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

2011-02-24赵京忠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微血管内皮内皮细胞

赵京忠,李 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4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预后较差。Vw f是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直接证据,随着糖尿病并发症越来越被重视,监测糖尿病的病程,早期发现并治疗合并症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旨在探讨Vwf在T2DM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其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在DN早期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入住我院诊断为T2DM患者68例,男 47例,女21例,年龄(48-87)岁。DN 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7-92)岁,诊断标准按国际通用Mogenson分类方法。健康对照组45例,男 24例,女 21例,为同期体检健康者。

1.2 方法 被检者采空腹静脉血,置1∶9抗凝的枸橼酸钠(109mmol/l)抗凝管中,分离血浆保存于-70℃冰箱内用于Vwf测定。Vw f用乳胶颗粒免疫比浊分析法,以 %表示其抗原浓度,仪器IL公司ACL 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试剂为美国贝克曼公司的配套试剂,按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实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用±s±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转化为以10为底的对数值符合正态分布后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类变量选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见表1、表2。

Vwf组间比较F=32.826,P=0.000;T2DM组vwf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DN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各项实验指标检测结果

(续表1)

表2 尿Alb/Cr及D-dimer测定结果

2.2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T2DM患者血浆Vw f与尿Alb/Cr(r=0.332,P=0.037),D-dimer(r=0.428,P=0.006),Fib-C(r=0.431,P=0.005),与HbA1c,Urea,UA,Cr无显著相关性。

3 讨论

Vwf是内皮细胞与巨核细胞合成的具有粘附功能的糖蛋白,存在于血浆和血小板中,半衰期约12小时,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Vwf从内皮细胞Weibel-Palade小体或巨核细胞分泌到血浆或血管内皮下,参与血小板的活化,粘附,聚集,释放等一系列反应,启动凝血过程。Vwf主要在肝内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被摄取清除。Churdchom janW等发现T2DM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有助于内皮细胞机能障碍的改善,Vw f将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体现内皮细胞机能的恢复[1]。T2DM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Meigs JB等认为胰岛素抵抗使血管的止血功能受损,又使得血小板活性增强,均可导致血管内皮的功能不全,使伴有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血浆Vwf水平升高[2]。因此Vwf在血浆中水平的高低可反映出T2DM患者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是监测微血管或大血管内皮损伤最直接的证据。

T2DM患者最主要的监测手段为测量血糖,血糖控制的好坏影响着T2DM患者的预后。如今T2DM合并急性并发症的病死率已明显减少,但慢性合并症已成为T2DM死亡的主要原因。DN是T2DM微血管病变的最常见并发症,早期主要为功能性改变,及时治疗病情可逆转。Vw f作为血管内皮早期损伤较敏感的指标对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的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监测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vw f向循环释放持续增多[3],其从内皮细胞释放并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内皮细胞表面vw f与血小板质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介导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基质,增加微血栓形成的可能,同时微血栓的形成加剧内皮细胞的损伤。临床目前对DN的诊断多依据尿微量白蛋白,而尿Alb/Cr作为尿微量白蛋白的校正试验可以很好的体现肾脏疾病的程度,本研究中vw f与尿Alb/Cr相关性较好可为临床DN患者及早发现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Friderik Persson等的研究也认为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可能是T2DM新的进展的预测[4]。DN关键在于早期,故vw f在微血管损伤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数据与Skeppholm M等的研究一致[5],vwf可以作为预测T2DM发展的一个因素。而DN患者vwf血浆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T2DM组,可见随着T2DM患者慢性微血管病变的发展,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增高。Vw f可作为T2DM迁延进展的较好预测指标。本研究中vwf血浆水平与血Urea,Cr,UA等肾功能指标并不相关,和一些研究人员的结果不同,可能是本研究所选DN患者疾病累及肾脏的严重程度不同所致。Vwf还与 Fib-C,D-dimer等呈正相关。Fib-C是纤溶指标,升高多表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D-dimer是纤溶降解产物中的典型片段,可反映体内血栓形成。联合这些指标可以初步掌握患者体内血管的出凝血情况,vwf作为内皮损伤指标早期即可反映出疾病的进展情况。联合应用对DN的诊断与分级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监测T2DM合并症的发展,为早期预防与及时治疗提供参考。

[1]Churdchom jan W,Kheolamai P,Manochantr S,et al.Comparison of 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 function in type 2-diabeteswith good and poor glycem ic control[J].Endocrine disorders,2010,10:5.

[2]M eigs JB,Mittleman MA,Nathan DM,et al.Hyperinsulinemiamhyperglycem iamand impaired hemostasis: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y[J].JAMA,2000,283(2):221.

[5]石 磊,张力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与糖尿病肾病[J].临床荟萃,2010:84.

[6]Frederik Pearsson,Peter Rossing,Peter Hovind,et al.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inflammation predict development of diabeticnephropathy in the Irbesartan in patientswith type 2 diabetesandMicro albuminuria(irma2)study[J].Scadimavian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2008,68(8):731.

[7]Skeppholm M,Kallner A,KalaniM,et al.Adam ts13 and vw f concentration in patientswith Diabetesmellitus[J].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2009,20(8):619.

猜你喜欢

微血管内皮内皮细胞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原花青素B2通过Akt/FoxO4通路拮抗内皮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