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

2011-02-21牛立业赵永峰孙小平门永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1期
关键词:平凉市特色产业贷款

牛立业 赵永峰 孙小平 门永刚

(中国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甘肃平凉744000)

新农村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

牛立业 赵永峰 孙小平 门永刚

(中国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甘肃平凉74400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也是增进农民福祉、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要充分发挥“杠杆”作用,肩负起支持新农村建设与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积极优化信贷结构,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切实解决金融支持乏力、担保机构缺位、农业保险缺失、信用环境不佳等诸多困难与问题,尚需研究和解决。本文以平凉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思考。

农村金融;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为我国农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四年多来,平凉市各级金融机构严格按照上级行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通过采取人行强化“窗口指导”,创造性贯彻货币政策;银监部门加强监督检查,敦促涉农金融机构落实各项措施;农信社开展“715”活动,有效破解农户贷款难题;农行开展服务“三农”改革试点,不断加大支农信贷投入;农发行不断深化内部改革,积极拓展支农领域;着力构建普惠制金融体系,积极破解“三农”贷款难题等有效措施,促使全市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产业化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银农双赢的预期目标。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存在“三大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1 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缺失”,“两难”问题较为突出

(1)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使“农字”企业“抵押难”成为“两难”问题的“瓶颈”因素。据调查,目前全市县域没有一家贷款担保公司,辖区“农字”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式的中小企业,企业厂房用地以当地政府租赁形式或因各种原因无《土地使用证》者居多,多数贷款需要抵押担保,而各家银行对抵押物要求的又是房地产等固定资产,企业因找不到相关担保中介或有效抵押物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从而,形成了“农字”企业“贷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的“两难”问题。如:庄浪县朱店镇金锁生猪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种猪发育厂;静宁县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泾川县飞云乡、窑店镇少数农民群众修建气调冷藏果库;灵台县康庄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农牧业企业流动资金十分紧张,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但因其抵押担保物不足,而无法获取银行贷款。

(2)担保基金欠账较大,基金杠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因财政贴息而被广大妇女同志所青睐,也是帮助广大城乡妇女致富奔小康的金融创新之举。据调查,截止2010年末,全市共落实担保基金4 300万元,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73 346万元,按照1:10的投放比例计算,实际下欠担保基金3 034.6万元,占应拨付担保基金总额的41.37%,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持续发放该项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农业保险主体“缺位”,涉农贷款潜在风险较大。由于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加之,平凉市自然灾害频发,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尤为突出。而全市至今未设立1家农业保险机构,农业保险产品除县(区)财险公司代理少量能繁母猪保险,人寿保险公司除办理少量农民个人险外,其他农业保险业务几乎为零,致使农牧业企业、种养大户和农民群众遇灾减损问题突出,农户小额贷款潜在风险较高。

(4)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金融支农后劲不足。据调查,至2010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向11 012户农民群众发放抗震救灾贷款39 521万元,年利率为7.56%,累计贷款利息2 987.79万元,其中:发放受灾农户住房重建贷款9 510户、18 651万元,住房维修817户、849万元,恢复生产经营贷款685户、20 021万元;财政认可该项贷款3 038户、6 056万元,财政应贴息资金179.35万元,分别占实际发放该项贷款的27.6%、15.3%和6.01%;财政贴息实际到位资金103.8万元。这一问题,既使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水平和放贷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又使农民群众误认为该项贷款是国家的救灾资金,是政府的“救济款”。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遵守内部“贷款终身责任追究制”等严格的考核管理规定,使信贷人员陷入了“两难”境地。另外,泾川汇通村镇银行、静宁成纪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先后成立运作以来,其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百分之百全额上缴,相关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未能落实,使其经营成本较高,放贷积极性相应减弱。

1.2 金融支农主体单一,使金融支农成本趋高

(1)农村金融服务“断层”,“三农”发展“营养不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在农村金融网点大量萎缩,信贷政策实行向大城市、大行业、大项目、大企业,高度集中的“四大一集中”经营战略,纷纷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使农村金融服务出现“断层”现象。如:平凉市银行业金融网点由1998年鼎盛时期的394个减少到2010年末的326个,减少了68个、下降了17.26%;从业人员由1998年末的3 004人减少到2010年末的2 939人,减少了65人、下降了2.16%。农村金融网点覆盖面(含县及县以下)由1998年的1.24个/万人减少到2010年末的1.06个/万人,下降了 0.18 个/万人。各乡(镇)农村信用社网点占比100%、农行和邮储银行网点仅占25%,使农村金融资源十分稀缺,严重阻碍了“三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信贷资金“流失”,“三农”发展“贫血”严重。一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四大一集中”的经营战略,其在县域的网点“只存不贷”,使农村信贷资金流失严重。如:至2010年末,全市国有商业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辖金融机构的58.99%和40.61%,与2006年的58.36%和37.7%相比分别增加了0.63个和2.91个百分点;其存贷比例由2006年末的64.91%减少为2010年末的53.77%,下降了11.14个百分点;其农业贷款除农行发放外,工、中、建三个行均未发放,使“三农”经济“贷款难”的“顽症”日益加重。二是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超负荷营运的问题十分突出。至2010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存贷比例为74.32%,较全辖金融机构存贷比例(60.52%)高出14.17个百分点。

(3)农村贷款利率“偏高”,农村弱势群体经营成本增大。目前,农村信用社、平凉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均实行固定浮动利率制度,即:在年初或人民银行利率政策出台后,在规定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范围内,一次确定浮动幅度,全辖执行一个标准,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最高浮动幅度远远低于实行执行利率最高浮动幅度。但是,平凉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众的收入较低、“农字”企业的盈利空间较小。其实际贷款利率总体偏高,加之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的收费较高,使农民群众和“农字”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相应增加。

1.3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农村逃废银行债务现象较多

据统计,至2010年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为15.8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93%,其中:农业不良贷款余额为4.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3%,占不良贷款总额的比重为26.48%。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部分中小农牧业企业、种养大户和农民群众信用观念不强,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有钱不还账、赖账不还钱,贷款不清息、清息不还本,有钱玩赌博、拒不还贷款”等。②一些不法分子将赚钱的视觉盯在了农村,使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农”、“害农”事件屡见不鲜,而监管部门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对失信案件打击力度不够,致使遭受损失的个体工商户和农民群众面临“维权难”和“还贷难”的突出问题。③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中小农牧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经营效益下滑,也使多数农村富余劳动力存在外出务工难、自主创业难、再次就业难,现金收入明显减少,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④因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使猪肉价格一路下滑,多数养猪大户亏本经营,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农村金融机构产生了“怕贷”、“慎贷”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三农”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强化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及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2.1 健全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为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营造“避风港”

在现有体制下,涉农企业“贷款难”,关键在于“担保难”,只有解决了担保难题,才能有效增加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

构建贷款担保体系,着力破解担保难题。建议成立由市财政出资40%的注册资本,各类市级中小企业总体入股60%,成立平凉市贷款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法人代表可由大股东担任,公司所有员工不领财政工资,不受政府部门干预,坚持“市场化运作、滚动式发展”的原则。各县(区)也应成立相应的担保分公司。组建方式可按照“二五三”比例入股,即:县(区)财政出资20%、当地中小企业总体入股50%、当地农户总体入股30%,公司法人代表可由大股东担任,企业、农户入股比例即可采取等额制,也可采取自愿制。进而,破解“农字”企业、种养大户和农民群众贷款“担保难”的突出问题。

构建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化解农业贷款风险。如:各级政府可探索开展农业保险补贴方式和品种创新试点,将现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品种扩大到特色养殖等大宗涉农产品,试点推行“小额贷款+小额保险”的业务模式,有效降低涉农贷款风险,积极发挥保险和信贷的联动作用。

拓宽融资担保方式,扩大贷款抵押品担保范围。在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对于一些有偿还贷款能力的涉农企业,可适当推出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和收购资金贷款“封闭运行”等多种担保方式,同时,在林权抵押贷款推行试点的基础上,适当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抵押等贷款业务,尽力满足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合理的信贷资金需求。

落实财政补贴资金,加大财政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对于国家规定的财政补贴范围,应尽力给予支持和配合,尤其是对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村镇银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尽快落实到位,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驻足当地。对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的农村信用社,属于各级政府财政补贴的资金,应采取得力措施落实到位,不断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刺激其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财政贴息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落实到位,力促承办金融机构将该项财政贴息贷款做大做强。

2.2 构建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为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营造“竞技场”

健全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健全完善以农发行、农行、农信社为主体,邮储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会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多层次、多元化、多功能、全方位,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普惠制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如:可将农发行平凉市分行驻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的客户服务组改组为县支行,并承担各县(区)政策性农业贷款业务;农行平凉市分行可在无农行营业网点的81个乡镇重新设立乡镇营业所,切实加大支农覆盖面;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在现有2家村镇银行和4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基础上,力争使各县(区)都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各乡镇乃至中心村都有农村资金互助会,为有效破解全市“三农”融资难题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准确定位农村金融支农功能。①农发行在满足粮油收购资金的基础上,要将信贷重点放在“通水、通电、通路”、梯田建设及农村循环经济、扶贫贴息贷款等政策性支农领域。②农行应将信贷重点放在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中小农牧业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等领域。③农信社和邮储银行应将信贷重点放在农户生活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种养业小型户、小型农牧业企业、生源地助学贷款、农民消费贷款等领域。④平凉市商业银行应将信贷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消费贷款等领域。⑤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将信贷重点放在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个人消费贷款等领域。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也应本着从践行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适当增加支持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力度,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整体推进、双赢双活的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实施倾斜性金融政策,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①建议各级政府增加政策性贴息贷款的品种和额度;②建议延长涉农贷款期限至5年以上,积极发放用于农村特色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免(贴)息贷款。③建议各金融机构尽快转变目前粗放式经营现状,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筹资成本以及借款人的类型、资信状况和风险程度等因素,形成囊括成本、收益、风险、市场等各个因素的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在国家政策和上级业务部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让利于农民,解除群众贷款顾虑,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2.3 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架起“连心桥”

各级地方政府应将“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列入对下考核指标体系,促使其健全组织机构,广泛开展“信用县”、“信用乡镇”、“信用村社”、“信用企业”、“信用农户”等创建活动,切实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积极构建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着力解决银农、银企、银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帮助农村金融机构收贷清息,化解风险,密切银企、银农关系,争取更多贷款。

各级农村金融机构也要因地制宜,修订完善农户、农牧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推行零距离工作,“一站式”服务,使信用等级与授信额度呈正比。

各级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大“坑农”、“害农”事件的查处力度,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对恶意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企业、个人,要依法进行惩处,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着力营造“守信则立、失信则废”的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信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企业、农民的风险意识和诚信观念,完成企业、农民从经营者、自然人到守信者、经济人的转化。进而促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构筑“资金洼地”,真正破解企业、农户“贷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的两难问题。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不断增强农村资产流动性。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培育耕地、林地、农业专利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不断完善与农村金融服务及创新相关的农村产权确权、登记、评估、交易流转等中介服务,建立完善农村产权的流转与交易机制。同时,应尽快推出《物权法》有关农村集体资产流转程序的相关解释,进一步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切实增强农村产权流转与交易的可操作性。

[1]魏晓明,刘静.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2).

[2]曾建中.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构想[J].宏观经济管理,2006,(8).

[3]康峰,等.构建县域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长效机制[N].金融时报,2010-11-18.

[4]施前宏,管东平.强化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功能[J].现代金融,2006,9.

[5]付文杰.对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浅见[J].黑龙江金融,2006,5.

[6]平凉年鉴编撰委员会.平凉年鉴2006-2009[M].

[7]韩俊,等.农村市场经体制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投入”课题组.中国农业的支持与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9]孔祥智.中国农家经济审视:地区差异政府干预与农户行为[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10]何安耐,胡必亮.农村金融与发展:综合分析、案例调查与培训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1]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2]姜长云.乡镇企业融资问题新探[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13]洪崎.金融深化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14]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15]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金融热点问题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6]农业部财务司.中国农业资金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7]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18]闻岳春,蔡建春,高翔.入世与金融创新[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13.

Study on Financial Support Problem in Proces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Development:A Case of Pingliang,Gansu Province

NUI Li-ye ZHAO Yong-feng SUN Xiao-ping MEN Yong-gang
(Pingliang City Sub-Branch Research Group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Pingliang Gansu 744000,China)

Build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s the most impotant strategic measure for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A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financ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leverage”effect,create new financial products,optimize the credit structure and improve its service levels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financial support fatigue,solve the absence of guarantee institutions and lack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In this paper,taking Pingliang city as example,an empirical analysis and measures are given.

rural finance;build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characteristic industry development;problem study

F803.1

A

1002-2104(2011)03专-0532-04

2011-01-17

牛立业,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政策、农村金融等。

(编辑:王爱萍)

猜你喜欢

平凉市特色产业贷款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甘肃省平凉市检察院依法对魏兴刚决定逮捕
新时代中小型博物馆现状思考与发展对策——以平凉市博物馆为例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