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污染治理及保障机制研究

2011-02-21张明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1期
关键词:农膜面源畜禽

张明明 于 波

(1.南京市下关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江苏南京210011;2.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 南京210036)

随着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业污染日益突出,由于化肥农药施用不合理、耕作管理不合理,以及随意堆放畜禽粪便等原因,使农业污染已由原来的局部水体、土壤本身点污染源,向生态系统各层面的土壤、水体、生物、大气等区域发展,形成了“水、陆、空”三维一体的、互为关联的农业立体污染。它不仅会影响到农业生态安全、人体健康和农产品质量,而且也会影响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甚至还会影响到我国的环境外交和国际贸易。特别是加入WTO后,由于国际社会对环境的重视,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状况已经作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标识要素。因此,无论是从人类的生存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解决农业污染对我们而言都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1 农业环境污染分析

1.1 废水污染

1.1.1 畜禽养殖污染

近年来,畜禽养殖逐步从分散型转向规模化、集约化,畜禽粪便已成为畜禽养殖中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污染物。畜禽粪尿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尿中含有大量的N、P等有机物,会污染水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1.2 农药、化肥污染

农业上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通过下渗或地表径流,也可以污染地下或地面水。

农业水污染的症状:植物主要是根部腐烂、畸形,植物的下部先表现出症状,逐渐向上发展;水生动物主要表现为缺氧窒息、消化道病变、毒物富集和畸形;陆生动物主要是经消化道吸收后表现为各种急慢性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1]。

1.2 空气污染

1.2.1 秸秆焚烧

每年有大量的秸秆被农民在田间直接焚烧掉,焚烧秸秆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的环境质量,还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破坏生态平衡。

1.2.2 畜禽养殖

畜禽粪尿厌氧分解产生的硫化氢、吲哚、氨、酰胺类、胺等恶臭和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使空气质量下降[2]。

1.2.3 臭氧污染

臭氧是导致农产品减产的重要污染因素,也是法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中推荐在农业作业区域开展的首要污染监测和控制因子。

1.3 土壤污染

1.3.1 肥料污染

随着农业的发展,全球化肥施用量将不断增加。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增加了土壤有毒元素含量。Zn、Ni、Cu、Co、Cr等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POPS、醚类等,是化肥的主要污染物。

蔬菜受到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土壤。植物根系分泌物可以活化或有效化存在于土壤中的惰性污染物,使作物吸收大量的污染物,由于重金属在环境中移动性差,不能或不易被生物体分解转化,只能沿食物链逐级传递,在生物体内浓缩放大,当累积到较高含量时,就会对生物产生毒性效应。

1.3.2 农药污染

中国农药施用量比发达国家高1倍,而农药的利用率只有10% -20%,比发达国家低10% ~20%,残余部分直接对土壤造成污染,尤其是毒性大、难降解、高残留类农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超负荷连年使用农药,残留量远远超过土壤的自净和降解能力,导致土壤生产能力、调节、自净和载体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1.3.3 废弃物污染

近年来,畜禽粪便污染已远远超过工业污染,成为土壤重要的污染源。工业排放的“三废”、城市垃圾、污泥等废弃物也是土壤污染的污染源。

农用塑料膜是高分子有机物,在土壤中主要残余成分是聚烯烃类化合物,不易降解,土壤中大量残留的地膜,使作物的叶绿体合成减少,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农膜中的增塑剂含有邻苯二甲酯类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土壤进入食物链,并有富集特性[3]。

2 治理措施及保障机制研究

2.1 加快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国家为创新农村环保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以奖促治”等多项制度。其中,“连片整治”就是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主线,对地域空间上相对聚集,环境问题同类,环境敏感目标相同的多个村庄,通过同步治理,使得比较大范围内的农村环境问题能够得到同步同步,“以奖促治”指的是创新财政激励杠杆,提高地方积极性,加大地方对农村环境问题整治成效的奖励,2010年,财政部、环保部和江苏等8个省签订了部省协议,决定在2010-2012年期间,对农村环境治理重点实行整村推进、连片整治,通过“抓点、带线、促面”,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

2.2 建立循环型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围绕循环型农业发展,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品种种类,开发和集成相关技术,建立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根据提高质量和实施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确定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重点技术。主要包括投入品高效利用技术、无害化投入品开发技术、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以及节水农业技术等领域,同时推广测土配方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及病虫害防控技术,组织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4]。

为确保循环型农业技术顺利实施,应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其基本理念和核心内容。统一制定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和规范,并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从转变农民生活方式人手,充分利用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技术手册、制作专栏、文化墙等形式,对其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广泛关心和参与的社会氛围。

2.3 完善专项法律制度

政府处理农业污染问题要做的首要事情是转变思维模式,认识到面源污染问题和农业污染问题的实质,进而制定适宜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切实有效的法律方针指导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合理,明确执法主体,加强执法力度。

政府应该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实施细则,使各项法律措施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具体可包括:

(1)农药控制管理条例。加强农药污染源控制,制定农药使用的标准和规范,大力推广生物农药。

(2)有机废物排放控制条例。制定养殖业载畜量标准和粪便还田的限量标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农村环境发展规划的制定,明确规模养殖业的环境质量标准。

(3)促进有机废物循环利用。制定有机肥商品化生产流程标准和相关的肥料质量标准,制定有机肥的使用量、使用时间和施用方法。

(4)农业及农村环境监督及处罚条例。农村地区面源污染治理目前在县乡两级政府管理职能上是空白。因此要明确县乡两级政府及农业部门的污染防控职责和义务,建立相应考核制度。

2.4 加大相关政策引导

农业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不确定性和不易监测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为促进上述法规和条例的施行,还必须有配套的政策措施和引入市场机制,需要其他如环保、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共同配合协调。政府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确保治理工作顺利进行[5]。

首先要做好政策引导。单纯的农业补贴政策,只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无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将农业补贴政策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结合起来,避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高昂环保成本。把农业环保生产作为财政补贴的硬性指标,纳入我国的财政支农体系之中,并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程序,使有限的财政补贴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果;

其次要引入市场机制,采用经济杠杆,实施生态农业鼓励政策,建立相应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市场化机制[6]。中央政府应该划拔部分专项资金用以资助科学研制技术。如国家可以给生产高效低毒的化肥和农药生产商提供资金补助。对使用高效低毒的化肥和农药的农业主体免征土地污染治理税,并根据其生产的田地总量进行资金奖励制。国家应该对监测土壤污染成分含量的科学家们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和基金支持,以资助该类机构的正常运转。

2.5 推行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是解决农业污染的有效途径。政府应该在实际行动中把生态补偿机制法律化和常态化。如目前各省在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生产的情况下,会根据农业主体的生产行为、生产成果等作为实行补偿的依据,那么政府就应该将这种情况以法律的形式作明确规定,并且制订出相应的补偿标准措施,涉及到各省的经济情况,可由各省根据实际再进一步细化补偿标准[7]。在将补偿机制法律化和常态化的情况下,有理性的市场主体行为才会逐步减轻非理性因素的趋向,从而有效避免“市场失灵”。

2.6 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建立一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扶持一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在乡镇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站(点),结合地膜补贴开展“交旧领新”或“以旧换新”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立乡村物业管理站,建设田问垃圾收集设施,对农村垃圾(废旧农膜、塑料制品、农资包装瓶袋等)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支持可降解农膜和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的技术研发、技术推广、试点示范、宣传培训以及开展以旧 换新、以奖代补、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企业进行贷款贴息等[8]。

3 结语

保护农业生产的环境,加强对农业污染防治的工作是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我国现代化新农村的一项基本方针。目前国内已有许多专家学者们致力于农业环境的污染治理研究工作,实践证明,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自然因素造成的环境不协调问题,又要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不同农业特点,各地的农业污染程度和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污染治理对策也需要因地制宜,不断改进。治理农业污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研究、探索,共同努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编辑:田 红)

[1]邵晓龙.水污染造成农业污染事故的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17 -5818,5859.

[2]陈鹏举.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技术在农业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J].家畜生态学报,2010,31(2):106 -107.

[3]张慧琴.土壤环境污染与农产品质量[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6):71 -72.

[4]秦晓辉.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J].新疆农业科技,2010,(1).

[5]咸阳.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推进生态建湖建设——由农业污染源调查引发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2):69 -70.

[6]许继军.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探讨[J].中国水利,2010,(11):14-15.

[7]兰树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困境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83-284.

[8]段玉杰.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改善对策[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6):60 -62.

猜你喜欢

农膜面源畜禽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