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能源合作好事多磨

2011-02-13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13期
关键词:中俄油气能源

■文/本刊评论员

中俄能源合作好事多磨

■文/本刊评论员

尽管中俄油气领域的合作还有许多障碍有待克服,但在良好的外交关系及巨大的共同利益基础上,两国能源合作之路势必越走越宽。

夏至到来之前,国家主席胡锦涛结束了对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重要访问,并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第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带着丰硕的访问成果回到北京。中国媒体、中国企业很看重这次访问,全世界也都以特殊的目光注视着中国领导人的这次欧亚之行。

相比西南部那个略显小肚鸡肠、风声鹤唳的南亚邻国,相比东南部那个号称“同志加兄弟”、实则咄咄逼人、不断蚕食我南海诸岛的邻国,相比东北部那个不甘心战败、不甘心衰落、不甘心中国崛起的邻国,我们与西北部邻居的关系,整体说是最令人满意的,尤其是中俄之间的合作。这得益于彼此的战略需要和现实需要。

2010年中俄贸易额接近600亿美元,中国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其中,俄罗斯对华能源出口占了很大比重,包括已经投产的中俄原油管道项目。但与中俄两个大国的经济规模相比,目前的贸易水平显然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在胡锦涛主席访俄之前,两国已达成2015年实现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2020年实现双边贸易额2000亿美元的目标。

未来十年,恰值中国内需扩大、经济转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加速时期。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提出了未来十年发展振兴的战略目标。两国都处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应该说实现上述贸易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毋庸讳言,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能源交易仍将是中俄双边贸易格局中的担纲主角,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电力等等,这主要取决于两国自然资源的先天秉赋。因此,人们对中俄天然气谈判未能在两国元首会晤期间顺利结束,导致两国天然气合作计划再度搁浅,感到非常遗憾。从已经公开的信息看,俄罗斯希望对华供气的价格能与欧洲持平,而中方坚持俄气价格应与中亚的气价持平。理由是俄罗斯和中亚到中国的输气距离差不多,而离欧洲要远很多,俄方若采取中国与欧洲同价的方案显失公平。双方的心理预期相差太远。这大概就是合作方案谈不拢的关键。

熟悉中俄能源合作的人都清楚,中俄石油管道的谈判曾经旷日持久、一波三折。在管道投产运营之后,双方也曾发生一系列矛盾和分歧。这次俄气供华的谈判同样如此,据了解已经进行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对于身处这个“性急年代”的“急性子”中国人来说,这样的合作项目的时间成本似乎有点过高。但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回过头再来看中俄能源合作,大家的心态显然已经平静了许多:一是在商言商。商业谈判本就是利益之争,谈不拢自然就合作不成,不存在谁是谁非;二是好事多磨。中俄能源合作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需要稳定而广阔的市场,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同样需要稳定、持久、安全的油气供应,两国比邻而居、山水相连,合作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不言自喻。所以,在这个谈判桌上,急也没用,谁急谁就让步。但鉴于较大的共同利益,假以时日,双方迟早会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合作协议。

尽管中俄两国的贸易规模目前仍不理想,油气领域的合作还有许多障碍有待克服,但统观全球,中俄两国在主权问题、政治关系和战略关系上是非常可信任的伙伴。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年来,中俄关系一直保持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势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两国建立起完备的高层交往机制,两国领导人保持着频繁互访和会晤。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在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政治和战略互信不断增强。

有这样的大背景做基础,中俄能源合作之路上的坑坑坎坎就实在没有什么大不了了。

猜你喜欢

中俄油气能源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