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减排技术途径和政策的探讨

2011-02-21付军华苏佰礼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1期
关键词:二氧化硫烟气污染物

付军华 张 慧 苏佰礼

(1.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1 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先进经验

节能减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尤其发达国家在完善法律框架、确立清晰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创新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在发达国家科技创新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证,配套政策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循环经济是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

2 我国现行减排的技术措施政策

“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是主要污染物减排。为实现“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应在政策、技术和管理方面,保障采取科学的措施,构建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

2.1 实现减排目标的政策保障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主要采取了完善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制度,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发许可证,进一步完善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制度;强化政策引导,完善电价形成机制,研究和逐步实施根据燃煤机组脱硫改造的实际投资和运行成本核定脱硫电价;鼓励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机组优先上网,优先保障上网电量;二氧化硫排污费优先用于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对脱硫关键设备和脱硫副产品综合利用继续给予减免税优惠;加快脱硫产业化发展,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烟气脱硫技术和设备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加快烟气脱硫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示范试点,推动烟气脱硫副产品综合利用,继续整顿烟气脱硫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作用。

2.2 实现减排目标的技术保障

我国“十一五”环境保护巨大的投资将为环保机械制造业构筑巨大的市场。如今,我国除尘技术设备居世界先进水平,高效脱硫的技术水平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行列。尤其是高效脱硫技术,不仅能高效脱硫、脱硝,还可以使煤矸石、煤泥充分燃烧,实现达标排放,开拓了燃烧设备解决脱硫技术和污染问题的先河。在燃烧后的烟气治理技术发展中,我国的脱硫技术起步较晚,围绕着净化效率、装置防腐、二次污染、一次性投入和运行费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包括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研发,经过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逐渐寻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次性投入低、运行费用低和二次污染低等净化效率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的技术装备,产生了一批国家认可、技术先进、具备生产规模的国内知名企业,创造了品牌产品,从而在技术上保证了实现燃烧设备脱硫减排的目标,经济上可使企业有能力安装、运行先进的脱硫技术装备,为减排提供了技术保障。

2.3 实现减排目标的监督保障

在现阶段,要充分发挥环境远程监管作用,制定配套的运行管理办法,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设施,使大型污染源处于有效的监控范围之内。要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需要从政策引导、依法监督、综合整治3个方面,综合运用管理措施、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加以全面落实。

2.4 技术配套支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标准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奠定技术基础。一是健全和完善我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体系。二是制修订一批节能减排重要标准。三是加快节能减排标准的制修订速度。

3 二氧化硫减排技术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二氧化硫污染已使我国1/3的国土面积上再现酸雨,成为世界3大酸雨区之一。二氧化硫排放主要来自煤炭的大量燃烧。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占能源总量的75%,其中煤电占一次能源的41%。在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比例,以电能取代低效率高污染能源,减少燃煤污染,是实现能源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应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电厂二氧化硫减排。

3.1 电煤洗选加工

煤炭洗选是一项减少煤炭硫份和灰份的清洁煤技术,世界主要产煤国煤炭洗选率已经达到50%-95%。英、美等国开发的粉煤洗选新工艺,可脱除70% -90%的黄铁矿硫和90%的灰份。燃用洗选煤,不仅减少大气污染,而且大量节省煤炭。洗选煤在国外普遍用作电煤,而在我国,电厂基本不用洗煤,目前我国洗选煤大部分用于炼焦,而且在人选的动力煤中有50%只选不洗。洗选煤用于发电的数盘更是微乎其微。因此,煤炭洗选加工面临的形势一方面是煤炭洗选率低,直接燃用原煤的情况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是现有洗选厂设备利用率不高,洗选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目前,电厂不燃用洗选煤的基本原因是,燃用洗选煤会增加一些发电成本,因此我国有必要对电厂燃用洗煤作强制性规定。

3.2 采用煤炭清洁燃烧技术

循环硫化床嫩烧技术和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技术。虽然这些新技术的工艺比较复杂,但只要我们积极稳妥地开展试验研究,完全可以在我国煤电技术改造中逐步推行。循环硫化床脱硫工艺,具有投资少、效率高等优点。如果妥善解决吸收剂的质量和脱硫产物处置等问题,是一项很好的技术。

3.3 建设烟气脱硫装置

电厂脱硫在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美、日、德3国脱硫发电机组占火电机组的比例分别为20%、90%和95%。我国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2000年约有10 000MW机组分别采用6种类型的烟气脱硫工艺技术脱硫,主要有:湿式石灰/石灰石法、喷雾千燥法、炉内喷钙法、电子束法、海水脱硫等。

4 化学需氧量减排技术途径

目前,我国重点污染行业普遍具有排放污染物浓度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因此急需促进这些重点行业实行污染物“零排放”。目前,造纸、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印染以及制革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仍存在一些困难。

4.1 印染行业污染物减排途径

首先是染料的替代,需要采用环保材料来替代那些对环境危害较大的材料。环保的印染材料就是能够易于生物降解,在水中残留低,成本低,并且对人的毒害要小。其次考虑工艺、设备的替代,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

4.2 石化行业污染物减排途径

在石化行业,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需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实现只增加产量,而污染物却不增加。在工艺改进方面,可减少直接与油气工艺介质接触的用汽量和注水量;采用加氢精制工艺取代碱洗电精制工艺;可以结合具体的工艺,实现污水的重复循环使用;实现清污分流、污污分流等。另外,在污水回用环节,应当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能够保障污水回用时,处理的水能够作为清洁的水源。

4.3 造纸行业污染物减排途径

在我国,造纸行业是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之一。解决途径有:回收粗浆渣,减少纤维流失;在纸机末端除渣器安装节浆器,减少纤维流失,提高净化效率;用斜纹网过滤回收白水中流失的纤维;利用浆渣和中段水纤维造瓦楞纸等。

4.4 制革行业污染物减排途径

对制革行业来说,比较有效的措施是对工艺和设备的改革。有人提出将制革工艺一体化,将所有工序视为一个整体,将一道工序产生的废物回收处理,或者直接作为另一道工序的原料,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不得不加强末端治理,改革污水处理工艺,使之能够在出水末端,很大程度上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

5 结论

5.1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

近年来,发达国家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能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这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尚处在初级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长期以来各地政府主要通过关闭和转移能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来实现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目标,带来的结果是减少了污染、降低了能耗,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受到制约,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与我们所倡导的科学发展是不相适应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给、生产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优化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标本兼治,必须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科学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合理地解决能源高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5.2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措施

要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工作的科技投入,把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项目纳入各类科技计划优先支持范围。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为重点,加快节能技术开发与转化应用。以工业污染源头控制为重点,针对不同工业部门特点,加强减排技术开发与推广。建立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立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在国际能源论坛(IEF)、世界能源大会(WEC)、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3、亚太伙伴关系(APP)框架内,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合作,强化与国际能源署等国际能源组织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合作和联系。

5.3 各地积极寻求减排的技术途径

各个地区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包括工业企业生产工艺调查、农业源现场调研分析,生活源与城市配套设施的调研与研究等,提出地方诸领域与行业的清洁生产排放指标体系的差距,从而得出地方诸领域的污染物可行减排潜力。根据减排潜力的分析,通过对国内外新技术和济南市自主创新技术的研究,提出具体可行的减排技术方案,并通过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减排途径和措施,为地方减排提供技术支持和措施保障。

5.4 完善减排的配套政策

国家应根据节能减排的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努力完善减排政策体系,针对减排技术途径,开展促进减排并建立长效机制的配套政策。各级地方领导机构也要因地制宜,完善地方奖惩政策体系,使企业和全民都参与到减排中来。

(编辑:刘文政)

[1]刘助仁.部分发达国家推动节能减排的主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发展观察,2007,(11):56 -59。

[2]阎世辉.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减排技术经济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2003,22(2):2 -4.

[3]葛欣等.在重点行业中实现污染物减排的途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28:35 -37.

[4]李永刚.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10):57-58 .

猜你喜欢

二氧化硫烟气污染物
固体吸附剂脱除烟气中SOx/NOx的研究进展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显色法快速检测10种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烧结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测试方法
基于非分散紫外吸收法的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在烟气二氧化硫监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