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视神经炎25例

2011-02-06孙国高喻国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6期
关键词:神经炎视神经抗炎

孙国高 喻国华 王 凡 艾 菁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江西抚州344000)

急性视神经炎为视神经常见疾病,病理改变主要为视神经组织充血、水胀及压力增高,从而出现视神经轴浆运输及血液循环障碍,视功能受损,晚期可见视神经继发性萎缩而致盲。临床上西医通常是糖皮质激素和抗炎治疗,但效果不确切而且副作用大,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视神经炎2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年龄在70岁以下者,西医诊断符合《眼科全书》[1]制定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眼科学》[2]和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并结合临床制定中医辨证标准,属气虚血瘀证者。但应排除以下情况:急性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有糖尿病者,不肯服用中药或不能按疗程治疗者,不符合中医辨证证型者。我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6例(76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39 眼),其中男性 11 例(17 眼),女性 14 例(22 眼);年龄 16~46 岁,平均 27.65 岁;病程 10h 至 9d。对照组 21 例(37 眼),其中男性 9 例(18 眼),女性 12 例(19 眼);年龄 14~50 岁,平均 29.85岁,病程15h至1d。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46例患者确诊后均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每3日地塞米松递减2.5mg,当地塞米松减为5mg连续应用3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30mg,晨起顿服,以后可根据病情适当减量,一般为每5天减量5mg,减为5mg时维持,并辅以抗生素、ATP、辅酶A、肌苷、维生素B族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g,生地15g,当归、赤芍各12g,密蒙花、青葙子各10g,地龙9g,川芎6g。阴虚阳亢者,加墨旱莲、白蒺藜各9g,石决明15g;肝郁气滞者,加柴胡 6g,郁金 9g。 每 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标准[3]治愈:治疗后视力达1.0以上或达到发病前的视力,视野检查正常,视乳头与视网膜正常。显效:治疗后视力提高3~5行,视野检查正常或暗点明显缩小,视乳头与视网膜无明显异常。有效:治疗后视力提高1~2行,视野留有暗点或向心性缩小,视乳头正常或色淡与边界模糊。无效:治疗后视力不提高或下降,视野及眼底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25例39只眼治疗时间最短者 10d,最长者 51d,平均 25.8d,治愈 8例 12只眼;显效 12例18只眼;有效3例5只眼;无效2例4只眼;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21例37只眼治疗中,治愈4例7只眼;显效6例11只眼;有效5例9只眼;无效6例10只眼;总有效率为71.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见表1。结果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眼)

2.3 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治疗后视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比较(眼)

2.4 两组治疗后眼底疗效比较 见表3。结果示治疗组眼底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后的眼底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急性视神经炎多发生于青壮年和儿童,原因复杂,可由全身疾病、眼球本身疾病或临近病灶引起。视神经炎是眼科常见急症,故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采取抢救治疗措施,西医通常给予足量的糖皮质激素和抗炎治疗,抑制视神经炎症或水肿,减轻视功能损害,并合理辅以神经营养类药物(维生素B、能量合剂)及血管扩张剂治疗,缩短病程,促进视功能的恢复。虽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已经得到公认,但部分患者糖皮质激素和抗炎治疗效果并不确切而且副作用较大。急性视神经炎属于中医学 “暴盲”范畴。发病原因多由暴怒惊恐或平素情志抑郁引起肝失疏泄,气机郁结、玄府闭塞所致。经过西医对症处理后,急性炎症减轻,火热证候改变,但血瘀的病理改变并没有消失,更多的表现为气虚血瘀证,《医林改错》谓:“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致瘀。”故笔者采用王氏所创的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来治疗本病。方中黄芪补益脾肺之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消,生地、当归、赤芍、川芎活血行滞,地龙通经活络,密蒙花、青葙子作为引经药带药入眼,全方共奏补气化瘀、活血通络之功。药理证实,地龙、当归、川芎等药物能够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炎、抗过敏,改善视神经缺氧,增加营养物质,缓解组织水肿.减轻局部压力,加快视神经的新陈代谢和轴浆运输速度以利于视神经纤维功能的恢复。

本临床观察显示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视神经炎,可及时有效减轻视神经充血、水肿,促进视网膜出血的吸收,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视力,缩小中心视野暗点、扩大周边视野,又可缩短激素应用疗程,减轻激素的副作用,视力恢复快,疗效巩固。

[1]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5:307.

[2] 廖品正.中医眼科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10.

猜你喜欢

神经炎视神经抗炎
视神经炎的悖论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唐由之视神经萎缩诊治经验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大鼠视神经夹持伤后视网膜Flt-1的表达及意义