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邢台县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

2011-02-14柳金杰刘庆华

中国水利 2011年10期
关键词:径流山区水土保持

柳金杰,刘庆华

(河北省邢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054000,邢台)

一、概况

邢台县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以太行山为界与山西省接壤,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毗邻。邢台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区丘陵,平均坡度在45°左右,东部为平原,丘陵和平原之间没有明显的缓冲地带。西部山丘区占全县总面积的89.8%,防治山区水土流失非常必要。

1.土壤、植被与地质地貌

邢台县西部山区以岩石和少量的砂土混积而成,高程多在1000m以下。与山西省交界的高山区多为褐土、草甸土及棕壤土,土层厚度在2~5cm,土壤贫瘠,森林覆盖率36.4%,多为松柏和野生灌木,杂草稀疏。高程1000m以下低山区土层明显变厚,大多在 20~30cm,阴坡比阳坡土层偏厚,土壤为褐色砂壤土,表层松散,伴有较小的砂砾石颗粒等杂物,森林覆盖率为65%。

2.气象水文

该区域受气象因素和地形因素的综合影响,降水量具有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集中、地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86.4mm,年降水量的80%集中在汛期的6—9月,月最大降水一般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约占全年降水的30%左右,且常以暴雨的形式出现,暴雨中心多集中在该区域内,造成地面径流量大,土层冲刷严重,水土流失明显。年内蒸发量大,平均蒸发量为1005mm,降水偏少,地表径流匮乏,土壤水损失严重,造成经常性干旱缺水,以致于土层皲裂,极易形成面蚀。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匀。

二、区域内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该区域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其主要侵蚀形态有面蚀和沟蚀。其中降水是最重要的动力因素,尤其是暴雨对土壤的分散、破坏作用大,同时还会增强地面径流的冲刷力和搬运能力,加大土壤侵蚀量。因此,造成水力侵蚀最直接的原因是降水和地面径流。另外,森林覆盖率也是影响水力侵蚀的关键因素,严重的水力侵蚀一般发生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坡度既影响径流速度,又影响降水渗透量和径流量。

2.水土流失现状

该区域内低山区水土流失存在细沟状面蚀,稍遇大雨,切沟侵蚀和冲沟侵蚀相伴发生。高山区主要为深沟状面蚀,植被稀疏,坡度较大,表面土层冲刷严重,使得大量岩石裸露,土层浅薄。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因素。当地村民开山造田,因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使得梯田排水不合理,造成二次冲刷流失。矿山采石企业缺乏水土保持意识,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水蚀痕迹明显。据资料统计,邢台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195km2。

3.水土保持现状

该区域属于国家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区域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了长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封育保护措施紧密结合,部分片麻岩山地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石灰岩山地治理不太明显。同时针对该区域内采矿企业较多、人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实际情况,水行政主管部门专门成立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生产企业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理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减轻矿山企业生产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区域内水土流失防治较之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大改进,部分大型企业水土保持意识明显增强。

三、山区水土流失危害

1.破坏土壤资源

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土层变薄、地形破碎、地表沙化石化、基岩裸露,荒山面积巨增无法耕种。据资料显示,仅1996年8月的大暴雨,冲毁土石山区耕地4660hm2,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2.导致土壤贫瘠,旱灾加剧

水土流失使大量梯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致使土地日益贫瘠。土壤理化性恶化,持水能力、透水性大大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生,形成有水就涝、无水就旱的局面。

3.增加洪涝灾害

大量泥沙经过径流搬运淤积于河床和水库,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和水库防洪减灾能力,增加了下游防洪任务,洪涝灾害明显增加。

四、土石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1.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对20世纪80年代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整修,在此基础上加密部分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设施,如蓄水池和坡面水窖等。根据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土壤性质、坡度、植被等条件采用不同的治理办法,通过不同的水保工程措施,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工程防护体系。

2.农业技术措施与水土保持工程一起抓

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治理水土流失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提高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相结合。要对当地农业梯田进行规范设计,重新修整,采用小地形、小区域,增加植物覆盖、地面覆盖和增加抗蚀能力等方法,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土壤、提高农业产量的目的。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确保改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

3.增加土地复垦与人工造林建设

对部分尾矿库开展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进行覆土改田或植树造林,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人工造林力度,选择性地种植适宜当地环境生长的树冠大、郁闭度大、易成活、抗旱耐寒的树种。继续坚持封山育林,让大量野生草种得以繁殖蔓延,逐步形成多树种的乔、灌、草立体混交模式。

4.加大水土保持监管执法和宣传力度

重点对开矿、采石生产建设项目进行监管和整顿,使企业项目和水保工程一起发展,一起发挥效益,从源头上杜绝水土流失隐患。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手段搞好宣传,调动群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

5.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在西部山区以片麻岩为主的山段,采用综合治理的方针,调整经济林和生态林的种植比例。在25°以上的地方,以种植松、槐为主。在25°以下的地方,以3~4m为行距,沿等高线开挖深1m、宽1m的环山水平梯田,在水平梯田里种植经济林。在坡脚沟谷扎沟垒坝筑田,种植瓜果梨桃等果树林,既减少了径流出川流量和泥沙量,也延缓径流出川时间,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在土层较薄且贫瘠缺水的石灰岩山段,挖成长2 m、宽1 m、深 1 m的鱼鳞坑。鱼鳞坑沿坡面成品字形排列,坑与坑之间播撒易成活草籽。在鱼鳞坑里覆土50cm厚并加入适量的保水剂,植入成活的容器苗。

[1]李智广.人为水土流失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8(2).

[2]石长金,陈生永,张长富.水土流失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9(1).

[3]李纯利.水土流失危害及其防治[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1(3).

[4]李秀彬,马志尊,姚孝友,朱会义.北方土石山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1).

[5]刘震.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J].中国水土保持,2001(12).

猜你喜欢

径流山区水土保持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基于SWAT模型的布尔哈通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雅鲁藏布江河川径流变化的季节性规律探索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山区修梯田》
近40年来蒲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