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光绪皇帝的一生

2011-02-19梁镇恒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光绪

梁镇恒

(山西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山西太原030012)

浅谈光绪皇帝的一生

梁镇恒

(山西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山西太原030012)

光绪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是清王朝入关后第九任皇帝,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儿子。由于慈禧太后的霸道和他自身的怯弱,光绪的一生充满屈辱和悲惨。

一、光绪政治上挫败的主要原因

1875年,光绪作为慈禧太后妹妹的儿子被选为皇子并登基当了皇帝。这时国内形势是后党掌权,皇帝如同虚设,因此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后党与帝党的斗争。光绪成年后要想成大事业,必须削弱后党的力量,增强帝党的力量,掌握皇权,维新才能成功,否则必然失败。纵观历史,汉武帝之所以雄才伟略,就在于对内打击外戚专政,削去藩镇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建设一支强大的队伍奔袭匈奴。汉武帝就是这样使汉朝强大的,这是一例。再说清康熙,登基时年龄小,鳌拜专权根本看不起小皇帝。康熙不动声色,暗地培训童子军缉拿鳌拜,终于掌了实权,创造康熙盛世。由此二例明显看出,光绪没有抓住从后党手中夺权的主要矛盾,没有从军事上掌握主动是失败的关键。如果有了帝权,何愁维新不胜。看来光绪虽有些抱负,但没有康熙的胆略,没有一步步寻找战胜后党的策略与措施,老师翁同龢也没有给予他应有的指导,最后造成光绪囚禁瀛台,屈辱一生。

戊戌政变说不好听的,就是秀才造反。再加上错看袁世凯,导致失败。袁世凯是个见风使舵、具有个人野心、阴险狡诈的小人,从后来的民国大总统到洪宪皇帝充分说明了这个人背信弃义、倒行逆施的品质。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光绪识人不准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六人是为戊戌政变而牺牲的六君子,这些人虽无大功,却是正人君子,也是光绪结识的好人。

光绪自幼养成了怯弱的性格,见了慈禧太后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胆怯三分。他没有汉武帝、康熙的刚毅和胆略,因而也就没能成就大事业。

二、光绪屈辱、悲惨的一生

光绪皇帝在戊戌政变后,被囚禁在中南海之瀛台,瀛台是一个孤岛,放下跳板人才能进去,光绪只能望水哀叹。为此他写下“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的诗句,自说不如汉献帝。

其实光绪不仅瀛台被囚一段生活悲惨,选妃开始即备受慈禧太后的压力。他想选珍妃为皇后,慈禧太后要他选其侄女。皇后是争夺权力的重要工具,性格怯弱的光绪最后还是顺从了慈禧太后。即使如此,还是得罪了慈禧太后,她扬言谁让我不痛快一次,我就让谁一辈子不能痛快。慈禧太后之对光绪犹如老子训儿子一样,毫不留情。同时慈禧太后处处刁难珍妃,终至西逃时将珍妃投入井中。这是光绪在婚姻问题上的一大不幸。

爱妃之死、政治上受挫是光绪屈辱、悲惨一生的主要之点。

三、光绪思想中的闪光点

光绪皇帝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锐,是一个有些抱负的皇帝。他思想中的闪光点就是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这种制度在当时世界潮流中是比较先进的,是当时社会制度中先进的制度。光绪皇帝推行百日维新,有人就讲君主立宪制会削减皇帝的权力,光绪对曰“若能救国,则朕虽无权何碍”!这在当时的皇帝来讲是难能可贵的,是为国为民的闪光点。

光绪本人,加上他的老师翁同龢以及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宣传君主立宪制做了大量宣传活动。康有为的《公车上书》、《上清帝第四书》、《上清帝第五书》是在维新道路上的起步。但这些星星之火与后党的顽固势力相比还是很小的,加上中日战争的失败,维新之火终被扑灭,光绪这些闪光点也终于熄灭。

四、光绪之死

光绪皇帝死在慈禧太后祭日之前一天,而且说是正常死亡。全国人民一片疑问,为什么这么巧呢?由于当时检测手段落后,无法解除这个疑问。直到2008年,才从光绪的头发中经科学考证发现其砷的含量超过常人数十倍,由此可见为谋杀。那么是谁谋杀了光绪皇帝呢?人们分析第一是慈禧太后;第二是袁世凯;第三是李莲英。慈禧太后一生对光绪维新变法恨之入骨,她死了留下光绪很不放心。袁世凯背叛光绪向慈禧太后告密,破坏维新,光绪在他也很不放心。至于李莲英是慈禧太后的忠实奴才,慈禧太后害光绪离不开此人。当然总的来说害死光绪者,后党也。

光绪死前囚于中南海之瀛台,没有人身自由,是后党一手软禁的皇帝,要想哪天毒死他,易如反掌。后世检验结果证实了人们的推测,给历史以公正结论,当然,这也是光绪悲惨人生的悲惨结论。

光绪含恨离开人世终年38岁,葬于清西陵中之崇陵。

责任编辑 文丁

猜你喜欢

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光绪
Painting the Buddha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慈禧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是为保护?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京剧武生的机敏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
清朝戊戌变法期间的保举活动研究
京剧武生的机敏
陈莲舫曲线救光绪
戊戌政变前后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