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2011-02-17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秘书处

中国科技产业 2011年4期
关键词:北京理工大学产学研企业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在20多年的发展中,凭借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创新人才优势,紧紧抓住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性机遇,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回顾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产学研合作发展历程,产学研合作对海淀园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在企业创立和企业成长方面,每年新设立的优质科技企业大部分是产学研合作的结晶,例如同方、方正、联想、威视等都是为转化高校、科研院所自主研发成果而成立的。其次,在支撑企业发展方面,丰富的科技资源是园区企业创新发展的坚强后盾,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提高了企业竞争力。第三,在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方面,海淀园门类齐全的学科优势和大量高素质人才以及源源不断的知识创新,推动海淀园在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网络、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诸多领域形成产业聚集发展。第四,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产学研合作更是功不可没,从龙芯到“AVS音视频”、“闪联”、TD-SCDMA,无论是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还是国际标准,都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的结果,这些标准的创制都孕育了新兴产业。

20多年来,通过区政府的支持、引导,海淀园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初步形成了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等各种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产学研合作格局,涌现出了以柳传志、王小兰、邓中翰为代表的一批创业者,培育了以联想、方正为代表的一批高技术品牌企业,许多科技人员在海淀园这片沃土上成长为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自1988年以来,海淀园内共有12家企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园内企业主导创制了20多项国际标准、98项国家标准。2008年,海淀园区域专利申请数20899个,占北京地区企业专利申请数的48.03%;技术交易额达到660亿元,占全国的20%,其中约有50%流向国内其他地区,海淀园已成为我国创新最为活跃的区域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的技术创新源泉。

广东省科技厅

2005年,广东省与教育部、科技部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省、部联合推进产学研结合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与广东的产业界开展自主创新全面合作;2009年,广东省启动了与中国科学院的全面战略合作,吸引中科院力量加快广东产业的转型升级;2010年,广东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陆续签了产学研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创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科学院、工程院与广东省的“三部两院一省”联合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新局面。

在“三部两院一省”直接推动下,广东省科技厅作为省部(院)产学研合作的日常管理和推进部门,在政策体系、推进机制、模式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开拓,逐步形成了“三大推进机制”、“四大支撑体系”和“五大创新模式”的“三四五”发展格局,构建了以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为点、以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为线、以建立产学研结合区域示范基地为面的“点线面”有机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推进体系。其中,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企业科技特派员、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创新模式得到了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企业的热烈欢迎,成为全国各地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通过省部合作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有效途径,推动了我国科研体制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区域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0年,全国共有310所高校、331个科研机构的1万多名专家、教授在广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企业组织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总计1.2万多项,年均增长43%。五年累计新增产值7000多亿元,项目新增产值年均增速高达94%,其中2009年新增产值比2005年增长13倍多。新增利税1100多亿元,获得专利2万多件,为企业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多达7.4万人。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工作以国防科研为主导,积极为国家战略服务。经过长期的奋斗和积累,学校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方面代表了国家水平,在电动汽车、空间自适应光学、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北京理工大学坚持“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服务面向定位,积极与省市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先后与北京、云南、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及全国40多个地市政府签订了省校、市校合作协议,与百余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军工企事业系统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了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探索了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的新机制。

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主要是共建平台,以平台为依托共同研发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相关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并与当地企业共同申报地方的科技产业化项目。平台有综合性的研究院和特定技术领域的专项研究院之分,综合性的研究院主要是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将地方经济实力、产业环境与学校有关学科进行结合;专项研究院主要是在学校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匹配度较高的区域,有利于当地支柱产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学科优势的发挥。2010年,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山市共建了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与中山市相关企业申报广东省省部产学研项目10余项,经费上千万,被列入省部产学研重大项目2项;与珠海市共建珠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研究院依托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已有条件,带动学院教师共同申报广东产学研项目30余项。

与军工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主要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需求,将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和企事业单位的优势领域进行对接。围绕前瞻性的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和国防装备开展合作研究,并在相关单位进行产业化。

猜你喜欢

北京理工大学产学研企业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企业
企业
企业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网络实验室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发展高性能二次电池新体系推动新能源材料产业化发展
国家航天立法研讨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