏情况,不能确定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CNV)是否存在,3D-OCT检查便可从病变直观图像中发现视网膜下高反射组织(新生血管膜),即明确CNV的存在,尤其对于多种多样的CNV表现形态,3D-OCT可以一目了然,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3]。

3D-OCT采用相干光学原理成像对视网膜进行横截面积的扫描,显示视网膜内外层的细微结构,在活体上获得类似眼组织病理学的影像,客观定量地对视网膜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4]。3D-OCT能为CSC患者及时有效进行激光治疗提供正确指导,并以定量动态观察方式了解视网膜下液的增减情况,较单纯视力检查更为准确,为判断CSC激光治疗后的病程发展提供临床依据[5]。

3D-OCT检查提供的CSC的定量信息可以对浆液性脱离区的范围和高度进行定量测量,3D-OCT轴向分辨率高,测量误差小,数据可靠。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视力与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神经上皮脱离范围、容积之间无相关关系。这也提示在对患者视力进行判断时的侧重点应放在脱离高度上。

综上所述,3D-OCT的应用为CSC的诊断、鉴别诊断、随诊观察以及与视力相关因素的分析方面提供了新的手段,在疾病的客观定量分析中,3D-OCT以其简便快捷、清晰而直观的成像特点发挥着独特的技术优势,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李海燕,罗唐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J].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078-1081.

[2]张炯,喻长泰,张莹,等.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45岁以下非典型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J].临床眼科杂志,2009,17(5):388-391.

[3]刘南琳,夏颖,刘春,等.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7,15(1):14-16.

[4]Iijima H.Macular disease-application of automated static perimetry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J].Nippon Ganka Gakkai Zasshi, 2000,10(1):943-959.

[5]王智,陈炜,黄渝侃,等.相干光断层扫描动态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恢复情况[J].临床眼科杂志,2008,16 (4):305-307.

猜你喜欢

断层扫描脉络膜皮层
中老年高度近视患者黄斑部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扣带皮层结构和灌注变化
分析胆石性肠梗阻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急性皮层脑梗死的MRI表现及其对川芎嗪注射液用药指征的指导作用研究
值得关注的肥厚型脉络膜病变△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底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