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方法探究

2011-02-21侯晓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1期
关键词:绿带廊道公园

郭 巍 侯晓蕾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2.中央美术学院,北京100102)

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方法探究

郭 巍1侯晓蕾2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2.中央美术学院,北京100102)

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是当今国际上重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途径之一。本文界定了绿色廊道的概念、特征、类型与作用;然后概述了城市绿色廊道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西方绿色廊道各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和规划思想;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适用于当前我国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方法。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将利于构筑城市绿色生态网络,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并引导城市健康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绿色廊道;城市;生态规划;环境;可持续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资源、粮食、能源和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世界性生态危机。[1]绿色廊道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我国近年建设了一大批绿色廊道,但由于认识和相关科学理论支持不足,许多并未达到生态优先和综合功能要求。可见,当前必要对城市绿色廊道的相关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规划方法。

1 绿色廊道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1.1 绿色廊道的概念和作用

绿色廊道(green corridor)泛指连接绿色开放空间的具备较强自然特征的线性通道,具体是指以植物、步道为主要造景因素,并具备一定宽度的带状绿色空间。本文的研究对象“绿色廊道”是一个广义概念,其概念基本等同于绿脉(greenway),涵盖范围包括 林荫道(boulevards)、公园路(parkway)、绿带(green belt)、环境廊道(evironmental corridors)等。绿色廊道与绿色斑块共同构成绿色生态网络(green ecological network)。

绿色廊道作为连接公园、自然栖息地、风景名胜区、历史遗产区、居住区绿地等开放空间的绿色生态通道,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自然栖息地的保留、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城市绿地系统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区域和城市规划领域,绿色廊道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城市的无限制蔓延,同时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开放空间,从而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

1.2 绿色廊道的类型

依据用途可以将绿色廊道分为休闲娱乐型绿色廊道、生态保护型绿色廊道、景观和遗产型绿色廊道。单一功能的廊道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综合功能的廊道类型。

依据景观特征,可将绿色廊道分为道路型绿色廊道(即道路与其周边连续的带状绿色开放空间组成整体)、河流型绿色廊道(指河流水系及其岸边的带状开放空间,不仅包括水体本身,还包括河滩、湿地以及水体及水岸的植被等)、遗产型绿色廊道(用连续的绿色廊道将文化遗产和乡土文化景观进行连接并保护起来,进行整体区域解说和展示的一种绿色廊道)。这3种类型的绿色廊道具有相互重合的情况。

2 绿色廊道的发展历程

绿色廊道的建设在东西方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却经历了不同的过程:在西方,与绿色廊道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历了一个较为连续和不断进步的过程,尤其是欧美国家在该领域学术研究上占有领先地位;在我国,绿色廊道产生的历史虽久,但长期以来实践发展相对缓慢,相关理论研究水平也相对落后。

2.1 绿色廊道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1.1 我国古代与绿色廊道相关的发展建设

我国古代的绿色廊道发展的建设基本遵循三条路线,分别为:由御道衍生的绿色廊道、由水道衍生的绿色廊道和由驿道衍生的绿色廊道。这些绿色廊道是我国绿色廊道的雏形,然而并未形成系统的规划方法。

2.1.2 绿色廊道在当代我国的建设发展

西风东渐,林荫道的建设成为我国建国后几十年进行绿色廊道建设的主流。同时,由于建国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之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绿色廊道如何发展和建设认识和研究不足,结果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原有的自然廊道(如天然的河流、小溪等)被机械的人工化,致使其难以发挥绿色廊道的综合功能效益。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8),我国城市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绿地系统的号召,但这种绿地系统规划往往滞后于城市规划,未能起到对全局的把握,而是着重对独立的公园绿地进行建设,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作为线性开放空间的绿色廊道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城市沿古河道、古城墙护城河道、滨海岸线规划建设了线性公园绿地,其中较著名的有西安环城公园、合肥环城公园、济南环城公园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和公众对园林绿化的重视,大量的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得以建设,许多绿色廊道也得以实施。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北京菖蒲河公园、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北京明代皇城根遗址公园、上海外滩绿地、青岛东海路景观带、成都府南河环城公园、上海浦东沿江绿带、天津海河公园等。这些项目大多注重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而对生态功能在内的综合功能重视不足。

2.2 绿色廊道在西方的起源和发展

2.2.1 第1阶段:林荫道(16世纪末-1867)

从16世纪末林荫道产生到19世纪下半叶第2帝国时期奥斯曼在巴黎开展的大规模林荫道建设的这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林荫道在西方从出现到发展成熟,形成了现在较为普遍的模式。作为绿色廊道的雏形,林荫道得到了广泛和持续的应用和发展,并与城市布局良好的结合在一起。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奥斯曼于1853-1868年间对巴黎城市改造过程中进行的大规模林荫道建设。

2.2.2 第2阶段:公园路、公园和开放空间系统、绿带(1867-1950)

(1)公园路、公园系统和开放空间系统(1867-1950)。19世纪60年代,公园路随着公园的大量建设而出现。其思想是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受到欧洲林荫道的启发,并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伴随着公园路思想的产生,从1881年开始,奥姆斯特德与其搭档沃克斯正式提出了“建设多个公园并将其组合成一个公园系统(park system)”的思想,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波士顿公园系统中。事实上,公园系统也是一条范围较大的绿色廊道。正如牛顿(Newton)将波士顿公园系统称为“公园路”;19世纪末,查尔斯·埃里奥特(Charles Eliot)运用系统的、生态的途径为整个大波士顿区域约600km2的区域建立了一个由海岸、岛屿、河流三角洲及森林保护地构成的公园系统,称为大波士顿公园系统;20世纪,大量的国家公园、森林保护地被相继建设起来,开放空间规划的理念也随之产生。奥姆斯特德兄弟、小埃利奥特,以及亨利·赖特(Henry Wright)为开放空间系统规划作出了重要贡献。

(2)绿带和绿楔(1898-1950)。绿带思想集中体现在1942-1944年艾伯克隆比(Patrick Abercrombie)主持的大伦敦区域规划中。英国最早将“绿带圈”建设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基本政策,致力于防止城市的无限制蔓延。1947年,“城乡规划法”的制定为绿带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法规定规划部门有权控制绿带中的各种建设类型,避免绿带受到破坏[2]。之后,绿带进入了大规模的应用规划建设期,并颁布了大量相关的规划指导政策。绿楔思想也被大量应用于二战后的区域和城市规划中。例如1971年莫斯科总体规划中采用环状和楔状相结合的绿色廊道网络模式,澳大利亚1971年规划采用楔形绿色廊道网络模式[3]。

2.2.3 第3阶段:环境廊道和流域(1950-1970)

进入20世纪60年代,能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践踏。环境主义者在规划设计中提倡对自然的尊重和对流域的保护。19世纪60年代初,威斯康星大学的刘易斯(Philip H.Lewis)教授提出了一种环境资源分析的地图研究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定义了威斯康星州的220处自然和文化资源。在将这些资源进行地图上的叠加和定位后,他和他的同事发现这些自然和文化资源主要沿廊道分布,尤其集中在河流及主要的排水区域。因此他们将这种区域命名为“环境廊道(evironmental corridors)”[4]。

同一时期,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麦克哈格(Ian L.McHarg)积极倡导运用生态途径进行规划与环境保护,当之无愧成为19世纪60年代环境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于1969年出版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一书,通过多个实践性案例,充分展现了他如何运用土地适宜性分析方法进行规划设计。他提出了千层饼的土地适宜性分析规划方法,提倡通过对景观各部分相关生态价值的评价对土地系统进行规划。麦克哈格的工作涉及广泛的绿色廊道规划问题,尤其体现在他所做的众多流域规划案例中。其中一个著名的案例是格林·斯普林和沃辛顿流域(Green Spring and Worthington Valleys)研究。

2.2.4 第4阶段:绿脉、绿色生态网络、遗产廊道(1970-)

20世纪70年代,绿脉概念首次被应用在重大项目的建设上——普拉特河(Platte River)绿脉设计。此后,绿色廊道的规划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不再附属于相关规划思想,而是以独立的姿态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建设运动,这就是绿脉(greenway)和绿脉运动(Greenway Movement)。1987年美国总统委员会户外环境报告中对于“绿脉”进行了官方认可,极大推动了绿脉运动的开展。新英格兰地区绿脉和渥太华首都绿脉等绿色廊道的相关规划建设已逐渐朝向更高的多层次综合目标发展,具有休闲娱乐、美学、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多种功能。

此外,这个时期还有一种形式的绿色廊道的发展与“绿脉”发展密切相关,就是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遗产廊道是一种在遗产保护区域化进程中采取的办法,是绿色廊道与遗产区域的综合。它的主要发展地在美国,后来逐渐发展到世界各国。

20世纪80年代以后,景观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拥有独立理论方法的学科,已形成了包括廊道在内的相关景观格局理论,因而对于绿色廊道规划而言具有明显的研究优势。

3 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方法探究

林荫道、公园路、公园系统、开放空间系统和绿带的规划主要是为了美化城市,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基于区域发展的角度,目的是限制城市的无序蔓延,或者寻求其他方法去探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规划方法主要基于空间形态和景观特征,或者基于特定出发点(包括提供休闲娱乐、遗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随着生态意识的产生和环境运动的掀起,环境廊道和流域已经开始寻求运用生态规划的方法,去良好的整合和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绿脉、绿色生态网络和遗产廊道在之前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生态、休闲娱乐和文化遗产等功能在内的综合效益,致力于全方位发挥土地利用与资源服务价值,因此规划方法也更加生态综合,非常值得借鉴。

在不同类型和阶段绿色廊道规划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城市现状,本文提出一套生态综合绿色廊道生态规划方法。主要包括景观生态调查、景观生态分析评价、规划方案提出3个方面,具体包括:明确绿色廊道的规划范围与目标、景观生态资源调查分析和分类制图、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和格局规划、景观形态规划、技术设计、景观管理6个步骤。公众参与和公众教育贯穿于这些步骤中。

3.1 明确绿色廊道的规划范围与目标

规划范围一般由政府或者土地使用者来确定,而规划目标的制定需要规划师对规划区域情况进行详细而全面调查,并且了解当地政府和居民对于规划的切实需要。

3.2 景观生态资源调查分析和分类制图

绿色廊道的规划范围和目标确定之后,需要深入和广泛地收集规划区域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景观生态资源调查。还需调查规划区域内现有的绿色廊道和绿色空间以及所有被保护的自然区域,这是进行绿色廊道规划的前提,也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综合景观特征描述的基础数据之一。

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基于对尺度、时间、资源和数据及价值的考虑,有助于我们对规划区域的景观获得进一步的理解[5]。在进行了景观分类后,经调查的现状景观生态资源、现有和建议的绿色廊道等被制作成数据表格或者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成景观分类图。

3.3 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和格局规划

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和评价基于生态调查及土地使用者的价值观念,可以确定某一特定地区对多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McHarg,1969),是生态规划的核心。在上一步进行景观生态类型的划分和制图之后,景观适宜性分析和评价即以划分后的景观生态类型为分析和评价单元,从规划需要评价的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在绿色廊道规划中,进行用地适宜性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是找出在这一区域中最适合未来作为绿色廊道的用地及连接方式。

景观生态格局规划力求运用景观生态学中与生态过程(包括垂直生态过程和水平生态过程)相关的空间格局理论建构有利于特定生态过程的空间结构,规划最优景观格局,得出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规划后的景观格局包含空间和生态双重信息,是在现实条件制约下最有利于实现生态目标的空间布局。

3.4 绿色廊道景观形态规划

绿色廊道景观形式系统的确立是绿色廊道景观格局的直接反映和外在表现。在进行景观形式系统的整合过程中,除了上述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规划格局、景观形式语汇和特定问题的影响外,还不可避免地综合着规划设计师自身的创造力等其他因素。

3.5 技术设计要点

景观形态规划之后,将进入具体的设计实施阶段,绿色廊道在设计实施阶段应注意包括生态方面在内的相关技术要点。

3.6 景观管理

景观管理是一种适应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主要是应用景观管理工具进行的旨在维持景观健康的日常技术性工作,需要由专门负责人员进行管理,这些管理人员需要与专业人员和公众进行不断地交流和沟通,从而解决景观中不断涌现的问题。

3.7 公众参与和公众教育

绿色廊道的规划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反复的、持续发展的过程,它不应当是由政府或者是规划师单独完成的,而应当是一个集体规划、反复推敲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持续的公众参与和公众教育。正如拉塞(William Lassey)所说的,“一项成功的规划必须考虑到公共教育、公众参与和交流等活动的有机结合。”[6]

以上城市绿色廊道生态规划的方法将有效构筑城市绿色生态网络,改善城市环境并引导城市健康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 反思与展望

许多城市经过绿色廊道的合理规划建设,正朝向生态健康的方向发展。先驱的探索告诉我们,只要有意识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去努力面对问题,就有希望缓解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而绿色廊道的相关规划建设正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目前,我国在绿色廊道规划建设方面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认识的不足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欠缺。本文的研究即致力于探讨一套适用于我国当前的切实可行的城市绿色廊道生态规划方法,从而构筑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绿色生态网络对于缓解景观破碎化和生态危机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廊道规划建设的最终目标即是构建完整的绿色生态网络,从而构筑城市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1]王祥荣等.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

[2]贾俊,高晶.英国绿带政策的起源、发展和挑战[J].中国园林,2005,(3):69 -72.

[3]车生泉著.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分析与生态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89.

[4]Fabos J G.Greenway Pl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Its Origins and Recent Case Studi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325.

[5]傅伯杰,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81.

[6](美)弗雷德里克·斯坦纳著,周年兴等译.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69.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Approach of Urban Green Corridor

GUO Wei1HOU Xiao-lei2
(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2.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Beijing 100102,China)

Ecological planning of urban green corrid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roaches in present international citi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characteristics,types and functions of green corridor,and outlines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urban green corridors in the West,focusing on analyzing manifestations and planning ideas in all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green corridor in the West.Finally,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this paper propos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which is suitable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Ecological planning of green corridors will help build an urban green ecological network,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rban environment,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ity,and promot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een corridor;city;ecological planning;environ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U986

A

1002-2104(2011)03专-0466-04

2011-03-10

郭巍,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和景观生态。

北京林业大学青年科技启动基金(编号:BLX2W8017)。

(编辑:李 琪)

猜你喜欢

绿带廊道公园
北京不同道路绿带银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英国绿带经验对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管控的启示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在公园里玩
构建个性化的城市细胞膜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