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纤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水平观察

2011-02-24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胶原肝病纤维化

于 强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九江 332000)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而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的常见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组织学改变,故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1]。通过对HA、PcⅢ、LN及CⅣ检测结果分析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水平观察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医治经肝活检、影像学、生化、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检查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611例为实验组,男473例,女127例,平均年龄(52±5.5)岁;非肝硬化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男6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0±4.5)岁。

1.2 方法 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及Ⅳ型胶原购自上海海研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测定原理为竟争放射免疫分析法。四种检测指标的参考值分别为HA(0-100 ng/ml)、PcⅢ(0-120 ng/ml)、LN(101.7-135 ng/ml)、CⅣ(46.5-90.5 ng/ml)。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4项指标检测结果(±s±s)n HA(gn/m l) PcⅢ(ng/m l) LN(ng/m l) CⅣ(ng/m l)实验组 611 339.3±349.1** 217.6±115.4** 391.5±433.8** 150.3±125.7*对照组 90 100.8±51.4 122.5±61.3 133.6±84.2 120.9±91.7注:*P<0.05,**P<0.01

3 讨论

肝纤维化在未发展为肝硬化之前经过治疗,均可有好转的趋势。因此,肝纤维化的纤维化程度检查对于慢性肝病的转归具有积极意义[2]。通过对61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LN及CⅣ检测结果显示以上4种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透明质酸HA是细胞外基质中的高分子多糖,由肝脏间质细胞合成,经内皮细胞摄取并分解,可反映肝脏损伤严重程度和肝纤维化的进展变化。对HA的检测,其临床价值被认为是判断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较为敏感的检测指标[3]。层粘连蛋白LN是一种大分子非胶原糖蛋白。多存在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血清及组织中LN含量非常少。研究提示LN与肝纤维化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门脉高压发生的主要根源。血清中LN水平与HA、CⅣ等相平行,对血清LN的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的诊断。Ⅲ型前胶原PcⅢ是肝脏细胞外基质中胶原主要成分,能极好地告之肝纤维化的早期病变。因此,Ⅲ型前胶原PcⅢ作为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良好标志物,它的价值已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实践的认同[4]。当肝硬化的程度不断加重,肝脏合成大量的胶原并沉积在细胞间质中,从而导致在肝纤维化后期可检出大量的PcⅢ。Ⅳ型胶原CⅣ主要存在于血管、胆管的底膜中,肝窦内无沉积。当肝纤维化初起时,最早增生的纤维就是Ⅳ型胶原,其发展快且有大量沉积,并与持续沉积的层粘蛋白LN共同形成完整的基底膜。Ⅳ型胶原CⅣ现已被认为是反映胶原蛋白生成而非降解的一项指标,并与肝纤维化程度保持正相关系[5]。

[1]辛绍杰,毛远丽,王林杰,等.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和病理研究[J].中华实验与临床病理学杂志,1997,11(3):240.

[2]刘仁才,刘龙秀,张德远,等.血清 HA、PcⅢ、LN、CⅣ含量与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2):122.

[3]Albee P,Rarom D.Serum hyalurate reflectshepatic fibrogenesis in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nd useful asamakerof fibrosis[J].Hepatology,1996,(6);1399.

[4]李伟道,顾晓娟,叶红军.等.血清1前肢诊断肝纤维的临床评价[J].肝脏病杂志,1995.3(2):77.

[5]张晨光,李方都,陈黎忠,等.各型肝病血清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层粘蛋白的检测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6,4(2):70.

猜你喜欢

胶原肝病纤维化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芪红水煎液抗大鼠免疫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胶原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