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照市东港区蓝莓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1-02-10陈为堂葛晓梅娄锋

中国果业信息 2011年4期
关键词:蓝莓生产发展

◆陈为堂葛晓梅娄锋

蓝莓(Semen Trigonellae),又名越桔,属于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 Spp.)植物,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蓝莓果实为浆果,平均单果重0.5~2.5 g,果实色泽美丽、悦目、蓝色,并被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种子极小,清淡芳香,甜酸适口,是鲜食佳品。蓝莓果实中富含各种维生素、熊果苷、花青苷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蛋白质、食用纤维及丰富的钾、铁、锌、钙等矿质元素,营养价值较高。蓝莓果实还有极强的药用价值及营养保健功能,具有抗衰老、软化心脑血管、防癌和提高视力等功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人类五大保健食品之一,被誉为“21世纪保健浆果之王”。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于2006年开始种植蓝莓,至2010年底,全市蓝莓种植面积已达到546.67 hm2,成为山东省唯一的“蓝莓之乡”。

一、生产现状

种植规模和品种东港区引种蓝莓始于2006年3月,是由该区陈疃镇政府牵头,西尚沟村流转13.33 hm2土地,与大连科技大学农业科学研究所、沃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引进开发,实行蓝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让该村以及周边更多的村民参与到蓝莓种植中来。至2010年底,全区蓝莓种植面积已达到546.67 hm2。东港区种植的蓝莓主要是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品种主要包括达柔、蓝丰、公爵和埃利奥特等,栽培模式主要是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

种植效益目前,蓝莓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鲜果及冷冻果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东港区蓝莓从栽种到结果每667 m2种植成本约1.5万元,结果期每年用工成本1 500元左右,初果期每667 m2产量可达300~500 kg,盛果期可达1 500 kg,按当前预期,盛果期蓝莓每667 m2最高收入可达20余万元,是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的上百倍。2010年,全区收获蓝莓600 t,销售收入4 800余万元。

规模化生产东港区发展蓝莓产业实现了农村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成为了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典型,成功打造了一项强村富民的农业主导产业。在仓储物流方面,新上缘丰粮油项目,建成的恒温库库容达2000t,可贮藏蓝莓1 000 t;在产业研发方面,在陈疃镇北疃村设立了研发基地,由北京一家规划院设计,有关事项正在积极筹划推进中;在种植加工方面,依托陈疃镇北疃村、西尚沟村种植基地,成立中日合资蓝迪公司,主要从事蓝莓的种植、加工。同时,依托蓝莓产业基地,全区生态观光旅游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标准化发展全区蓝莓生产全部按照有机食品标准进行,保证了蓝莓基地的蓝莓全部是有机产品。基地安装了26盏专业杀虫灯,配备了200多箱蜜蜂以及专业测糖仪、测温仪,蓝莓授粉全部采用蜜蜂授粉。东港区陈疃镇所产蓝莓品质优良,已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及日本农业标准化管理制度(JAS)认证。

二、发展优势与前景

自然条件优越蓝莓适宜生长在湿润的酸性土壤中,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4.0~4.8。东港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雨热同季,全区土壤pH值变化范围为3.5~7.0,众数为55.3,66.2%的土壤pH值在5.5以下。微酸性土壤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东港区发展蓝莓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劳动力成本低蓝莓生产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涉及研发、育苗、栽种、采摘、贮藏、加工等诸多环节。蓝莓作为鲜果生产时,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必须人工采收。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公斤蓝莓采收成本高达1.20~1.80美元。加入WTO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产业。东港区拥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蓝莓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以低成本的优质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口创汇。

市场优势潜力巨大,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全球蓝莓种植面积较小,约为柑桔的0.2%、苹果的0.38%、草莓的6.9%,产地且主要集中在北美。蓝莓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愈来愈普及的果品,但在我国刚开始生产栽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者对水果市场多样化的要求以及对营养保健天然果品的逐步认识,为发展蓝莓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蓝莓果品生产在我国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栽培时若定植3年生大苗蓝莓,当年即可结果,定植第2年即可丰产,一般每667 m2产果1 000 kg以上,如按10~20美元/kg的国际市场价格,每667 m2产值可达1万~2万美元。

技术优势为配合蓝莓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于1983年开始从美国、德国、芬兰、加拿大和波兰等国引种,目前已筛选出了大量适宜我国北方地区栽培的蓝莓优良品种;并在国内率先解决了蓝莓组培脱毒育苗技术难题,以及相关的丰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与东港区毗邻的青岛市,目前已建成国内最大的无病毒良种蓝莓苗木组培中心,年可繁育无病毒良种蓝莓苗木200余万株。东港区目前也已建成日照博康蓝莓研发中心,为蓝莓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全区蓝莓种植主要集中在陈疃镇4个种植基地,已注册成立了日照大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日照博康蓝莓研发中心和日照美露农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目前蓝莓销售主要靠出售鲜果及冷冻果,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地,并出口日本等国,供不应求。

三、发展对策建议

科学规划根据资源条件及发展现状,东港区发展蓝莓应坚持适地原则,科学规划。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关于支持和加快蓝莓产业发展的意见,根据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和自然条件,东港区发展蓝莓重点以陈疃镇、西湖镇、三庄镇和南湖镇为主;在发展耕地栽培的同时,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利用退耕还林地发展蓝莓生产;要坚持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着力培育蓝莓特色镇和专业村。

因势利导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规模发展,扩大种植规模。政府通过引导土地流转、生产指导和给予信贷扶持等措施,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将现有的4个种植基地联合起来,实现种植技术的共享,提升种植水平。同时,借助陈疃镇西尚沟村成功的蓝莓营销网络,进一步开拓市场,降低营销成本和市场风险,打造统一的东港蓝莓品牌。积极引导个体农户参与蓝莓产业发展,让众多的农户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发展蓝莓生产,扩大蓝莓种植规模,从而推动全区蓝莓产业化发展。

规范运作依托科研机构,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蓝莓品质。借助大连科技大学王贺新教授的学术研究,依托陈疃镇北疃村蓝莓基地建设蓝莓科研所,加快蓝莓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加强蓝莓园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生态、绿色、有机”品牌,进一步提升东港蓝莓品质。推行“龙头(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等)+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生产经营,着力打造“东港蓝莓”品牌。

筑巢引凤制订扶持政策,促进产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制订奖励扶助政策,支持规模化发展,对连片发展蓝莓的村庄和农户给予物质奖励,并在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壮大蓝莓产业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资金、项目、信息上对蓝莓加工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培育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推动蓝莓产业向纵深发展。积极引导和组织蓝莓生产企业在北京、济南等北方各大中城市广设销售网点,扩建营销网络,实现产销两旺,努力形成“龙头带动、市场牵动、基地促动、标准驱动、内外联动”的蓝莓产销格局。

猜你喜欢

蓝莓生产发展
蓝莓建园技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
甜甜的蓝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