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011-02-13雷利利张熙洁侯林中刘晓红河北唐山市工人医院药学部唐山市063000

中国药房 2011年39期
关键词:药制剂法测定绿原

雷利利,张熙洁,侯林中,刘晓红(河北唐山市工人医院药学部,唐山市063000)

中药制剂是以中药材为原料,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一定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加工而成的制剂,因其在疑难杂症方面疗效独特、毒副作用少,越来越受到医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中药制剂成分复杂,药效学研究滞后,《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含量测定的成分,一种是活性有效成分;一种是指标成分,即可能是活性成分,也可能是非活性成分。为了落实科技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发展战略,全国的药学工作者经过几十年不断努力,使现代色谱技术成为中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分析手段。从198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引入色谱技术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短短的25年时间内,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564种中药制剂,其含量测定项中有32种采用薄层色谱(TLC)法,338种采用HPLC法,23种采用气相色谱(GC)法。而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制剂有1 063种,其含量测定项中709种采用HPLC法,24种采用GC法,12种采用薄层扫描色谱(TLC-CS)法。可见,2010年版与2005年版《中国药典》相比,定量分析项中色谱技术的应用明显增加。因此,本文就目前色谱技术在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1 HPLC在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控制中的应用

HPLC法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流动相选择性广、色谱柱可反复使用等特点,因此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HPLC仪构成组件中,检测器作为核心部件主要包括紫外检测器(UV)、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质谱检测器(MS)以及荧光检测器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也属于紫外检测器。在中药制剂质量分析中最为常用的检测器是UV、DAD、ELSD及MS。徐金钟等[1]以HPLC-UV检测法测定清热灵颗粒中黄芩苷、连翘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结果在274 nm波长处各成分线性关系良好,准确性高。纪晓影等[2]以HPLC-UV法测定抗感解毒颗粒中绿原酸、栀子苷和葛根素含量,结果在238 nm波长处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97.9%、98.4%。安神补心丸[3]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的反相(RP)-HPLC-UV检测法的建立,也使该制剂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此外,HPLC-UV法还可用于肠安康颗粒[4]、退热解毒注射液[5]、通舒口爽胶囊[6]、银黄颗粒[7]、桂枝茯芩胶囊[8]等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DAD具有快速提供待测物的三维图谱等特点,近几年也逐渐用于中药制剂中多指标成分分析。鲁艳柳等[9]采用HPLC-DAD法在276 nm波长处分析了定清肝活血方中葛根素、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结果各指标成分平均回收率均在99.64%~100.83%之间。抗感胶囊中绿原酸、咖啡酸、芍药苷、木犀草苷和芦丁同时测定的HPLC-DAD法的建立,也为该制剂质量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10]。综上所述,HPLC-UV或HPLC-DAD法为中药制剂质量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保证。

UV作为专属型检测器,只针对有紫外吸收的成分进行检测,而对于紫外吸收弱的化合物成分,往往采用ELSD分析,不但避免了其他紫外吸收成分的干扰,且提高了灵敏度。段瑞等[11]用HPLC-ELSD法测定红药片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与该制剂用RP-HPLC法分析比较,前者准确、分离效果好、无干扰,且节省了分析时间。李春英等[12]建立了四君子丸中党参炔苷、茯苓酸、甘草酸、苍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含量分析的HPLC-ELSD法,结果待测组分质量浓度的对数值与色谱峰面积的对数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此外,Wei YJ等[13]采用HPLC-DAD-ELSD法测定复方丹参制剂中的酚酸、皂苷和二萜醌类成分的含量,方法新颖。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采用HPLC-ELSD法测定品种已达到41种,可见HPLC-ELSD法将成为中药制剂的主要分析手段。

HPLC-MS法则是将HPLC的高分离效能和MS的高灵敏度、高专属性及较强的结构解析能力相结合,成为中药制剂复杂系统质量研究的有力手段。许海棠等[14]采用HPLC-MS法,选择电喷雾(ESI)为电离源,通过待测组分的保留时间和质谱信息,对桂林西瓜霜喷剂中苦参碱、小檗碱、黄芩苷和靛玉红等有效成分同时进行了快速灵敏的定性定量分析。HPLC-MS/MS联用技术是根据特征碎片离子(子离子)的峰面积进行定量,专一性强,不要求各成分色谱峰完全分离,分析快速。张新峰等[15]采用HPLC-MS/MS法,在11 min内完成了左金丸和香莲丸中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且6种成分的最低定量浓度为0.5 ng·mL-1。HPLC-MS(MS/MS)的联用还可用于四物汤[16]中有机酸类和内酯类成分等检测。此外,MS与其他检测器联用(如HPLC-DAD-MS/MS[17])还可用于分析制剂中糖类、萜类及苷类化合物。

多波长HPLC法的出现,为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提供了另一新途径。多波长的选择一般是建立在指标成分最大吸收波长基础上,不但增加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而且降低了其他成分的干扰。曾俊芬等[18]在280、320 nm波长处采用HPLC-DAD法实现了通脉口服液中咖啡酸、葛根素、阿魏酸、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等成分的良好分离。柏冬等[19]采用多波长HPLC-DAD法同时测定桂枝汤中芍药苷、甘草酸、肉桂酸、桂皮醛及甘草苷的含量,结果在230、250、280 nm波长处,60 min内5种有效成分被完全分离。此外,多波长HPLC法还可用于抗感宁合剂[20]、双黄连口服液[21]、益宫胶囊[22]等制剂中多指标成分分析。

2 GC在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控制中的应用

GC法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广泛用于一些挥发性成分的测定,如暑湿感冒灵[23]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伤湿止痛膏[24]中樟脑、薄荷脑、冰片和水杨酸甲酯,以及六味安消胶囊[25]中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内酯等含量分析。

GC-MS联用技术可对复杂的中药制剂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魏立新等[26]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帕朱胶囊的可溶性成分,并用GC-MS法对提取部位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鉴定2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含量为胡椒碱44.2%、亚油酸21.1%、甲基-甲撑基奥-异丙烯内酯10.5%、棕榈酸4.8%和γ-羟基-榄香烯酸内酯3.5%等。

3 指纹图谱法在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控制中的应用

多指标定量指纹图谱具有数据全面、图谱优质、与化学计量学紧密结合等优点,能对中药复杂体系进行多变量整体评价,体现中药制剂疗效的综合性,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夏华玲等[27]采用GC-MS法,建立了筋骨痛消丸中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马晓红等[28]研究了复方丹参片乙醇提取物ESI-MS和HPLC-MS特征图谱。刘征辉等[29]采用TLC建立了六味地黄丸(胶囊)的指纹图谱,收集不同厂家的27批产品,并使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指纹图谱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

4 TLC和TLCS在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控制中的应用

TLC和TLCS操作简便,具有分离和鉴别双重功能,但定量分析误差较大,因此多用于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与2005年版比较,含量测定项下采用该法的中药制剂品种明显下降,而且该法局限于紫外吸收较弱或无紫外吸收成分的分析,如皂苷类[30]。

5 毛细管电泳(CE)在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控制中的应用

CE法是以高电场为驱动,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技术,适用于中药制剂中带电荷化合物的分离分析。生物碱类成分[31]如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延胡索乙素等在缓冲体系中带有正电荷,可采用CE法分析。此外,该法还可用于有机酸类、皂苷类或苷类[32]及黄酮类[33]等成分分析。胶束扫集CE法应用于双黄连口服液[34]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测定,结果二者的检出限分别达到1.02和0.168 μg·mL-1。CE场放大富集技术用于中药制剂中含量较少的毒性成分测定,可有效改善其检测灵敏度,如骨筋丸胶囊中有效毒性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采用该法测定,其检测灵敏度相对于毛细管区带电泳分别提高了400倍和600倍[35]。CE与电化学检测(ED)联用,对电化学活性物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如复方罗布麻片中儿茶素、芦丁、金丝桃苷、绿原酸和槲皮素等成分分析[36]。

6 结论

随着现代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模式逐渐从单一成分的鉴别和评价向多指标成分分析迈进。多指标分析不仅能全面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信息,且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因此,建立多指标分析方法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意义重大。但是,伴随中药制剂品种的推陈出新,其质量的全面控制还有待于加强。因此,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要求广大研究者结合现代分析手段,提高中药复杂成分的分析水平,并在中药制剂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确保其质量可控,进一步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1] 徐金钟,邢丽红,王书芳,等.HPLC-UV定量分析清热灵颗粒中的5个成分[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147.

[2] 纪晓影,毕开顺,王 洋,等.HPLC法同时测定抗感解毒颗粒中绿原酸、栀子苷和葛根素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0,30(1):56.

[3] 宋九华,杨孝容,张成志.HPLC测定安神补心丸中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丹参酮 ⅡA[J].华西药学杂志,2008,23(1):110.

[4] 何雄伟.HPLC法测定肠安康颗粒中白术内酯Ⅰ与苍术酮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0,21(3):249.

[5] 索银科,王永平.HPLC测定退热解毒注射液中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J].中成药,2010,32(4):695.

[6] 崔玉芹,张洪霞,李 晶,等.HPLC法测定通舒口爽胶囊中3种成分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3):231.

[7] 黄 雄,黄 嬛,黄 佳,等.HPLC同时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9,26(5):417.

[8] 马婷婷,陈晓辉,林湘云,等.RP-HPLC法同时测定桂枝茯苓胶囊中3种成分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3):216.

[9] 鲁艳柳,王 淼,季 光,等.HPLC测定清肝活血方中4种黄酮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4):299.

[10] 褚文静,张 雪,王 伟,等.HPLC法测定抗感胶囊中绿原酸、咖啡酸、芍药苷、木犀草苷和芦丁[J].中草药,2010,41(1):67.

[11] 段 瑞,沙东旭,杨 文,等.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红药片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25(5):376.

[12] 李春英,张晓军.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同时测定四君子丸中的5 种有效成分[J].色谱,2010,28(1):64.

[13] Wei YJ,Qi LW,Li P,et al.Improved quality control method for Fufang Danshen preparation through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henolic acids,saponins and diterpenoid quinones by HPLC coupled with diode array and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s[J].J Pharm Biomed Anal,2007,45(5):775.

[14] 许海棠,黄丽涵,徐远金.HPLC-MS测定桂林西瓜霜喷剂中的4种有效成分[J].中成药,2009,31(1):68.

[15] 张新峰,裘福荣,蒋 健,等.HPLC-MS/MS同时测定左金丸和香连丸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J].中成药,2010,32(4):597.

[16] Wang ZJ,Wo SK,Wang L,et al.Simultaneous quanti fi cation of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herbs and products of Si-Wu-Tang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J Pharm Biomed Anal,2009,50(2):232.

[17] Chen L,Wang DW,Wu J,et al.Identi fi cation of multiple constituen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uiZhiFuLing-Wan by HPLC-DAD-MS/MS[J].J Pharm Biomed Anal,2009,49(2):267.

[18] 曾俊芬,宋金春,鲁建武,等.HPLC同时测定通脉口服液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6):461.

[19] 柏 冬,范 斌,牛晓红,等.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桂枝汤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0,30(1):1.

[20] 靳淑敏,杨 维,王伟华,等.多波长RP-HPLC法测定抗感宁合剂中绿原酸、葛根素和芍药苷[J].中成药,2009,31(1):75.

[21] 杜英峰,张兰桐,靳怡然,等.多波长RP-HPLC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和连翘苷[J].中成药,2009,31(9):1 368.

[22] Feng C,Cai YL,Ruan J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0 active compon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IGONG”capsule by RP-HPLC-DAD[J].J Pharm Biomed Anal,2008,47(2):442.

[23] 韩 亮,冯毅凡,李卫民,等.气相色谱法测定暑湿感冒灵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J].中成药,2007,29(5):690.

[24] 浦益琼,张 彤,项乐源.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伤湿止痛膏中樟脑、薄荷脑、冰片和水杨酸甲酯含量[J].中成药,2009,31(8):1 224.

[25] 蒋 波,陈晓辉,高覃珊,等.GC法同时测定六味安消胶囊中三组分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9,29(5):1313.

[26] 魏立新,杜玉枝.藏药帕朱胶囊超临界CO2萃取成分的GC-MS分析[J].中成药,2008,30(2):236.

[27] 夏华玲,赵新杰,宋雪风.筋骨痛消丸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J].中成药,2007,29(12):1 724.

[28] 马晓红,张 铃,蔡 敏,等.复方丹参片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特征图谱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8,24(2):163.

[29] 刘征辉,孟宪生,叶挺祥,等.薄层扫描法评价六味地黄丸(胶囊)质量的模式识别研究[J].中草药,2009,40(11):1 743.

[30] 马 莉,唐健元,李祖伦,等.薄层扫描法测定胃康胶囊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J].中草药,2006,37(5):705.

[31] 刘 丹,龚红全,毋福海,等.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拈痛丸中四种有效成分的含量[J].中草药,2009,32(2):302.

[32] 高苏亚,党高潮,李 华.槐角丸中4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38(12):290.

[33] 刘 丹,毋福海,曾承辉.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一清颗粒中七种成分的含量[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11):840.

[34] 李利军,郝学超,程 昊,等.胶束扫集毛细管电泳分离测定绿原酸和咖啡酸[J].分析试验室,2009,28(12):119.

[35] 李珺沬,蒋 晔.骨筋丸胶囊中毒性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在线富集检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3):194.

[36] 田秀慧,楚清脆,吴 婷,等.毛细管区带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复方罗布麻片中的活性成分[J].化学世界,2008,49(8):144.

猜你喜欢

药制剂法测定绿原
ICP-OES法测定钢和铁中微量元素
蔓三七叶中分离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绿原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绿原酸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HPLC法测定桂皮中的cinnamtannin D-1和cinnamtannin B-1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UPLC法测定萹蓄中3种成分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