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1-02-21郑峰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5期
关键词:学困生信息技术评价

郑峰

(江都市国际学校,江苏扬州 225200)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郑峰

(江都市国际学校,江苏扬州 225200)

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采用适宜的策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课堂;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它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给学生以充足的自主、合作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在其著作《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教育最大的教育改革,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降低了学习效果,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网络工具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

小组合作学习,也称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来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特点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给学生以充足的自主、合作机会,目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搭车”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个别基础好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或在讨论、思考,或在操作,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坐在边上做看客,个别调皮的学生因没兴趣在做其他事情,如东张西望、讲笑话、玩游戏等。

2.知识水平差异大

在同一班级里,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可以说驾轻就熟,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获取信息,并加工处理;有的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信息的获取和加工;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稍有了解;有的学生则一无所知。

3.课堂喧闹

在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带来比传统教学更大的噪声,导致合作学习课堂喧闹。尤其是部分男生,讨论的时候嗓音往往很大,以至组员之间听不清彼此谈话,最终导致合作学习难以顺利进行,很容易造成课堂混乱,以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4.评价不客观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常常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评价不客观、不全面。

三、合作学习实施对策

1.多种形式分组,让所有学生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公

合作学习实施必须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组内都有相应的职责,发挥自己的作用,小组组员互相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教师往往将基础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这样调配,利显而易见,但容易出现“搭车”现象。可采用不同的分组形式:

(1)随即分组

采用抽签方式确定小组成员,随意性较大,小组成员组合完全是偶然的,这让每一组的成员都有许多惊喜,对学习任务也充满跃跃欲试的挑战感。

(2)自愿结合

学生与自己喜欢的同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彼此相互融洽的学生结成一组,他们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相互容易沟通,完成学习任务也比较迅速。

(3)兴趣分组

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目的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学生脑海中会自然形成小组的概念,即“我们是同一类”、“我们有共同爱好”。学生在形成小组的过程都会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人人参与的兴趣会大大提高,让所有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2.精心创设情境,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兴趣是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内在动力。单纯的电脑操作练习,只能使学生学会操作技能而不会灵活运用,而且显得枯燥无味。因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天性,将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游戏、比赛等作为切入点,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形象、有趣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3.设计目的性、合作性强,有梯度的任务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确定任务的环节是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为了将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内容融合在一起,在确定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有目的性,尽量联系现实生活,这样既体现了学习需要,又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合作性,由于采用了合作学习方式,因此设计任务要考虑小组各成员的分工需要,并能把任务分解成小组内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个人的任务。这样既充分调动了每个组员的积极性,又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促成小组成员情感交流,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4.注重整体与个别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设一种科学的评价监管体系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保证。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作为评价学习的尺度。应采取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的评价结合的方式。对每次合作中纪律好的、参与度高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扬。评价的着眼点还要定位在每个小组的提高和进步上,使小组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除了教师的评价,学生组内自评也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对合作感受最深的是学生自己。

5.促进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合作,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合作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敞开心扉,表达见解,并得到他人的关注,使其原本封闭、排异甚至是自卑的心态向开放、接纳、自信的心态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处理不好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关系,会加剧两极分化,使学困生成为“搭车”的乘客。为此,第一,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不用担心出错。第二,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要求优等生做到充分尊重学困生,耐心地听别人的发言,不打断,不嘲笑,并能给予真诚的帮助。第四,教师巡视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编辑:王天鹏)

G424

A

1673-8454(2011)10-0036-02

猜你喜欢

学困生信息技术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