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临床试验中试验药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1-02-12沈玉红张正付李正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北京市100061

中国药房 2011年22期
关键词: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

沈玉红,张正付,李正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北京市 100061)

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患者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其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1]。药物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结果是药品注册上市的主要依据。为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药物临床试验的全过程应严格按照《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进行。

试验用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试验中的试验药物、对照药品或安慰剂。GCP是有关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分析总结等全过程的基本要求,其中对试验用药品的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试验药物的管理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临床试验结果的质量,因此试验用药品管理是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现场检查和临床试验项目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目前在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现场检查与临床试验项目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试验药品管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归纳,并进一步探讨其应对措施。

1 药物临床试验中药品管理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1.1 接收

药品管理员在接收试验药物时,未确认药物名称、批号等信息是否与申办者提供的药检报告一致,忽略了试验药物的有效期,没有认真核对药物数量、剂型、包装和标签等和试验方案是否一致;试验药物由快递送达,未按规定保存运送单;分批送达的试验药物批号有改变时,没有要求申办者提供新批号的药检报告;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无运输过程和药物交接时的温度记录;填写“试验用药品接收记录表”时,没有申办者和药品管理员双方签字确认。

1.2 保管

试验药物在保管过程中没有做到专人专柜管理;药物存放缺少详细的温、湿度记录,未按照药物生产厂家提供的贮藏条件合理保管,没有有效的防霉、防虫和避光措施;对于周期较长的试验用药物,在特殊气候条件下,没有按要求及时清点、查看,过期药物仍存放于试验药物柜中,甚至继续用于临床试验。

1.3 分发

药品管理员在分发试验用药品时,双方未及时规范地填写“试验用药品分发记录表”,缺少签名和日期;分发数量没有记录到最小剂量;试验用药品有破损、丢失,未及时登记并注明原因;双盲对照药物在发药前没有严格核对随机分组编号,破坏了随机性;试验用药品未按照要求无偿提供给受试者。

1.4 使用

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前,研究者就让受试者使用药物;分发过的试验用药没有在医嘱单或病程记录中体现;试验药物给非受试者使用;已发出去的药物受试者未服用,下次随访收回又发给另一位受试者;合并用药未记录或记录不全面;违反合并用药规定没有剔除。受试者服用过程中药物超过有效期。

1.5 回收

临床试验结束时,发药人员没有将“受试者用药登记表”和剩余试验药物,以完整包装形式返还给试验药品管理员,双方缺少签字确认;药品管理员未认真清点剩余试验用药物,没有及时记录剩余数量;剩余数量和“病例报告表”记录的已使用药量的总和,与试验用药物领取总量不相符;剩余试验用药物没有单独存放。

1.6 销毁

剩余试验用药物回收后,相关人员没有在“剩余药物处置登记表”上填写回收或销毁记录并签名;没有退还给申办者,或者在没有见证人的情况下自行销毁;药物销毁方式方法不规范,销毁记录不完整。

1.7 质控

试验药物的质控没有纳入整个机构的质控体系,仅落实在临床专业层面;试验药物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没有质控人员,或由监查员完成药物登记表;质控人员不熟悉临床试验方案与试验药品管理的要求,无PI的授权书;质控人员与研究人员缺乏沟通;没有使用试验用药的病例未予剔除,仍纳入全分析集(FAS)。

2 加强临床试验药物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临床试验用药物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SOP)

临床试验用药物各环节均需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SOP并遵照执行,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修订完善。试验用药品须专人负责严格管理,按其特殊要求(温度、湿度、光度)储存,定期检查药品的质量。临床试验用药品的接收、保管、发放、回收、销毁等均应有记录。研究者必须保证临床试验中使用的所有试验药品仅用于该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其剂量与用法应严格遵循试验方案,剩余药品退还申办者,不得把试验药品转交任何非临床试验参加者。监查员负责对试验药品的供给、使用、储藏及剩余药品的处理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改正存在的问题;对试验用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要进行随访,并记录随访监查结果,保证试验用药品仅用于试验中。

2.2 加强GCP培训

针对目前试验药品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各医疗机构必须进一步加强对GCP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SOP的培训,强化试验各环节相关人员对GCP的认识。药物管理人员应参加临床试验启动会议,熟悉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案,使临床试验药物管理严格按照SOP进行。接受药物时认真核对标签上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等,检查批号是否与药检报告一致;按储存条件保管试验药物,防止因储存不当影响试验药物的质量;严格按照药物随机编号依次分发,以确保临床试验的随机性;根据试验方案的要求设计用药记录卡,并指导受试者记录,试验结束后收回作为原始文件保存;在回收试验用药时,认真清点,将剩余数量如实记录。

2.3 以依从性管理带动临床试验药物的管理[2]

在药物临床试验中,依从性包括受试者对医嘱的执行程度和研究者对方案的遵照程度。一种药物能否发挥其应有的疗效,首先取决于该药物是否被正确地服用,不依从或依从性差是导致治疗无效的最常见的原因;在分析结果时,也是造成偏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受试者的依从性与试验结果的质量密切相关。药物临床试验中,要认真分析导致受试者不依从或依从性差的原因,根据真正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按日程表包装药物或贴上标签、用药时间表等来方便受试者服药,在药物外包装上设置定时发声或发光的装置来提醒受试者服药,以提高受试者依从性。针对研究者依从性问题,除了要提高研究者的职业道德和研究水准外,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预防和减少研究者低依从性的关键。

2.4 电子化数据管理条件下的动态药物管理[3,4]

自20世纪90年代起,欧美发达国家就开始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广泛应用电子化数据管理系统。近年来,国内临床试验也逐步引入了电子化数据管理系统。传统模式的药物管理,对于同一受试者,其药物号就是随机号,每一个受试者的所有药物一次性编号包装,中途退出试验的受试者已编号药物不可再用;对于疗程长、访视周期多的临床试验项目,待访视的受试者药物存量很多,后期发药时要在众多的药物中找到相应随机号的包装盒,会大大增加药物管理员的工作量。而电子化数据管理系统能根据临床方案要求,通过应用中心随机系统在随机化分组的同时,进行动态研究药物配送、药物发放、药物损毁管理和药物有效期监测。因此,建立全过程的、动态的质量控制模式将成为提高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质量的关键,可实现对试验用药的在线动态管理与实时记录,提高数据管理的安全性。目前要通过政府引导具备一定条件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真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方法和经验,提高临床试验药物管理的水平,并进一步推动我国整体药物临床试验管理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现阶段,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中试验药品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规范都会影响到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客观性。为了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各医疗机构必须加强药物临床试验中试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同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建立一套严格、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试验药物管理机制,并贯穿于临床试验的全过程,以便更好地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S].2003.

[2]王晓霞,李育民,高 瑾,等.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依从性问题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6):507.

[3]邵明义,魏 明,段俊国,等.电子化数据管理条件下的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模式[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29(9):708.

[4]徐 帆,徐贵丽,李浩瑜,等.药物临床试验电子化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41):3860.

猜你喜欢

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
肿瘤治疗药物Tosedostat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