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2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分析

2011-02-24李琳琳宋伶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性

李琳琳,李 威,谢 风,宋伶俐

(中日联谊医院检验科,吉林 长春 130033)

在全球范围内,原发性肝癌是第六大常见的恶性肿瘤[7]。在我国,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位[1]。我国每年肝癌的发病人数为35万,死亡32万,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45%[7]。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在诸多影响因素中,西方国家主要以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感染为主,而我国则主要为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94,男性229人,女性65人,男女比例为3.52∶1。

1.2 仪器及试剂 乙肝标志物检测使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丙肝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华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1.3 方法 在294例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70例为经术后病理确诊,其余均由彩超、加强CT等影像学方法诊断。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所使用仪器,为化学发光法。丙肝抗体检测使用ELISA方法。本数据所使用的统计学方法为 χ2检验。

2 结果

在294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中,有221例为HBV感染患者,占总人数的75.2%;HCV感染患者29例,占肝癌总数的9.9%。HBV、HCV双重感染的患者为14例(4.8%);而既无乙肝病毒感染又无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为30例,仅占肝癌病例的10.2%。此两组数据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21例乙肝患者的表面标志物检测结果(见表1)可见,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阳性,即大三阳患者为46人,而HBsAg、HBeAb(e抗体)、HBcAb阳性即小三阳患者为106人,两者P<0.01,具有显著差异。294例肝癌患者中,有145例AFP≥20μg/L,占总人数49.3%。

3 讨论

目前我国肝癌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于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当前的研究进展来看,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主要诱因,这与本文中提到的相关数据也是相符合的。相关研究显示乙型肝炎引起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机制之一为HBV感染人体后,自发整合到正常的肝细胞中,通过顺式或反式作用启动基因表达程序,继而完成蛋白质的表达。而这种突变的基因正是肝癌细胞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1]。当然,其中也有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作用。根据统计学分析显示,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响明显大于HCV感染,而221例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小三阳患者对于肝癌的影响明显大于大三阳,但此结论与理论及相关文献并不相符。其可能因为患者对乙型肝炎尤其是病情相对得以控制的小三阳治疗的忽视,导致肝细胞病变逐渐加重,进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率也就相对增加。据病例统计,来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多为有较严重的临床表现者,具体表现在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脾大及腹腔积液等,这一特点也可解释为何我院乙肝患者肝癌发病率较高。因此,要减少肝癌的发生率或提高其检出、治愈率,就要加强对原发性肝癌的防治力度,普及肝癌防治的相关知识,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普查,对高危因素进行积极治疗,控制病情,从根本上减少肝癌的发生。

表1 221例乙肝患者表面标志物的检测情况

[1]蔡旭玲,陈思东,郜艳辉.肝癌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协同作用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1):53.

[2]韦 炜,申屠桥民,李云亭,杨 静,刘 俊,陈红梅.乙型肝炎病毒乙肝三系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2):213.

[3]张永胜,赵福贵.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70.

[4]朱科专,吴国祥.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J].Chinese Hepatology,2000,5(3):170.

[5]Takeji UM,Tetsuya IC,Kaname YO,et al.Epidem iolog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Japan[J].JGastroenterol,2009,44[Suppl XIX]:102.

[6]戴玉锦.癌症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04,21(6):4.

[7]蔡旭玲,陈思东,郜艳晖.肝癌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协同作用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1):53.

[8]夏 琪,陈 智,徐 宁,陈晓红.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 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32(4):226.

[9]黄志碧,邬质彬,徐国诚.广西肝癌高发区人群多种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1):79.

[10]初 霞,苏 勤,巩 丽,张 伟,王淑芳,朱少君,李爱宁,冯英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织中变异肝细胞结节的克隆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8):945.

[11]Chen CJ,Yang HJ,Su J,et al.Occurr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rossa biologicalgradient ofserum hepatitis BvirusDNA level[J].JAMA,2006,295:65.

[12]范小玲,彭文伟,姚集鲁,等.肝细胞癌患者乙、丙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3):129.

[13]董 菁,杨 倩,成 军.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前-X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42.

[14]Zeng G,Wang Z,Wen S,et al.Geographic distribution,virolog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of hepatitis B virusgenotypes in China[J].Voral Hepat,2005,12:609.

[15]Chan HL,HuiAY,Wong ML,et al.Genotype 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Gut,2004,53:1494.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病毒性
《世界肝炎日》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胸腺肽α1治疗36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