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分析

2011-02-24李敬筠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性焦虑共病躯体

王 双,李敬筠

(1.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3)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的比例和数量都不断增加,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8.5%[1]。老龄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引起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2]。抑郁症是老年人较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其患病率达1.57%-7.9%[3]。老年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更为常见。国外报道共病率达30%-50%[4]。为了解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我们对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与单纯抑郁症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来自2002-2005年在长春市心理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人共100例,其中单纯抑郁症组、抑郁和焦虑共病组患者各50例,年龄均在60-85岁之间。

单纯抑郁症组(以下简称“抑郁症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5]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但不符合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24分。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组(以下简称“共病组”):同时符合DSM-IV中定义得抑郁和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HAMA≥14。

以上两组患者均排除既往有精神疾病或药物依赖的患者,

1.2 方法 一般资料由填写问卷搜集,临床资料采用HAMD和HAMA量表[6]分别评定抑郁和焦虑症状程度,采用15项老年抑郁量表(GDS-15)[7]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筛查。统计指标为各量表总分,HAMD 7类因子分,HAMA量表的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因子分。

1.3 统计分析 两组之间的计量数据采用 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共病组与抑郁症组的一般流行病学资料比较,两组所有项目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AMD量表总分及7类因子分比较,与GDS量表分值比较

表2所示,共病组HAMD总分和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明显高于抑郁症组,差异有极显著①性意义(P<0.01),认知障碍和阻滞因子分也高于抑郁症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因子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病组GDS总分高于抑郁症组,(共病组 14.0±1.2,抑郁症组 12.4±1.8,t=5.230)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HAMD量表总分及7类因子分比较(±s±s)项目 抑郁症组(n=50)共病组(n=50) t值HAMD总分 33.5±4.5 38.2±4.3 5.340**焦虑/躯体化 1.15±0.38 1.70±0.37 7.333**体重 1.10±0.50 1.18±0.52 0.784认知障碍 0.90±0.45 1.12±0.42 2.527*日夜变化 0.90±0.47 0.88±0.49 0.208阻滞 1.65±0.43 1.82±0.31 2.268*睡眠障碍 1.53±0.39 1.54±0.38 0.130绝望感 2.62±0.53 2.68±0.09 0.588*P<0.05**P<0.01

2.3 两组患者HAMA量表总分,单项分比较

表3所示,共病组HAMA量表总分和躯体性焦虑、精神焦虑分均明显高于抑郁症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

表3 两组患者HAMA量表总分及单项分比较(±s±s)项目 抑郁症组(n=50)共病组(n=50) t值HAMA 总分 1.48±2.82 2.80±4.81 4.180**躯体性焦虑 0.55±0.38 1.12±0.48 6.580**精神性焦虑 1.34±0.40 1.85±0.51 6.218****P<0.0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共病组患者的HAMD量表总分明显地高于抑郁症组,HAMD量表7类因子分的比较也显示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3类因子分高于抑郁组,揭示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的抑郁症状要明显地重于单纯抑郁症患者,同时,GDS总分也显示,共病组患者也高于单纯抑郁症组,揭示共病患者的主观痛苦体验更多。

本研究显示共病组患者HAMA总分高于抑郁症组患者,可见,共病患者的焦虑病情更严重,HAMA量表的躯体化焦虑和精神性焦虑因子分比较,共病组均明显高于抑郁组,说明共病组患者不论是焦虑的主观心理体验或焦虑的心理症状都明显地重于抑郁组,这与国内的有关报道是相一致的[8]

综上所述,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是一种更严重的病症,具有症状重,痛苦程度大,焦虑病情更严重的特征,因此这一问题需要引起临床医师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此病症的研究、防治和管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陈学清,李国榕.当代心理卫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72.

[3]范振国.湖州市城区老年期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4,13(2):73.

[4]Devanand Dp.Comonbid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late life deprossion piol psychiatry,2002,52(3):236.

[5]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manualofmentaldis-orders[M].4th eds(DSM-IV)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ed,1994.

[6]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39:121-126.

[7]BeersMH,Berkow R.陈灏珠,主译,默克老年病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1.

[8]苏 亮.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3):166.

猜你喜欢

性焦虑共病躯体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现在干什么?
男人要学会应对性焦虑
搬家
老年人“共病”问题概述
男人羞于开口的那些事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日、美恐怖电影中性焦虑之异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