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城市水环境建设实践

2011-02-14刘卫国

中国水利 2011年10期
关键词:水利局淮安市淮安

刘卫国

(江苏省水利重点工程淮安市指挥部,223005,淮安)

淮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水而兴,因水而盛;城内水网密布,水系纵横。曾经一段时期,淮安城市水环境缺乏综合治理,河道污染较重,岸线破损无序,河岸随意乱倒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各水体之间连通性较差,水流不活。2001年,淮安市委、市政府将城市涉水事务交由水利部门管理。多年来,淮安市水利局紧紧围绕“绿水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和挖掘“四水穿城、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始终立足城市水利建设为城市防洪保安服务、为彰显城市魅力服务、为人水和谐科学发展服务,坚持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统筹发展,高品位规划,高起点立意,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累计完成投资10亿余元,建成了一系列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工程,城市水环境大为改观,赢得了广大市民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一、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安全水环境

淮安地处淮河下游,汛期淮河各支流同步降雨,汇流迅速,河道水位猛涨,相对地势低洼的淮河下游,河、湖变成了“悬河、悬湖”。淮安降水往往与流域同步,外洪内涝同时发生,打造安全的水环境是城市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

1.加强城区排涝泵站的维修改造

城区泵站是保障城区汛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淮安城区20多座排涝泵站承载着市区100多km2的排涝任务,设计规模小,数量不足,且多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多年运行,泵站老化,排水能力严重不足。为充分发挥城区泵站的排涝功能,淮安市水利局于2004—2010年间维修改造了东风、清安、城南等8座泵站,新建了清安河泵站、楚州城区泵站、西湖泵站、杨庙北站,拆建了高家巷泵站、文渠河泵站、山阳泵站、杨湖泵站、越河泵站、西郊泵站、运河泵站等,城区排涝能力大大增强。

2.加强城区排涝河道综合整治

城区排涝河道是保障城区汛期安全的另一重要基础设施,淮安城区主要排涝河道有清安河、文渠河、大寨河、苏州河、洪福河、小盐河等90余条,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河道淤积较严重,每到汛期常常排涝受阻,涝水四处漫溢。为实现汛期涝水顺利外排,2002年起淮安市水利局不断加强城区河道的综合治理。2002年,投资6000余万元对清安河沿线进行综合整治,使同级暴雨时河道水位普降1~1.5 m,有效缓解了沿河居民、厂矿企业汛期的洪涝之苦,改善了清浦、楚州的排水状况;2003年,投资2000余万元对主城区的文渠河、环城河进行整治,拆迁房屋,疏浚河道,新增护砌,改造桥梁,架设护栏,绿化造林,大大改善了河道淤塞、水体污浊、岸线破损的面貌,受到沿岸居民的高度赞扬。随后几年,淮安市水利局重点围绕城区河道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实施了新市河、灰场大沟、柴米河、清扬大沟、西郊大沟及红旗河等河道整治工程,为汛期快速排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易涝地区的综合治理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逐步推进,淮安主城区不断扩大,很多农业区变成了城镇,排涝模数不断增大,同时城市内河与外河沟通较少,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低、维护不足,区域涝水外排常常受阻,城区尤其是新城区汛期内涝常常发生。淮安市钵池山周边地区为经济开发区,由农业区逐渐变为城区。2005年汛期,区域内的东方丽景小区发生了严重内涝,居民家中积水达1 m深,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为有效改善这一区域的排涝体系,保证汛期安全,2006年,淮安市水利局启动了钵池山周边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资3500余万元,开挖和整治了洪福河,恢复了被填埋的河道;整治了丰收河、苏州河、大寨河、跃进河,增加河道的过水能力;扩建山阳泵站,拆建杨湖泵站,新增排涝流量13 m3/s;拆建大寨河闸,扩大排涝能力13 m3/s。通过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该地区的排涝条件。

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淮安防洪排涝标准已由原来的不足5年一遇增加到20年一遇,城区河道开挖整治达160多km,城区泵站排涝能力增加了140m3/s,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广大市民生活提供了安全的水环境。

二、充分彰显水的灵性,打造生态水环境

安全的水环境是前提,优美的水环境是提升淮安城市品位的一条重要途径,淮安市水利局从2004年起,结合园林城市的创建,大力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整治的重点是加强河湖间的沟通与连接,实现水体间的相互流动。

2004年,淮安市水利局实施了第一个城市水环境整治工程——文渠河活水工程。文渠河是贯穿淮安老城区的一条重要河道,沿线人居稠密,企业众多,且没有实施截污导流,两岸的生产和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道,加之水体流动更换较慢,岸坡杂乱无章,河道内水质变质,严重影响两岸群众的生活。通过对河道两岸进行护砌,安装栏杆和小桥,新建活水节制闸,引清洁的里运河水冲污,大大改善了文渠河的水质及周边环境。改造后的文渠河,两岸绿树成荫,护坡整洁美观,河水清新幽静,成为市民垂钓、休憩游玩的好去处。

文渠河活水工程的成功建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开启了淮安城市水环境建设的第一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后几年,淮安城市水环境建设大踏步前进,完成了从点到线的跨越,开展了多项城市水环境整治工程,实施了里运河北岸绿化、废黄河警校护岸新建、清扬大沟整治、西郊大沟整治、红旗河整治、涟东总干渠城区段整治等多项工程。这些工程主要是通过河道清淤,护坡改造等工程措施,结合岸边绿化、滨河小品建设,达到保持水流畅通、改善水质及岸边环境的目的。

淮安市2005年建成的钵池山公园内有大口子、小口子两座水塘,由于缺乏流动,水体发黑变质,为迎接江苏省第四届园艺博览会,保障钵池山公园良好的水质,淮安市水利局实施了钵池山公园活水工程,通过引里运河清水,经越河大塘、清扬大沟,进入公园水体,然后通过苏州河、丰收河外排的活水体系,确保钵池山公园水体的清洁畅通。该工程主要为钵池山活水服务,同时又对苏州河、丰收河等下游河道冲污,大大改善了钵池山公园及周边地区的水环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为江苏省第四届园艺博览会的成功召开作出了突出贡献。实施活水工程后的钵池山公园,水塘清澈见底,岸边亲水平台与草坪垂柳浑然一体,成为淮安旅游一大亮点,也进一步促进了水渡口经济圈的发展。

里运河为贯穿淮安城区的一条骨干河道,也是南水北调的输水河道,为保证河道水质、加强沿线水景观建设,2007年,淮安市里运河截污导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总投资3.43亿元,以里运河为核心,配以跨河大桥维修、两岸绿化栽植、截污干管铺设以及中洲公园等景点亮化工程建设,成功打造了一条集运河文化、防洪、生态于一体的景观河道。工程建成后,里运河恢复以往的清澈,更好地服务于城区其他河道换水工作,为淮安再添一大旅游景点。

2008年后,淮安市水景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圩河清淤、石塔湖与里运河沟通、大寨河北段整治、清扬大沟二期整治、里运河大闸口清隆桥岸坡绿化等一系列景观工程相继实施,给淮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以有力的支撑,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了城市品位。

三、重视水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打造文化水环境

2006年,淮安市水利局决定复建河道总督府。

淮安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文明和兴盛,与水有着深厚的渊源。淮安城区位于古淮水、泗水交汇处,早在先秦时期,就是连接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水上交通要冲;淮安又位于京杭运河的中部、大运河和古淮河的交汇处,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咽喉要地。这里作为京杭运河最早的人工河段——邗沟入淮处,以及中运河的前身——古泗水入淮处,从夏商周时期起,就是南北交通枢纽。在漕运兴盛的明清时期,曾一度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而且也是当时全国位居前列的大型城市之一。作为这样一座大运河哺育的因水而兴的典型水城,淮安城有着丰富的水文化特别是运河文化遗存,如漕运总督遗址、常盈仓遗址、河道总督府花园、康熙乾隆二帝碑刻、明代清江正越闸以及 《漕船志》《漕运通志》《淮关统志》等数十种与运河有关的古代文献。这些实物遗址和文献资料,说明了运河之都昔日的繁华。淮安市水利局从2002年起高度重视挖掘、保护、发扬好这些优秀的水文化遗产。

2002年年底,启动建设中洲公园。中洲公园位于淮安市区里运河大闸口以东的中洲岛,四面环水,为里运河和越河合抱,地势狭长,形如游龙戏水,自河道总督府为清代最高治水机构,其旧址位于淮安市区有“江南第一园”美誉的清晏园(原是河道总督府的西花园)内,设立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至咸丰十年(1860年),共183年。咸丰十年(1860年),总河督府毁于战火,唯存荷芳书院。河道总督府复建规划设计以《光绪淮安府志》所绘总河督府全图为基础,采用“一主二辅”三条轴线布局。全部工程占地约17240m2,包括绿化工程7500m2,仿古建筑 7065 m2,园路3316 m2,水体约 520m2,加上景区照明等,工程总投资约为1.5亿元。复建后的河道总督府还被作为淮安市水利博物馆使用,集中反映淮安古今水利建设成就,成为展示淮安水利的一个窗口。

在清代中前期,淮安城市迅速发展扩张,从末口到清口25 km之间,接连铺展着淮城、河下、板闸、清江浦、码头等十几个城镇,形成了一条以运河为依托和纽带的城镇链。为使人们更好地认知这段历史,进一步保护运河文化遗存、挖掘运河之都的历史文化内涵,2007年,淮安市水利局分别在古末口、古清口处修建了记事碑亭,以彰显这一永载史册的运河文化。

多年来,淮安城市水环境建设坚持以水安全为前提,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走水生态建设发展之路,淮安运河之都、生态水城的名片越打越响,城市水环境变得越来越美。

[1]刘延恺.城市水环境与生态建设[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王强,王德辰.济南城市水环境生态体系建设初探 [G].2006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暨工作年会资料论文集.

[3]钟建红.城市河流水环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集.

[4]左其亭,马军霞,高传昌.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1).

猜你喜欢

水利局淮安市淮安
水利局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优化研究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堤上裂了一条缝
广西:6位参会代表5位“不满意”
来宾8名原水利局长被“一锅端”仅一名局长系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